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儿子在商场看见一辆夏利轿车,小家伙立刻举着一枚一元的硬币,说要把车买回家。还有位妈妈说,当她问5岁的女儿咱们花的钱是从哪来的时,孩子很干脆地回答是从取款机里取出来的。孩子金钱观念如此淡薄,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家长对孩子的不良的金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要不要对孩子进行金钱和消  相似文献   

2.
在本学期 ,根据“认识人民币”的教育目标 ,我们准备结合实际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其目的就是把认识人民币以及换算关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活动还未开始 ,家长对这次活动就议论纷纷。有的家长认为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学会花钱 ,会染一身铜臭 ,孩子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有的家长认为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小小年龄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 ,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的不好习惯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花钱。也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 ,这样好 ,放手让孩子花钱 ,孩子养成高消费的习惯 ,长大了就会想办法挣大钱。面对家长各种各样的议…  相似文献   

3.
嘿与白 《学习之友》2009,(12):17-17
金岳霖是位逻辑学家。他在十几岁时便曾指出“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句话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既然前提是“金钱如粪土”,而“千金”就是金钱,那么得出来的结论只能是——朋友如粪土。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了“金钱激励”法,即给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定个标准,或者指定一项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则相应地给予金钱上的奖励。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部  相似文献   

5.
谁都知道,美国是最有"钱"的国家,可美国孩子花起钱来,往往却不象有的中国孩子那么"大方"、随意,甚至不顾一切,他们对"钱"的理解也比中国孩子深刻得多,这得益于美国家庭早期的"金钱教育"。其一,教孩子如何使用钱。在美国,许多家长都把教孩子如何使用钱作为必修的一课。教育孩子多是从使用零花钱开始的。具体指导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等。同时,家长尽可能将孩子零花钱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额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过程,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当一  相似文献   

6.
如今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过一个春节竞能得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有的家长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一律“没收”,这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家长也失去了利用压岁钱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与消费、培养孩子节俭和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的好机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把压岁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呢?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深了不是,浅了也不。”日前,在北大资源大厦一间会议室中,一位家长满困惑地说。成功心理学专家方晓光当即反驳:“孩不是管出来的,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子,让孩子成为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孩子应该有己的人生。”他提醒所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的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而学习、生活经又与父辈截然不同,代沟使得孩子的许多事家长管了,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交流,而不是管教。”另一位母亲焦急地问道:“我孩子今年16岁了,干么事都没有耐性,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发现他的潜呢?”方晓光回答说,首先…  相似文献   

8.
王喆健 《家庭教育》2011,(12):12-13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父母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究竟应该通过金钱奖励,让孩子明白付出与回报的意义,还是应该回避这种“世俗”的方式,不让孩子过早“财迷心窍”?本期,我们和杭州江干区丁兰小学的家长朋友,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9.
你好!我是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有一事想请教:我们做家长的,应不应该给孩子钱?如果可以给,给多少比较合适?张明凤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轻松应对生活中的“财政”问题,家长在花钱方面要给孩子提供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原则,从小培养他的理财能力。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钱,让他自主花销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向他们灌输一种健康的金钱观念,因为金钱是可以反映人的品格的。“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人的某些最好品质就决定于正确地使用金钱,比如,节俭、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诚…  相似文献   

10.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方面,孩子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或者,“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放在这里最恰当不过。因为,节约意识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中,一些家长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6,(3):38-39
《当代家庭教育报》报道,很多幼儿园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天天愁眉苦脸,喊着“烦得很”、“没意思”,上课时总是说“我对这些没兴趣”。这类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对一切事物都抱消极态度,学习也缺少创造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经过家访发现,这些孩子家长多是比较繁忙的上班族,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平时爱发牢骚。一位家长介绍,5岁多的儿子总好说:“你烦不烦啊?”那口气和神态就和他妈妈非常相似。另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则反映,她的孩子口头语是“生活像一锅没味儿的白菜汤”等等,这也是孩子爸爸绎常说的。  相似文献   

13.
刘晓君 《母婴世界》2012,(3):146-147
微软董事长比尔一盖茨曾说过:“再富也不能富小孩。”因为他认为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只会让他们一事无成!他们非但不会以“富家子弟”而感到为荣,相反他见证过不少纨垮子弟,最终做了金钱奴隶,必须依靠家族的遗产才能生存.唯有透过家族的金钱.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正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对“财富”看法的最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8月22日新华网报道,最近,辽宁省锦州市传出了一条令广大家长和教育界颇为震动的新闻:为让儿子冲击围棋职业段,一位父亲竟让11岁的儿子退学练棋。这位父亲说,其实在当地,让孩子“退学冲段”他不是第一例,仅他知道的就已有四五例了。这些家长一定是看到了孩子成功后的辉煌成就,这就好像“台球神童”一样,一朝成功,社会荣誉和金钱滚滚而来,“丁俊晖杆中自有黄金屋”、“丁俊晖将来收入直追姚明”,成为“另类成才典型”。打破传统的成才标准,让更多天才少年脱颖而出,这种观点有道理。所以,前有丁俊晖、韩寒,后面就有源源不断的追随者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 《家庭教育》2007,(5S):12-13
在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方面,孩子受家长的影响最大。“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或,“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放在这里最恰当不过。因为,节约意识是在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实中,一些家长恰恰不具备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习惯与意识。随着社会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家长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追求“好、新、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你是我们捡回来的。说这样的话有时是逗孩子玩,有时是为了回避孩子问的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家长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给孩子正确的答案。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得到正确的答案后会引发他们不必要的兴趣。其实与青春期的孩子不同,对于幼儿期的孩子而言,“为什么婴儿会生出来”跟“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问题同样单纯。所以在回答幼儿所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时,家长只要坦率地用美丽的言辞来回答即可。没有必要给予孩子很多他这个年龄阶段无法接受的性意识,也不能用“你…  相似文献   

17.
春节里,绝大多数小朋友都将迎来“大丰收”:新年礼物、除夕压岁钱、拜年“有礼”……孩子们有了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钱。那么,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学会管理钱财,培养理财能力,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我们邀请几位家长讲述自己的教育体会,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杜绝任性     
家长们老是说孩子任性没法治,其实呀,抓住孩子第一次“犯错”,严加治理,常能杜绝孩子坏毛病的出现。这里介绍一位家长是如何“杜绝任性”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八中第八届少儿超常教育实验班,2003年共有31名刚满14岁的孩子毕业,他们中有16人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少年大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超常教育”,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届少儿班的家长之一,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位母亲,对“神童”与“超常教育”,有独特的体验和思考———2003年7月13日下午,我们陪儿子到北大领录取通知书。14岁的儿子让招生办的老师有点疑惑:“你是来领自己的通知书吗?多大了?哪个中学的?”当儿子说明身份后,旁边一位也是陪孩子来领通知的家长脱口而出:“八中少儿班?四年前我们这孩子就考过,没考上。据说你们班20…  相似文献   

20.
子瑜 《教育文汇》2011,(8):10-10
一位家长流着泪对班主任说:“孩子来县城读书,俺给他做饭。昨天中午,只因饭不合孩子的口味,他就把碗筷给摔了。俺说了他几句,他就一下把俺推倒在地,还吼着让俺滚回家。”这位家长不解地问:“为什么孩子越念书越不懂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