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一步。高校应责无旁贷成为国家培养、造就、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的坚强阵地。对标国际组织人才的核心价值与能力,探索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此推送更多优秀人才走向国际舞台、参与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强音,提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全球教育话语权塑造则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拥有全球教育话语权是教育强国的重要表征之一。中国通过平台融合、教育能力建设、全球非正式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塑造全球教育话语权取得显著成效,全球教育治理场域渐趋成型,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全球教育议程和规则制定能力增强,促进了全球教育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及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推动了全球教育秩序走向公平与公正。中国的全球教育话语权渐趋彰显,推动了建设教育强国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全球教育话语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化与广泛性角色,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国际组织中的中国籍职员比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全球治理能力的发挥.为此,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战略需要,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指导相关高校有序、有效地开展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关高校也应该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做好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4.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特别是大国依据一定的原则、制度与规范,在利益博弈基础上形成的动态稳定体系。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巨大,大国崛起必然冲击既有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必然成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性因素,并且其崛起也深深受到现存国际秩序的制约。面对国际秩序转变的契机,中国应该秉承其国际新秩序观,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并推动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全球治理议题牵动全局,左右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各国都在握紧全球治理的旗帜为其所用。全球治理的特点和趋势是:大国峰会机制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全球公民社会参与活跃,传统西方主导权受到冲击,二十国集团将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因素"将会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6.
论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全球化产生着一种强大的需求,即要求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建立更普遍、更合理的国际秩序,营造一个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发展使大国的权益、权力、战略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导致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使当代国际关系出现复杂纷繁的局面:全球化使当前大国关系冲突与合作并存,既在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又在涉及各国核心国家利益问题上存在许多矛盾。这给未来世界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之问与中国之问的理论结晶、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的思想智慧、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塑造新型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意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是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助力他国借鉴学习和推进人类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迫切要求。更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世界,必须打造立体对外传播体系以扩大中国理论影响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以增强中国理念亲和力,对接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以促进中国方案认同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以彰显中国思想感染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以提升中国精神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彭婵娟  刘宝存 《江苏高教》2022,(10):112-118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话语体系,蕴含了国家及其附属机构的价值、行动和规范立场。从历史和全球视野来看,留学生教育政策在经历了“学术取向”“政治取向”“市场取向”的价值观念变迁以后,至今已形成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多元价值取向。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变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价值取向变迁总体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变迁,并受制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价值取向变迁既反映了国家优先事项的变化,也渗透了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冲突与博弈;价值取向不仅受特定国家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还日益被全球性话语所塑造;价值取向从强调单一目标向同时兼顾多元目标的方向变迁。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建设成来华留学教育强国,需要以国际发展经验的空间横向坐标和中国自身发展进程的历史纵向坐标为尺度,树立与中国国情相一致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赵洋 《教学与研究》2022,(10):85-9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当代国际关系的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诉求。从国际关系学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它的共同体思想、安全思想和全球治理思想。其中,共同体思想是基础,它反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体现出在不存在中央权威的条件下对于一种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追求。安全思想和全球治理思想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两个核心支柱,它们分别强调通过采取各国一致行动来规避共同损失和获得共同收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创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世界政治的思路,并且可以成为一种由世界各国所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组织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斐  祝耀侦 《文教资料》2007,(1):200-201
全球化时代,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中,日益表现出跨国性、灾难性和认识上的差异性等特征。作为全球治理主体的国际组织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发挥了信息服务、组织协调和绩效评估等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肖甦  时月芹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1):3-11,38
作为国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传统教育强国,俄罗斯在全球教育治理舞台上的作用起伏多变、影响力不断扩展.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逻辑起点在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恢复教育大国形象.依托全球性国际组织增强话语权、强化区域教育治理能力、开展国际教育援助、加强国际教育合作等构成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多样化路径.由意识形态导向转为经济利益驱动、对苏联模式的路径依赖与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并存、以强大的文化自信赢得话语权等是俄罗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突出特点.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俄罗斯亦面临缺乏顶层设计与协调管理、内忧外患并存、国家教育品牌吸引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跃生 《高校理论战线》2015,(3):144-155,159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世界经济结构密切关联、互为条件。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相应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一定的国际经济条件,包括:稳定、开放的世界经济环境;市场开放、要素自由流动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对外经济关系全方位发展,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与合作;全球经济失衡结构的调整,中美之间建立新的经济平衡;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全球公域是当前大国角逐的战略制高点。全球公域法理规制的范围主要表现在公海、南极、国际海底、外层空间等多个领域。目前,联合国框架内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外空和南极的全球公域治理体系,但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国际分配正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现有治理机制碎片化和滞后性问题日益突出,而新的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全球公域是新兴的国际竞争舞台,各主要大国围绕着全球公域的建章立制,在价值理念、科学技术、权益分配等层面展开竞争和博弈,希望能把本国的治理制度推介到国际层面,以获取全球公域治理规则的主导权。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公域的和平利用和制度完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来加强国际合作。在完善治理制度和构建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方位共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公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推动成人教育发展,1949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召开国际成人教育大会,此后每12年举办一次大会,当下已至第七届。以七届大会组织架构与发展脉络为切入点,对各届会议的计划与框架进行文本分析,深挖70余年来国际成人教育发展的核心话题。同时关注到大会的价值变迁,即其越来越重视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意义、越来越关注与工作技能相关的学习、逐步从“识字”扫盲过渡到“数字”扫盲、愈发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据此,建议我国成人教育应在全球多元文化环境中构建成人教育话语体系,在多变的世界局势中体现成人教育价值,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在跨越地域的交流中持续增进国际理解,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新突破与新发展,助推我国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全球治理”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笔者通过对全球治理的提出、全球治理的主体、全球治理实现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全球治理理论虽顺应了时代潮流,但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方案与基本主张,是对流行的国际关系理论和以往强国经验的历史超越,为全球治理提供了观念支撑、参照标准,并成为验证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角色的工具。虽然主权"迷信"、全球结构强力、战略定力考验和实际效果弱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制造了障碍,但通过自身实力的建构、国际机制的维护创新和国际互信的增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但是可期的,而且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忠岐 《教学与研究》2007,105(9):50-57
与欧洲地区秩序不同,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征.推动亚太地区秩序变革的基本动力包括:美国主导地位的加强和联盟体系的演变;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区权力中心的崛起;主要大国关系的变迁;地区化的发展与多边安全制度的兴起;非传统安全问题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与国际规范的改变.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联盟体系、由中国参与的多边安全制度、经东盟开创的规范共同体、民间层次的地区性复合相互依赖,作为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变革趋势的不同层面,一并构成多元变动中的亚太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体系转型,是指国际体系的单位性质或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前者是国际体系的本体转型;后者是国际体系的要素转型.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转型的动因是由发展不平衡规律所导致的大国实力的改变;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际体系转型的动因是国际制度的变迁;建构主义则注重文化变迁与认同差异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问题的出现使全球治理提上国际合作议程。这一进程与现行的国际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冲突,要想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必须对现存国际秩序进行改造或重建。国际关系的演变历史表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离不开观念革命。要建构新的世界秩序必须首先树立新的观念,包括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组织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因,推动其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举措。近年来,学界对国际组织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从不同视角解读国际组织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枢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引发极大关注。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对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关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更多基于宏观层面,关于我国如何参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