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当代社会崇尚自由、个性、创造的时代精神的需求;二是针对新课改以来出现的"泛人文""轻文本"语文教学倾向的一种反拨;三相关学科理论的快速发展。由于语文教育面临较复杂的教学要素和情境,"文本的教学解读"比"文本的常态解读"更复杂,应立足于作者、编者、教师、学生的共同作用,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防止文本误读、片面解读、阐释循环、过分深度解读、无边界解读、无方向解读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引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在具体文本的解读中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缺与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课前"文本解读"不够,教师对文本语用点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课上又如何能外化实现教学价值?本文试图从"文本解读"的诠释、目的、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作为语文教师要如老中医"望闻问切"那样地去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体味内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背后的特殊意味、意蕴,最终获得对于文本的多元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它应基于教学,具有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实现"两个走向"——从"解读"三维走向"教学"三维,从"平面"解读走向"立体"解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文本是小学语文学科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合理解读文本是上好小学语文课的第一步。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科学有效的解读?我认为,需要"突出"地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突出正确的价值引领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把握文本的原意,以一种本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追求语文高效教学的过程中,解读好文本是前提。因为富有个性的准确而深刻的文本解读,彰显的是教师的文本意识,体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只有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7.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解读文本的过程是语文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增强语文修养的过程。解读文本既不能完全停留在文本本身,也不能单纯停留于纯粹个人化的认识上。语文教师要驾驭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反复吟咏、慢慢咀嚼、不断感悟,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切中文本内涵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聚焦"体性"是为了凸显语文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种差,聚焦"类性"是为了区分文章视域下的各种文类差别,避免语文教学中将各种文类一锅煮的话,发掘文本的"篇性"则是为了区别不同作者的不同文本,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的个性化表现力。从这个角度说,苏宁峰老师没有因循始于言语形式终于言语内容的文学解读或文化解读,而是牢牢坚守由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再返回言语形式的语文解读,不断深入揭示文本的篇性,具有重要的语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笔者认为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文本解读能力乃是语文教学更为基础的东西,写作能力更多的是建立在文本解读能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刘伟红 《文教资料》2009,(13):141-142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泛政治化、泛概念化已基本消除了,而阅读错位中的"失住"现象又出现了,这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新病症,值得每位语文教师的重视.本文就此问题从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过来的术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教材文本通常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如果教学过程只是"忠实"地传递文本的过程,课程便为走向孤立、封闭和萎缩,而教学也将变得死板、沉闷和窒息。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解读对话的过程。因此,"求活"是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凸显自身文化素养和解读文本的水平,常常犯下分析过深、发挥过度错误。从语文教学特质、文本本位理念、整体感知诉求、教学实效目标四个方面分析原因,再从在整体感知文本中、在扎实训练中、在随文练笔中探寻谨防"过深解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方智范教授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应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因为它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教学的总导引。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以"文"为解读核心,从"文题""重点文句""文味""文眼""文脉"入手,提供一种解读借鉴,引发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  相似文献   

15.
<正>文本解读,有人提出"深度解读",有人提出"广度解读",有人提出"细度解读"……不管哪种解读,都需要一个"度"——适度。周益民老师认为这个度是"37度",非常形象。人的正常健康体温是37度,高了就是发烧。同理,我们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高了,教学显得深邃但学生觉得茫然;低了,教学顺畅但学生习得肤浅。只有适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读者基于各自的背景,对同一部作品的解读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形成了文本的多元解读,这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多元解读能彰显读者的个性,完善主体的生命。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美"味课堂。  相似文献   

17.
《简洁语文教学的守望与探寻》作者:梁增红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5月推荐理由:本书针对语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解读文本、讲解繁琐耗时、教学脱离语文本质等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简洁语文"的主张,呼吁还语文以简洁和质朴,剔除语文文本解读中那些无效、非语文的东西,还学生以干净洗练的语文课,在"少而精"的语文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作品视界"范围。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因此,"个性化解读"并不等于随意解读,它必须根植于文本,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不论怎么改革,总是离不开文本。如何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功力的体现,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语文教师的“元素质”。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时,离不开文本的多元解读。运用多元解读,学生展开与作者的对话、交流,形成思想的碰撞,有融合,有激发,也许还有冲突,或者更有超越时代和社会的新解。然而在现在的多元解读中却出现了类似于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这样肤浅、荒谬的认识,而教师却往往为其叫好,这就不免陷入了学生有发现都是可贵,当然都应该肯定的误区。要使多元解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我们与文本的对话中应该有一个或几个边界。教师若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多元解读时遵循这些边界,可以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更为顺畅地展开,不致迷失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本质,从而获得更丰富多彩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