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赞同以疑古与新证(或释古、考古、走出疑古)作为描述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线索,而疑古时代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则是此问题视角中的一大焦点,其间的交会与嬗新尚有比较复杂的一面。田旭东女士的博士论、中华书局《中华史新刊》之一《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一书,为近年少有的从疑古与新证一线观察近百年中国学术界古史研究的专论,在20世纪学术思潮研究中具有无可回避的参考价值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赞同以疑古与新证(或释古、考古、走出疑古)作为描述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线索,而疑古时代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则是此问题视角中的一大焦点,其间的交会与嬗新尚有比较复杂的一面。田旭东女士的博士论文、中华书局《中华文史新刊》之一《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一书,为近年少有的从疑古与新证一线观察近百年中国学术界古史研究的专论,在20世纪学术思潮研究中具有无可回避的参考价值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简帛文献的大批出土,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它们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特征,为真正“走出疑古时代”和重写“学术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并进一步丰富了王国维以来的史学方法。这些,都给予我们的多学科研究和大学文科教学以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赞同以疑古与新证(或释古、考古、走出疑古)作为描述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线索,而疑古时代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则是此问题视角中的一大焦点,其间的交会与嬗新尚有比较复杂的一面.田旭东女士的博士论文、中华书局<中华文史新刊>之一<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一书,为近年少有的从疑古与新证一线观察近百年中国学术界古史研究的专论,在20世纪学术思潮研究中具有无可回避的参考价值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著录了当时国家所收藏的西汉以前的各类书籍,而且分类明确,评述简要,为后来人们了解从上古到西汉末年图书情况,以及学术文化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汉书·艺文志》是一部综合性的文史书目,我们如果研究中国目录学须从这里开始,研究目录学史,也须从这里开始。《艺文志》是《汉书》的十志之一,那么为什命名为《艺文志》呢?古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艺”,文学百家之语为“文”。顾名思义,所谓“艺文志”就是著录“六艺”和“百家”…  相似文献   

6.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史无前例地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让一向经费少得可怜的社科界瞠目结舌。5月16日在该“工程”启动会议上,宣读了“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官方发言,政府将“工程”定性为“凝聚力工程”。,从此,有人自称于1992年“大胆”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由一个私人口号上升为官方口号。  相似文献   

7.
身体在中国当代“红色经典”中经历了从“在场”到“不在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新中国建立后,文学作为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力量,逐步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亵渎的意识形态形式。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女性叙事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萌发期──从“五四”初期曲折延伸到“丁玲时代”;被阉割期──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1985年;崛起期──1986年以后。“第三代叙事文学”以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其显著标志为女性意识的充分觉醒和长篇小说的空前繁荣。“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的“被讲述”地位,具有不容低估的阅读和批评的文化潜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叙说师从李学勤先生读书经历和体会,着重闸述了李学勤先生一贯倡导的建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这一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应当以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上来讲,由夏商周三代上摊到五帝时代,下沿秦汉王朝;从地域上来说,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不同的区域范围。这一阶段的历史,实际上恰好与我们常说的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相当。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分野与形式问题;二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政体与国体的问题;三是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1风云激荡的20世纪已然离去,举世翘首的21世纪快步驾临。站在世纪交接处,回首百年成教史,我们心潮难平,思绪万千。 20世纪的中国,革命之功功标青史,建设伟业泽及华夏。然而,都离不开成人和对成人的教育。从蔡元培倡导通俗教育,到晏阳初、黄炎培、陶行知、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践;从毛泽东创办“工人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到党领导下的中央党校、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成人教育,为民主运动的开展、民主革命的成功,作了广泛的思想发动和充分的组织准备,其功至巨,功不可没。建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章开沅先生因偶然因素开启了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并由此发现了耶鲁所藏他的业师、金陵大学历史系创办者贝德士的文献。“贝德士文献”内容极为丰富,彰显了贝德士献身教育、追求学术、寻求正义、无私奉献的一生。晚年的章先生以研究“贝德士文献”为志业,先后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教会大学史、中国基督教史等领域的论著,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社会的巨大反响,成就了章先生学术生涯的又一高峰。章先生继承了贝德士未竟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强调传教士研究对“走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并以“呼唤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建”响应贝德士“给全球以和平,给人类以慈悲”的呐喊,实践了“史学的参与”。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从学术追求到人生理想,两代学人学脉绵延、薪火相传,他们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学术精神,值得后人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12.
释"这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表义上,“这个”的所指具有临时性,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从指示、称代用法来看,“这个”有近指的指示和称代用法,也有虚化的用法。从功能上来看,“这个”能使用语含蓄、得体和用语经济;“这个”与指人专名结合后还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国“三农”问题——江苏电大实践解读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解读了江苏电大服务“三农”的实践,并就现代远程教育如何为“三农”服务的问题从认识到实践,由问题到对策,进行了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为“三农”服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中之重”工作,也是电大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电大人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坚定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4.
陈来先生从一个思想史家立场,取径于宗教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社会学科的方法,对孔子出现之前的前诸子时代(“前轴心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做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和阐释;把思想史的起点追溯到殷商之际,描述并解释了三代(夏、商、西周)及春秋文化与后世文化在精神气质上的连续性,呈现了儒家思想及整个诸子学思想发生的文化准备及历史环境:揭示并论证了作为“轴心时代”出现的文化准备,中国“前轴心时代”文化演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的转向”这一特殊发展模式与品格。从而,为前诸子时代的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一、“质疑解疑教学法”概述1.“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模式“质疑解疑教学法”由环环紧扣、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六步组成,即“质疑一思疑一辨疑一释疑一解疑一质疑。”从微观来说,这六步是某一具体问题的教学程序,整个一堂课就是由无数循环往复的六步组成;从宏观来说,这六步是一堂课,甚至一个单元的教学程序,只不过这个程序的具体步骤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有所侧重。以一节课为例,模式图为:2.“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质疑解疑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以一节课教学环节的顺序为例来阐述。门)质疑、思疑——…  相似文献   

16.
论王国维对中国近代学术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王国维于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贡献缺乏专门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学术有三大贡献:第一,他构建起“无中西无新旧无有用无用”的新学术,从理论上解决了学术的中西新旧之争和学术经世与求真的矛盾,后来的学人继此而推促中国学术走上比较参证、融贯创新之路;第二,他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手段与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浑然一体的娴熟运用,为近代学界树立了典范,“互证法”和“因疑得信法”影响深远;第三,他关心国运世变,以中国学术之存亡为己责,奋然兴学以图强国,这种“遗世而不忘世”的学者态度,在近代学术界极有回应。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为分界点,经历了萌芽,建构,低迷,繁荣四个阶段。资料搜集由1920-1930年代的“整理国故”逐渐转向田间作业,建国后,形成搜集民间神话的高潮;在翻译介绍西方理论资料方面,也经历了从建国前简单的混合介绍到“文革”结束后分门别类的全面展开。中国神话学研究从理论到个体形象,从症状学特征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神话史学等方面的取得重大成果。港台神话研究1950年代突起,有“乾嘉”遗我,成绩斐然;国外的神话研究以日本,苏联为代表,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他各国的研究者在传播中国神话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主要理论趋向或类型,即“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或“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及“教授的”或“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呈现出从“沟通”马克思经济学到“重构”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主流的”或“权势的”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甲:看当前国内形势,有一条重要线索,即贯穿方方面面的事情,都紧扣住发展这个主题,印证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深刻的思想。乙:谈发展,不能不先说“两会”。而“两会”的重中之重是“十五”计划。有人把“十五”计划概括为一个“富民为本、以人为本”的计划,这是“十五”计划的新意所在。你看,编制计划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都落在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这是实实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也是实实在在的发展。甲:“十五”计划之所以被人们所关注,从时间上说,它是新世纪的起点;从内涵上说,它蕴含着党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的集体智…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选自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一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1998),该书导言部分指出:“晚清那代学人,之所以热衷于梳理学术史,从开天辟地一直说到眼皮底下,大概是意识到学术嬗变的契机,希望借‘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来获得方向感。同样道理,20世纪末的中国学界,重提‘学术史研究’,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