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课程考试的现状调查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考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过程的方向并起着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不同的考试制度会因其考试内容的确定和标准的掌握不同,影响到学校为社会培养的人才质量,既可以促进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也可能对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通过对甘肃某高校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对考试的基本观点以及对考试目的、内容和形式的独到见解为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启示。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现行考试制度现状的矛盾与反差,凸显了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只有从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考试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综合分析,认为: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变革。建议提倡以行业导向改革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并从会计专业职业需求出发,以完成不同行业会计岗位工作为目标,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全面衔接。  相似文献   

4.
特种加工课程是高校本科教学阶段培养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的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文章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满足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探讨了特种加工课程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实证调研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蔚 《教育教学论坛》2013,(52):221-224
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高校的确立、发展与成熟对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对商务英语在企业的需求、使用情况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评价和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看法等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调研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提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些措施,以期对高校培养社会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能有所贡献,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但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文章指出了当前考试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对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素质的集知识复合型与能力复合型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为现今大多数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人才的培养质量必然会受到考试这一教育过程重要环节的制约。该文旨在探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实施和国内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给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围绕"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大学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好对接,对比了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科技贡献和服务社会的目标,研究了车辆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构建了车辆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图,制定出了课程体系构成表,对如何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适应新时期的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腐、试题质量不高、教师自由空间小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应予改革。要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明确考试目标,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继承传统教育理念之精华,汲取先进办学经验,引入目标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改进培养机制等策略,培养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逻辑起点,推动地方高校发展向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高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树立协同创新意识,整合多主体教育资源,构建有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中国高校现行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腐、试题质量不高、教师自由空间小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应予改革。要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明确考试目标,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新时代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我国高校现有的培养模式在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考试制度及教学改革上都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新形势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客观上要求高校从教育观念、教学改革、考试制度和实践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应需要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市场的竞争,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无论从宏观到微观,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目标检测系统(考试制度)的制定都显示出诸多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不仅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制约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中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开放的国际教育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为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新的探讨,探询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大学英语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22,(1):146-15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为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关系,基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应通过产学研和加强对学生专业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来确保高等教育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不同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3+1"办学模式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帮助高校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2):6-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理大学足球专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发现现行培养模式改革是足球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现行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足球人才能力的需求;逐步尝试培养模式改革卓有成效,建议密切结合国家相关足球人才培养和需求的政策纲领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着眼于学生就业需具备的足球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模式改革;敢于创新,让学生尽早到社会足球人才工作岗位实习。  相似文献   

17.
法律人才应当是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不符。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具体的教学改革来完成,应该从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化、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三个方面采完善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马李亚 《大学教育》2023,(22):131-134
持续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任。学科竞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探讨了学科竞赛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层面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并提出了高校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参加学科竞赛的几点思考,为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革高校考试制度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各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而考试又是衡量各高校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现行考试制度对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存在着不足.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考试的作用的现状,提出了改革考试制度的方向和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社会需求,即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现行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机制等进行系统地重建,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分析了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