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批判政治军事史 ,倡导文化史 ;批判神学史观 ,提倡理性主义史学 ;不过通读伏尔泰的史学著作 ,我们不难发现其欧洲中心论依然突出 ;英雄史观尤为明显。他的史学思想对于后世西方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之下,西欧社会日益世俗化,多样化,民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年鉴学派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年鉴学派否珲传统史学的英雄史观和神学史观,肯定民众的作用,跳出传统史学“政治史”的藩篱,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批判了实证史学,肯定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化论作为文明史学的历史观取代了传统史学的倒退观、循环观和停滞观,注重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强调人民的作用,把竞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西方文明史学则以欧洲为中心认为欧洲国家是不断进步的,而非欧洲国家是停滞的;欧洲国家又以知识为推进历史进步的工具,非欧洲国家则沉迷于文学、艺术和宗教中而不能自拔;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刺激一反应”,是环境对于人类的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西文明史学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但在当时文明史学的理论构建过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学家更多的是看到了西方文明史学的积极面而忽略了消极面,从而构成了中国文明史学理论之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欧中世纪是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历史时期,浸没在神学中的西欧史学取代了古典史学,成为宣扬上帝主宰人类命运的宣传工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世纪历史学的全面倒退,相反,基督教史学通过改造西方古典史学使之在许多方面的思想都具有创始性.它所开创的世界整体史观,历史进步史观以及历史时间观等史学新观念,对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基督教史学在西方史学史中应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历史观,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曾出现过多种见解、主张和流派。运用科学的唯物史观对之进行必要的考察与清理,不仅为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所亟需,对古代史学理论形成、发展的探讨也有直接和积极的意义。我们知道,人类历史在进入文明时代的前夕,英雄史观就在历史及历史的作品中得到传颂和确立;在中国古代殷周时期的最高统治者辄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是我国早期历史上的一种王朝神学史观;在欧洲中世纪,神学史  相似文献   

7.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全球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察历史的。其研究的视野不仅包括欧洲史,而且覆盖了二次大战后崛起的亚非拉的广大地区。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民族危机冲撞下的20世纪40年代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着重从总结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坚定抗战必胜信心,总结历代反时侵略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封建史学和以古讽今、揭示蒋家政权必亡的历史命运等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并且高度评价翦伯赞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史学家,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促进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并以此文来纪念史学大师翦伯赞逝世35周年。  相似文献   

9.
任何史学研究,必须确定其研究对象和范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西方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依不同的历史时代而发展、调整乃至变更。这个过程反映历史学家对社会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需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力求自觉掌握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方法。因此,考察这一西方史学范围嬗变的历史过程,对当前我国史学改革是不无裨益的。西方史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和战争结下不解之缘。被称为"西方史学之文"的希罗多德第一部历史著作是《希波战争史》。古希腊的另一位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代表作也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罗马时的史学家们叙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应该对于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不断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以现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剖析历史的纵向发展,对于提升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一、现代化史观的内涵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史学家在现代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化史观主要以生产力为核心,认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属于人类社会通过现代化方式实现的自我转型。从历史发展进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预示着全球开  相似文献   

11.
史学界对陈独秀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点,过去的理论研究及传记学作品中虽有涉及此问题的意图,但大多是进行带有贬低意味的着墨描写,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陈独秀在批判旧的家庭礼教的同时,提倡个人本位,并主张以法制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冲破封建儒教的束缚,追求一种崭新自由的婚姻家庭生活,对中国家庭伦理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伏尔泰与孟德斯鸠中国观的主要分歧在于: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还是专制国家;中国的伦理道德是理想社会的基础还是专制暴政的纠偏器;中国人的品行是诚实有礼的还是狡诈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问题的不同看法,是由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学术立场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捍卫科学——在理性的范围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科学的下述两种态度是不正确的,应该受到批判:一种是所谓的“旧尊崇主义”,即对科学采取无批判的尊崇;另一种是所谓的“新犬儒哲学”,即各种后现代思潮对科学的责难、批评和否定。关于科学,我们应该坚持“批判的常识主义”,其要点是:科学既是一件理性的事业,也是一件社会的事业,由此派生出科学的诸多特点以及对科学应该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欧游心影录》是梁启超撰写的访欧游记,集中反映了他访欧回国后的中西文化观。欧游归来的梁启超既批判西方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又肯定西方文明中诸如"自由精神"、"科学的价值、方法"以及尊重"人的个性"的思想等优越部分。同时,梁启超对中国人的精神状况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何继承和发扬的想法。梁启超中西文化观的变化并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一种保守或倒退,而是对中西文化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是对其之前过于偏重西学的一种纠正,可以说,这时他的中西文化观恰是非常理性的。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者认为,科学并不是价值中立和性别无涉的,科学史中蕴含着性别密码,近现代科学负载着男性价值和男性品质,这导致了千百年来女性在科学中的相对缺席。科学史是一部充满男性中心主义的历史,必须通过勘误与修正,重构科学史和科学发展的真实图景。女性主义的这种观点丰富了科学史,为科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其特有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原则而忽视了自然科学自身的规律性,女性主义科学史观也受到了学界的批评与诘问。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两位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对游侠的记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序不同,对游侠群体的划分不同,二者对游侠的评价有差异。在看待同一社会现象时,两位史学家有如此大的反差,主要原因除了和游侠自身兼有正义性和破坏性有关之外,还和史学家自身的主体意识不同有关,正是司马迁和班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伦理观不同造成了《史记》与《汉书》游侠传记思想和内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史家素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现代学术尤其是历史学自身的发展,对史学工作者的素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就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由于世界观与文艺观的局限,他在批判的同时,又流露出了他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浓重的宿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文章将历史学家的研究和叙述活动作为一个修辞过程来进行考察,最后出现在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事实是更高层次上的修辞建构.  相似文献   

20.
史馆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国家垄断的修史机构,使史书修撰有了政治上的保证,史料的来源更加全面、系统、连贯、有保障,可全面综合各种观点,摒弃一家之言,所修之书整体质量比较高,出版迅速,对我国史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史馆修史也表现出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屈从权贵,材料缺略,人浮于事,史料利用范围狭窄,禁锢了学术争鸣,限制了史家发挥,对中国史学的自由发展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