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教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高中物理以力学、电磁学为重点.现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物理新课程电磁学部分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楚庄王拒宴     
欲望人人都有。即便想"无欲"的人本身就怀着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做得到吗?欲望和欲望对象之间,有一种互相强化的关系,尤其是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前更是如此。所以,隔绝欲望和欲望对象,便有助于将欲望堆持在一定的"度"中。一个无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教师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对问题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索,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自己的各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和“需要”,学生就不会有积极的思维,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与成人完全平等的人。你尊重学生,学生自然就愿意尊重你、接纳你,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一个人尊重别人,实际上也是尊重自己,从承认自己和别人都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出发,去理解和承认其他人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  相似文献   

6.
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说过:“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则从心理学角度将人的欲望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两个级别五个层次.并阐明了人的欲望需要方式.是从低级向高级的依次递进。这里所说的欲望,实际上就是指人的需要。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李芳 《山东教育》2014,(1):95-95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像叠盛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新课的导人就犹如这“先听见的瀑布的声音”.使人有一种想探幽蹩胜的冲动.起到了酝酿情绪、渗透主题、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导课为整节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我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导课环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三点.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参与数学学习。全面参与数学学习不仅包括学生在听课、讨论、作业、实践活动、课堂表现等方面积极的行为投入,还包括学生合理的认知、积极的情感等方面良好的心理投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投入往往比较重视,而对学生的心理投入往往容易忽略。实践证明:教师引导学生用积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但却需要恰当地激发。教学活动需要问题意识来激发,没有共同的问题意识.就无法形成共同的教学需求,所以“问题”是教学系统动力生成的核心要素。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是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问题导学”即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心理的教学方法。我在此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为例,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一种被人赏识的渴望,这种渴望得到满足的途径就是表现。尤其是中学生好动、好表现,大多数学生都有“自我表现欲”。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处处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表现与探索中学会求知,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音乐欣赏能力就无法体验,感受音乐的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枯燥无味的欣赏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提高学生兴趣,提倡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创造表现,适当整合教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2.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到“读史使人明智”,先人也有“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将来”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民假如对本民族历史一无所知,那是十分危险的。但初中学生并不这么认为。常听学生调侃:“历史尽讲死人的事,太没意思了。”“临考前。我背它十天半个月,拿个‘A’等级没问题。”他们把历史科的学习看成可有可无.把学习历史误认为死记硬背就行了。诚然。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实,历史科教学本身无法创造出具体实用的价值,受教育也无法从中获得谋生就业的一技之长;能成为一个富翁的未必要懂得拿破仑和林肯这样的名人。未必要懂得老子和孔子有何贡献等。但它对于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素养,提高国民素质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向导,它能成为学好数学巨大内驱动力。一个人在对数学产生好感和乐趣的情感之后,就有了学习,就有了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5.
一、善用慧眼发现人才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成功就是选择正确的人并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学会选人、识人和用人,这是最关键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具有一双伯乐的慧眼,平时注意留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对那些既有表现欲望,工作能力强且能认真贯彻执行老师要求的学生,加以培养、提拔和重用。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育学曾经说过,作业应该是教师给孩子精心准备的一个礼物。学生做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关键是以什么样的观念来为学生选择和布置作业:是大量的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还是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总是轻易满足孩子的欲望,使孩子的欲望膨胀。由于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无法满足的欲望,因此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从中寻找短暂的快乐、虚幻的成就感。推延满足感是中小学生必备的能力,能够推延满足感的人,就是有坚强意志、战胜各种困难的人,就是最终取得学业成功的人。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坚持不懈锻炼学生意志等途径培养学生推延满足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居于特殊的位置,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宗旨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创新教育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调动自己原有生活体验方面的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完全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节课就45分钟,每个人积极有效地使用时间却不尽相同,效果更是千差万别。户外体育课追求高效课堂,不能太要求每个人的良好学习效果,而应该在学习收获上看学生是否满足。也不一定就得课课满足,应该有一个效果积累,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知识容量得到充实,满足了他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起到作用就好。这就好比是做饭,有些人吃得多,有些人饭量小,但是满足了他的生存与活动。人稍微饿一点,还会有吃的欲望,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