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指出“五四”时期为中国现代戏剧的重建阶段,话剧体式开始出现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喜剧型话剧形态.多元化的话剧体式,标志中国戏剧在创作层面真正实现了从古典向现代的突破和转型.  相似文献   

2.
田汉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其创作的话剧凸显时代氛围的同时又能表达出温馨、轻柔的浪漫韵致,在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中国民族传统戏剧文化为蓝本,结合西方文化的戏剧精华进行创作,实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融合。本文以其独幕剧作品《咖啡店之一夜》为例,对其话剧作品的艺术结构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话剧在我国开始萌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现代话剧的观念得以正式确立,最终形成了"话剧——戏曲"的二元格局。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话剧史的研究,发现近代的小说翻译和戏剧翻译对现代话剧的诞生起到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接受的过程中 ,由于“接受屏幕”的不同 ,经常发生文化误读现象 ,“话剧”这一称谓正是中国对于不同于自身戏剧特征的西方戏剧艺术的误读。从文化交流和文化接受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早期话剧在对西方戏剧的接受中产生的种种误读现象 ,从而把握早期话剧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话剧是在外国戏剧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演变过程经历了早期话剧和现代话剧两个发展阶段,本文仅就中国早期话剧,即“五四”前的中国话剧的概貌作一粗略的追述与评说。 三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朝政府摇摇欲坠。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向先进国家学习。他们不但学习先行国家的科学技术,也学习他们进步的文化艺术,来启迪民智,进行社会教育,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我国的早期话剧就是在学习了外国先进的戏剧艺术之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邹言九 《华章》2007,5(2):104-105
中国戏剧的"西湖"应肇始于话剧萌芽期的学生演剧,春柳社引进西剧以推动中国的戏剧改革,为中国话剧奠下了基石."五四"新文学阵营赓续了春柳社"欧化"倾向,大量译介西方戏剧,是为发展中国现代戏剧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抗战时期沦陷区的译编剧热潮不仅促进了沦陷区戏剧运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为话剧回复到本体实现其西洋化与民族化的统一作了可贵的探索.译编剧对于"五四"以来的西剧直译也是一个突破,它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是它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中国剧坛的两次回响,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使带有浓郁现代主义色彩的戏剧在中国风靡一时,而且促进了中国戏剧观的更新,促进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和民族化进程。“五四”时期,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既促使中国戏剧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又促使艺术家们开始了对话剧“民族化”的思考与探索。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彻底打破了中国话剧原有的美学体系,使话剧艺术从写实性的再现艺术向假定性的表现艺术转化,向中国戏剧传统回归,促进了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话剧在其诞生之初走了一条“东方路线”。日本在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扮演了“启蒙导师”的角色,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日本新派剧和新剧,是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派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方向,而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剧,则又拉近了与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距离。这就是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大量一手的文献资料,重点分析抗战时期前苏联戏剧理论、特别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对中国现代话剧的巨大影响。艺术家们努力使之融入中国现代戏剧的舞台实践之中,这对于中国现代演剧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话剧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地理解中国现代话剧是如何在继承本民族文化血脉的基础之上,以一种"拿来主义"的精神积极吸收外来戏剧文化的优秀成果而逐步走向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台湾戏剧家马森在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影响下 ,6 0年代至 80年代创作了“与五四以来的中国话剧传统大异其趣”的“脚色”戏剧 ,90年代马森的两部新作又显示了回归传统与现实主义的倾向 ,因而在台湾当代剧场划出一条内涵丰富的回旋轨迹  相似文献   

11.
余上沅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西方戏剧的介绍和研究。紧密联系中国戏剧运动的现实,注重研究的当代性、尝试比较戏剧的方法、注重戏剧艺术的综合研究,强调戏剧的民族特色,是其早期西方戏剧研究的特色,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小说诞生在极富理想的“五四”时代,诞生在一个开放的、与世界文学相交接的时代,深受西方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而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创造社的身边小说是浪漫主义的,鲁讯的小说和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早期的小说也同样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讯描写现实的小说和文研会主要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四十周年,也是我国现代革命戏剧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戏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田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含冤瘦死狱中三十周年。仅以此文,纪念这两位古今戏剧大师。1958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纪念活动,田汉的历史话剧《关汉卿》就是为此而创作的。《关汉卿》是田汉戏剧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优秀剧目之一。这部剧作揭示的深刻主题具有强烈的历史认识价值。田汉用话剧艺术形式为我…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的留学族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创造社与新月社是两个较为清一的由留学族成员组成的文学社团,因为这两个留学族社团成员的留学地域不同,所以两个留学族社团在结社状况和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这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现从结社状况和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这两个方面的比较出发,对中国现代留学族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乃至对中国社会引起的巨大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俄苏文学大量涌入中国,其中契诃夫戏剧对中国话剧产生了重要影响。曹禺、夏衍作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都曾经借鉴过契诃夫。因此通过曹禺和夏衍这两大领军人物契诃夫的创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本文主要以曹禺为例,谈契诃夫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曹禺戏剧的现实主义创作,进而影响到中国现代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16.
杨骚是 2 0年代后期著作最丰、卓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 ,在中国现代话剧由发展迈向成熟的途程中作出独特的历史贡献。他不仅以“诗剧三部曲”首创了话剧史上大型系列剧的创作 ,而且以人类生命形式的艺术观照 ,翼护、拓展了浪漫主义的诗剧创作 ,为写实剧开辟了新的题材、主题及审美视角 ;在冲突建构、戏剧意象、舞台时空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建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话剧移植前后,整个东方戏剧舞台对这种西方的艺术形式都进行了引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话剧移植虽然以西方戏剧为旨归,但却是通过日本这个中介来完成的,具有间接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阅读要点] 1、明确单元特点我国古代没有话剧,均为戏曲。由“五四”时期发展起来的现代和当代戏剧,其主体为话剧。话剧发展到三四十年代已达到高潮,出现了像《雷雨》这样的佳作。新中国成立后,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更是赢得了戏剧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又有话剧《茶馆》、《关汉卿》等优秀作品问世。外国戏剧源远流长。最早兴起的是古希腊戏剧,至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欧洲戏剧创作先后出现过高潮,产生了世界级的大师,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等。外国戏剧对中国话剧的诞生、发展,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早期话剧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剧”,又叫“文明戏”。对其是否移植艺术,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有分歧,现在已基本趋于认同,早期话剧是与中国传统戏曲不同性质的西方戏剧形式在中国的移植。本文试图对各家的研究作一综述,对早期话剧的移植属性给予确认。  相似文献   

20.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发表至今已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曹禺剧作演出不衰,其价值愈来愈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从戏剧文学的要求、从舞台演出、从中外学者对曹剧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曹禺是把中国话剧文学引向成熟的作家,是把话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曹禺对世界戏剧亦有着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