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资讯     
《全国新书目》2010,(22):1-1
全球馆长专家共论华文报刊文献数字化10月25日"国际图书馆东亚文献合作暨华文报刊数字化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全球知名图书馆和汉学研究机构的250余名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出席会议,共论"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寻求全球华文报刊资源共享。"华文历史报刊文献数字化发展计划"将整合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  相似文献   

2.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报纸与华文新媒体的发展并行不悖、彼此融合。华文新媒体在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人群中以更加"柔弱似水、润物于无形"的"软传播"方式滋养着华人新移民和当地国主流人群。  相似文献   

4.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度冉 《出版广角》2016,(19):34-37
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应该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目的,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占领华语文化圈;二是打造华文出版"中国"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利用文化影响带动华文出版经济.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应该强调五种策略,即国际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奖"作为华文广告人的平台,提供创意挥洒空间,以华人文化作为创意运用的广告作品,最重要的是华文广告奖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两岸三地广告文化和创意作品相互交流和借鉴的机  相似文献   

7.
9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近百位海外华文电视媒体高层人士激起"头脑风暴",纵论华文媒体的"影像话语权"。以开放心态回应偏见温哥华多元文化电视台制片人丁果认为,"对于西方媒体的偏见,我们  相似文献   

8.
曹旺儒 《传媒》2018,(9):61-63
自1854年《金山日新录》在美国旧金山创刊发行以来,作为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力量,海外华文媒体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海外华文媒体一向是华人华侨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以美国为例,近八成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而25%左右的华裔偏好华语电视节目胜过英语节目.近年来,随着我国构建新型对外传播格局不断深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扮演了"先锋军"的角色.从整体上看,华文媒体遍布世界五大洲,只要有华人社区的地方,就能看到华文报刊、华语电视和广播.但就个体而言,由于人力、资金、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有限,一些华文报刊发行量仅有百余份,出了几期便草草停刊.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向华人华侨传播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责,并在宣导"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透过有效手段改善其生存状况、提升其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欧洲时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本研究将总结其运营经验,为其他华文媒体提供《欧洲时报》在发展中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9.
肖航 《东南传播》2013,(6):16-19
针对当前海外华文报纸的现状和问题,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规律,本文提出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华文报纸"软传播"理念和应用方法。作者认为,"软传播"是在尊重当地国受众文化和社会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平等进行的族裔文化传播理念,应用"软传播"的华文报纸可以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对缅甸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缅甸华文报纸的出现以及曲折的变革过程则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进入21世纪,民盟的领导为缅甸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以《金凤凰》、"缅华网"为首的缅甸华文媒体,表现出了空前的公信力、凝聚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处于变革期的缅甸华文媒体,仍在中缅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绝大多数美籍华人具有"祖国"意识,中国是老侨的"原乡",是新侨认知上的文化归属。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新侨),他们对于华文媒体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通过华文媒体了解美国、牵挂中国,华文媒体成为许多华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伴侣。华人在美国仅占1.2%的比例,却能支撑起数目众多的华文媒体。然而,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  相似文献   

12.
蔡梦虹 《传媒》2018,(10):54-56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媒介技术的迭代更新,海外华文媒体的移动时代业已开启.作为我国"大外宣"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方面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因此,海外华文媒体的移动转化不仅有利于其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的革新,也有助于加强中国声音在海外地区的宣导,并逐步改善其与西方声音的并峙局面.本文探讨了海外华文媒体移动转化的主要机遇与当前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冀望促进华文媒体的移动转化进程,增强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3,(13):17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第23届书博会开幕当天,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这是新华文轩完成"全球影响力的华文出版集团"的又一重要大型出版工程。"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由四川四家出  相似文献   

14.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08,(9):33
全球华文武侠小说大赛开始征选香港中华书局与红袖添香文学网站举办"2006新武侠小说大赛"后,决定再于今年推出"全球华文武侠小说大赛",以发掘和培养更多新武侠小说作者和作品,并使武侠串连全球华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千岛日报》是目前印尼发行量较多、销行地区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华文报纸之一。其华文教育版以"华文园地"和"童心"为代表,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版面特色,而且在调整中不断革新。《千岛日报》不仅是印尼华人华侨了解祖国最新消息的直接途径,发挥沟通印尼华侨华裔与中国家园亲朋的桥梁作用,而且承载着传播汉语及中华文化的重任。华文教育版对印尼华人规范使用汉语汉字发挥着最直接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当地华人华侨提高汉语水平,更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及其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分期,历来有多种说法. 国内首先对海外华文报刊进行分期的是方积根、胡文英,他们在1989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中,根据主办者的身份,将海外华文报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洋人办报发展到华侨办报,又从华侨办报发展到华人(或华裔、华族)办报……"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华文出版的国际出版环境,认为要提高华文出版的国际出版地位,一方面要提升我国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国际出版信息.笔者研究发现,"超星发现系统"有助于出版企业对不同国家的华文出版特点进行分析,考查华文出版的发现结果数和总被引频次,可得知该国出版业界对待华文出版的态度.在掌握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华文出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自身的国际出版地位,形成新的国际出版格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1年是起步之年,也是飞跃之年。作为一家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是如何朝着"国内  相似文献   

19.
近来被喻为海外华人一朵奇葩的大众集团,将于2006年在华文图书市场的第四块版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大展拳脚,承办"海外华文书市",势必在华文图书市场掀起一波热潮,引爆无限商机,成为瞩目焦点所在.六地书业业者将聚集一堂共襄盛举,共同为华文图书闯出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23):42-4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海外华文网站迅速发展,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本文比较了我国境内中文网站、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传统海外华文媒体,分析海外华文网站在我国对外传播中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境中文网站相比,海外华文网站的覆盖范围更贴近我国对外传播的目标对象,其传播身份中立,更易为传播对象所接受,同时,它有机会覆盖国内中文网站不易到达的人群;海外华文网站与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落地"问题上,即媒体信息能否真正为目标覆盖范围的受众人群接触到;海外华文网站与传统海外华文媒体的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