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体性是修辞的最高的原则,得体性原则体现为话语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本文以《洗澡之后》为例,从语言世界语境、物理世界语境、文化世界语境和心理世界语境的角度分析了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艺术.从得体性原则来看,这部新作的语言得体性体现了杨绛先生一贯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制约着修辞,而修辞只有适应语境,才能显现其价值.本文着重从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两方面来探讨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修辞与文字(一)名词解释修辞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比衬托对偶排比反复层递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连用套用兼用语体语境文字符号异体字多音字同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六书笔画偏旁独体字合体字形声字(二)填空1.修辞的基本原则是___、___。2.语境可分为___语境和___语境两种。3.显性语境是指修辞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___、__、__以及__等;隐性语境指修辞活动的___,包括___、___等。4.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这一修辞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___;___;___。5.比喻由___、___、___和___四个要素构成,但不是每个比喻都出现这四个要素。6.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例如:"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劳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___;"小姑娘的脸象红苹果"是___;"党是雨露和阳光,我是小草和小苗"是___。  相似文献   

4.
在各个领域的语文实践中,修辞主体在修辞应用上只有做到得体,才能取得理想的修辞效果.依规合体、合情合理、解释得通、认同接受是得体原则的基本要求,而对语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的适应则是得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根据陈望道先生的观点,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通常情况下,我们讨论的是积极修辞.关于修辞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张弓先生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的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相似文献   

6.
重温经典,发现2000多年前的庄子,已经在修辞语境观及其实践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方面,庄子明确提出了话语建构应切合时代与社会环境、修辞活动要因人而异、修辞活动要切合接受者的心理等主张,在言与境合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理论认知与理论提炼,并能切实地身体力行;另一方面,庄子还自觉地、创造性地营造虚境、梦境等言说环境以有效地言道与传道,在设境显旨方面也有熟练的实践。庄子的修辞语境理论及其实践,将为我国当代语境学建设提供丰富的传统营养与资源。  相似文献   

7.
余雪英 《考试周刊》2009,(13):30-31
修辞和语境有密切的联系:语境决定修辞,帮助修辞表达题旨。修辞必须适应语境,否则,使用的辞藻再花哨华丽对表达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适应特定的语境,修辞才具有生存的价值,才会对表达题旨产生良好的效果。语境一般分为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本文主要谈外部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境与修辞     
语境是我们观察修辞现象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运用修辞手段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到的。修辞的妙处,往往是由于高度适应语境而产生的。本文就语境与修辞的关系加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语境与词语的选用;语境与句式的选择;个人语境与修辞文本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燕 《现代语文》2006,(8):75-76
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修辞学中,语境具体指修辞活动所依存的环境.历来研究修辞的学者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以题旨情境为修辞第一要义的.<发凡>提出的"六何",即何故、何时、何人、何地、何时、何如,就是构成语境的要素.今天我们主要从二者的关系方面谈谈修辞活动中的语境.  相似文献   

10.
陈玫 《现代语文》2010,(2):84-86
评价修辞行为建构的对与错、好与坏,"适应语境"是重要的标准。表达语境差修辞往往是人为地、有意识地进行语境各要素的错位,形成了搭配上的不和谐,呈现出与"语境适应"论的背离。实际上,积极表达语境差,从表面看是对"语境适应"论的背离;从内在看则是对"语境适应"论的运用。在表面语境差中有着内在的对题旨的适应、对语体某一层面的适应以及对客观逻辑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情"是重要的修辞范畴,同时,"情"作为起始范畴,成为构词的基础。在古典文学语境中,以修辞范畴"情"为基础,根据参构范畴所具有的主观情感的特点,选取古典文学语境中"~情"的闲情、愁情、悲情三种类型为例,可得出修辞范畴"~情"具备修辞语境、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等几种角度的修辞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引言语境是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修辞学、语法学等语言学科共同关心的话题,这里主要讨论句法语境问题。所谓句法语境,是指跟句法结构密切关联的某些语用成分,它和修辞语境既对立又互补,共同构成语用环境。句法语境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句法结构及其语境的关系。而这个关系既包括句法结构生成的制约因素,又包括各种制约因素的功能与作用,同时还涉及到对这些制约因素范围的确定。答三句法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言语环境中的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然而,言语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既包…  相似文献   

13.
张杰亨 《海外英语》2016,(15):137-138
意境是古诗的灵魂,是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意境的解读自然成为理解、翻译古诗的关键。该文从维索尔伦语境适应论的视角解读王国维先生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提出语境的动态解读与构建有助于诗人与读者的语言交际,翻译诗歌应保留原诗的意象,以意境再创设为要,从而在意境再创设中实现"化境"。  相似文献   

14.
影视作品中的修辞语境的研究是影视辞格研究的重要内容。影视辞格的生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表达效果的实现也是影视表达方式适应具体的修辞语境的结果。论文对影视辞格的修辞语境与影视辞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修辞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交叉点出发,讨论修辞学中的表达原则与接受原则在汉语中介语中的具体体现,并归纳为两类八种情况:[ 立诚、 切旨、 适境]、[ 立诚、 切旨、-适境]、[ 立诚、-切旨、-适境]、[-立诚、 切旨、-适境]、[-立诚、-切旨、-适境]与[ 领会言语信息、 利用语境因素]、[-领会言语信息、 利用语境因素]、[-领会言语信息、-利用语境因素],进而探讨这些具体体现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修辞要适应题旨和修辞要适应语境,是修辞研究者大都认定的修辞的两条基本原则。对于修辞要适应语体的问题,直到八十年代末,修辞学界意见还很分歧。综合起来看,有三类意见。第一类——不提修辞要适应语体是修辞的原则。持这类意见的代表人物有陈望道、张弓、范晓等。他们只提题旨和情境或语境为修辞原则,不提语体为修辞原则。但是,他们在各自的论著中涉及或论述了语体和语言各因素的关系。在这方面,张弓的论述可以说是奠基性的论述。这说明他们对语体的性质和作用有独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的语言,在译文语言中找出等值对等语的过程。对等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语言单位的上下文,即语境。语境是主题意义的基本参照系,可分为言辞语境和言辞外语境。言辞语境分为句法语境、词汇语境和修辞方式等;言辞外语境包括交际环境、通报主题、交际参与者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离不开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修辞意义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确定的,适应题旨情景是修辞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修辞作为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活动,它讲究的是"语言对应情境的运用".作为引导类辞格的衬托,运用得好,可以突出正面或反面的人或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和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9.
双关是世界各种语言十分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段。双关的编码和解码与语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是上下文和语体风格;物理语境的各个因素“主体”、“对象”、“时间”、“场景”和“话题”都对双关的解码产生了直接影响;文化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制约是广泛而深刻的:心理语境对双关解码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码者的心理联想能力:二是解码者和编码者相近相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修辞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修辞语境的变化要求理论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应并服务于时代需要。在理论发展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横向上的发展与语言学理论成果相结合就成为现实必然。文章拟在修辞学视角下,尝试对修辞语境研究进行理论整合,以期建立修辞动态语境分析框架,为修辞语境和修辞机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