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演变过程、时代特点和多重复杂影响、查禁文学下的文学生态等进行了描述和阐释;结合民国时期文学生态,对一些被查禁的文学期刊、文学品种和著名作家的作品重新阐释,获得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撰了民国时期查禁文学书刊目录。该书是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次对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历史过程、特点、影响以及查禁文学下的民国文学生态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理论概括,这些梳理和理论概括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以三角或多角恋爱叙事模式著称的张资平作品多次遭遇查禁,并引起社会关注:其中《黑恋》(原名《青春》)被当作"反动刊物"查禁,《长途》则以"普罗文艺"之名而遭查禁。《黑恋》《长途》是张资平转变初期创作的作品,小说中的革命因素为多角恋爱故事穿上了一件革命的外衣,作者借由人物之口发表了对官员贪腐行为和书报审查弊病的批判。简单、粗暴的书报审查制度体现出民国时期文学发展中的限制与自由。  相似文献   

4.
要弄清楚人民内部是否存在着阶级斗争,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恩格斯曾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232页).列宁也说过:“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一卷443页)毛主席也曾指出:“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中的文学作品烙上阶级斗争的烙印,政治斗争充斥其中,人性几乎从这些作品中消失殆尽。女性写作在“十七年”中处境尴尬,“男女平等”的制度化,将女性写作推向了雄性化的歧途。由两位女作家创作的《百合花》《红豆》却以其人性美,拒绝了当时文学创作的心灵、情感荒漠化。  相似文献   

6.
周毓英是1930年代中国法西斯主义思潮中的关键人物,他创办《社会主义月刊》鼓吹法西斯主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在其法西斯主义宣传中强调“阶级协力”和“社会主义”,主张专制独裁;他通过所谓“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否定共产主义阶级革命学说,打通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关系.周毓英“阶级协力”的社会主义观,集中袭用了社会主义思想系统中反对阶级斗争者的观念,积极迎合了国民党“清党”反共后当政者反对阶级斗争、追求专制独裁却又不敢公然反对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7.
40年代后期国民党政府查禁了大量纪实文学作品,查禁理由主要为所谓“荒谬”,但这些纪实文学确是作家们在乱象丛生环境中的报告真实之作,其事之真、理之真、情之真的特点使其成了史诗性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被查禁的命运说明了纪实文学贴近现实而容易遭遇挫折的命运,昭示纪实文学作家需要敢于担当的胆识和勇气。这些纪实文学当年虽遭查禁但几十年来始终受到读者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其纪实性特点适应了新的阅读需求,预示着纪实文学兴盛的文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著名论断。但如果用现行高三《思想政治》教材(人教版)的有关知识来分析,不难得出“阶级斗争不等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也不等于阶级斗争”的结论。本文试图就阶级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同仁指正。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上述结论的?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9.
冯佳  周斌 《语文知识》2008,(3):16-20
近二十年来,学界对何其芳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这些成果包括深入分析“何其芳现象”,重新认识“独语体”,重新评价《画梦录》、《预言》等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科学总结何其芳文艺理论等几个方面。梳理何其芳研究的新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立鑫 《保山师专学报》2003,22(5):F002-F002
李根源(公元1879-公元1965),字印泉,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会,被尊为国民党元老。创办《云南杂志》鼓吹革命,参与发起辛亥昆明“重九起义”、护国运动、护法战争,力主滇西抗日战争、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等。历任国会议员、陕西省省长、广州卫戍司令、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云贵监察使等职。解放后,任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是民国时期云南籍人士中担任过最高级别行政长官的人。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中期,古典文学领域展开过一场对近代“谴责小说”的批判.这场批判最初是从关于《孳海花》的评价开始的,后来则比较集中到“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的《官场现形记》上,指责它为“邪恶的教科书”“晚清小说的逆流”等.在林彪、“四人帮”淫威肆虐的日子里,它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孳海花》等几部著名的“谴责小说”一起,被贴上“反动小说”的封条.《官场现形记》遭到全盘否定的厄运,除了对它本身的评价问题外,还牵涉到如何看待时代与作品的关系,如何评价作品的主要思想倾向,以及要不要批判近代文学研究中的极“左”思潮等问题.因此,正确地评价《官场现形记》和研究与它相联系的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一部小说的评价,也关系到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结局的论断应如何理解?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有一段概括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结局的名言: “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句话很自然地被理解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结局是两种:不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就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二者必居其一。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文学"作品带有阶级斗争的烙印,政治斗争充斥其中,人性几乎从这些作品中消失殆尽。由两位女作家茹志鹃、宗璞分别创作的《百合花》、《红豆》却以其人性美,拒绝了当时文学创作的心灵、情感的"荒漠化",是开在文学"荒漠"中的人性之花。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早期作品,绝大多数是反映男女知识青年的斗争和生活的。其中又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较多,如《蚀》三部曲的《幻灭》和《追求》,《野蔷薇》集中的《创造》、《一个女性》、《自杀》、《诗与散文》和《昙》,中篇小说《虹》等都是。这些作品中的女性,都是有时代的风采,又各具个性的特征。这些作品,尤其是《蚀》三部曲的问世,曾引起过较多的批评。似以“太阳社”和“创造社”的“板斧”劈得最猛。他们认为《蚀》没有描写正面人物,没有反映现实的本质,基本上否定完了。当时连鲁迅也被他们骂为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他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美德”.所谓“中”,就是不偏不倚,“庸”有平常的意思,也有不变(常规)的意恩.“中庸之道”的核心是“致中和”,就是在对立的两端中不偏不倚,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把两端调和折衷起来,求得和谐.中庸之道就是取消对立面的斗争,鼓吹对立面的调和.这种矛盾调和论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反动世界观.孔子宣扬中庸之道,就是要人们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完全按照西周奴隶制等级制度规定办事,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违背和偏离历代统治者鼓吹中庸之道,就是要用调和折衷、平庸保守的思想,掩盖社会矛盾,反对阶级斗争,巩固旧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7.
西山会议派是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国民党内部出现的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一个右翼政治集团。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等人。他们因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的灵前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策划及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因而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西山会议派的出现,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在国民党内部的反映。早在1923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伟大举动,就引起了国民党内部老右派…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的作家群中,蒋子龙是最早把目光投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文学从鼓吹阶级斗争向反映经济建设大迁徙的思想敏锐的作家。纵观他的作品,无木紧扣时代脉搏,涌动着强大的现实主义力量。他的近作《燕赵悲歌》是一部在文坛上影响十分深远的作品。本文拟就这篇小说谈谈它对新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大夜弥天的黑暗的中国,鲁迅以普鲁米修斯盗火的革命精神,冲破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重重障碍,向中国人民热情介绍苏联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他在《答国际文学社问》一文中曾经说过:“我看苏维埃文学,是大半因为想绍介给中国,而对于中国,现在也还是战斗的作品更为紧要”。鲁迅在这里所说的“战斗的作品”,也就是指那些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文学创作,如《铁甲列车》、《毁灭》、《铁流》等。其中,《毁灭》是鲁迅经过慎重选择后亲自翻译的。这部由法捷耶夫于一九二五——九二六年写成的长篇小说在苏联问世后,曾被看作是“无产阶级文学前线上的胜利”,(V·弗理契:《关于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的标题醒目而凝炼。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教授,同时又是一名英勇无畏的伟大战士。四三年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反动与腐败,他积极参加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战结束后,他坚决反对国民党勾结美帝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国民党匪邦暗杀。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还说“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