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内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奥艺术歌曲在19世纪西方音乐中居重要地位.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为代表的浪漫派音乐家,在继承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开创和发展并丰富了德奥的艺术歌曲创作,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新维也纳乐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从乐派三位代表人物的作品和风格来看,其表现主义音乐发展呈曲折性。但不可否认,在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史上,该流派的确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西方音乐领域在政治、经济及和种新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象征性乐派、新维也纳乐派、新巴洛克乐派、萨蒂和“六人团”等新的音乐流派,构成了本世纪音乐复杂而丰富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4.
在 2 0世纪 ,西方音乐领域在政治、经济及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 ,产生了象征性乐派、新维也纳乐派、新巴洛克乐派、萨蒂和“六人团”等新的音乐流派 ,构成了本世纪音乐复杂而丰富的总体面貌  相似文献   

5.
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一体裁以其创作的专业性、内容高度的文学性、诗意性和抒情性以及伴奏与声乐部分的并重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具有鲜明个性、深刻寓意和高雅格调的音乐艺术体裁。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起源,与西方早期世俗音乐有着渊源关系,在19世纪的德奥有了很大发展。它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兴盛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初,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艺术歌曲体裁因其富于文学性的特点和中西结合的特征,而被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并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术的一批作曲家广泛采用,他们创作…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而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可以说达到了歌曲艺术的巅峰,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包括各种体裁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使钢琴伴奏不再是歌声的附属品,加强伴奏声部在音乐形象上的独立性,特别是在对音乐形象的刻画、环境的描绘、以及用音乐语言进行人物与景物对话的诸多发面,都能发挥出有效的艺术表现作用。本文从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几种钢琴伴奏类型出发,通过研究强调突出歌曲旋律部分、补充歌声旋律涵义、塑造歌曲的意境等内容,进一步的说明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特殊地位和给予演唱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桦 《初中生辅导》2006,(20):86-87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欧洲的一个音乐文化中心,也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都在维也纳度过了创作的成熟时期.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作曲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古曲乐派",形成这个乐派的时间约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现在,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一时期的首位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区分和把握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和法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将对两者的创作手法及演唱方面的风格进行比较,并阐明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以便让将来的演唱者或者钢琴伴奏者能更好地把握德奥艺术歌曲和法国艺术歌曲这两个不同地区的音乐创作风格,让欣赏者更深层次地认识欧洲乐坛辉煌时期的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9.
李昕 《华章》2013,(19)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对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舒伯特是十八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者“艺术歌曲之王”,也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艺术歌曲在其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及浪漫主义乐派声乐作品的特点,分析舒伯特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0.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德奥艺术歌曲作为艺术歌曲的诞生之源,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数量之庞大、创作之历史继承化,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音乐精神与先进的创作观念始终引领着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世界范围内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无限的魅力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抒情独唱歌曲是作曲家们经常涉足的一个创作体裁,由于其篇幅的相对短小,风格的抒情悠扬,受到人们的特别爱戴。在冼星海的众多创作体裁当中,抒情独唱歌曲占了一小部分数量,但是这一部分歌曲的传唱率颇高。这些抒情独唱歌曲浓缩了冼星海的创作精髓,具有很高的音乐审美价值。它们体现了冼星海在音乐艺术创作上的形象化、乡土化、雄壮美、细腻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这些歌曲,特别富于爱国主义情怀,受到较高的赞誉。本文试图对冼星海这一时期产生的抒情独唱歌曲进行探析,希望更全面地解读冼星海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随着我国新式学堂的设立,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也逐步兴起,学堂乐歌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应运而生。本文就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发展经历、内容和形式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郑彤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19-122
回顾20世纪初的那段中国音乐史,在以萧友梅、赵元任为首的一批作曲家把艺术歌曲引入中国,将这种主题深刻、旋律优美的音乐体裁与中国诗歌相结合,而赵元任更是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书写了永恒的篇章,对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正式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其相关作品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声乐创作的发展路向和基本风格。本文旨在针对《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中收录的七首艺术歌曲之一《桥》这首作品,通过对其曲式结构、和声功能、钢琴伴奏部分的初步分析,来观察陆在易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陈钢的“红色经典”中国小提琴独奏曲产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作品根据革命歌曲、少数民族音乐、地方民歌以及“样板戏”音乐主题改编,不仅具有特定的年代的特定内容,而且是现今国内音乐院校的小提琴教育中的重要教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6.
马勒的艺术歌曲创作是西方艺术歌曲文献中的奇葩,是通向理解他大型作品的桥梁。通过对马勒中期的代表作《五首吕克尔特歌曲》歌词、旋法、调性等方面的研究,总结马勒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认识其独特的音乐创作观念和手法。  相似文献   

17.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音乐文化,其一般涵盖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启的标志。当时学堂乐歌的时代特征以救亡图存、提倡新精神、致力于国民素质之改善、鼓励学习新文化为主要内容,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为"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表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特色。另外,学堂乐歌集体而歌的形式,由校内走向社会,对其后大规模的群众歌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音乐进入了多元风格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既有与传统保持明显的继承关系的有调中心音乐,也有探索性极强的各种无调中心音乐,包括创立序列音乐的新维也纳乐派、非控制音乐等。通过对二十世纪音乐语言的梳理,总结了一些可进行操作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研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声乐体裁"艺术歌曲"是对抒情歌曲的通称,由于多采用著名诗歌作为歌词,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抒情性"成为艺术歌曲与生俱来的最突出和主要的特征。然而,在奥地利杰出的古典作曲大师莫扎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却同时体现出了除抒情性之外的另一种特征———"戏剧性",具体表现在情节性和冲突性两方面。以莫扎特的《紫罗兰》、《不幸的爱情》等代表性艺术歌曲为例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实际演唱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至21世纪有关西方音乐历史的著作中,对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R·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的评价是贬多于褒。以他的交响诗为研究对象,从"大众文化"的维度重新审视R·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创作,发现其音乐中体现出的对日常生活叙事的关注具有超前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值得学界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