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洁 《兰台世界》2013,(Z2):118-119
<正>实物档案是各单位或组织在各项活动和对外交流中获得各级机关、组织、社会团体颁发或形成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不同材质实物形式的档案。它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原始性、直观性、形式多样性、一定宣传性和艺术观赏性的特点。各个单位都会在工作中形成有具体保存价值的部分实物,根据实物的自然形成规律及其制成材料不同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便于保管和利用,开创实  相似文献   

2.
技术美学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四、技术美学的类型不同历史时期,技术对艺术介入的程度不同、方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技术美学。1.自然技术美学一切物质的存在,甚至不太起眼的自然物质,都天然地具有人们不太注意的审美层面,这些自然物质一旦被具有艺术眼光的人挑出,或被聚焦,或被强化之后,重新出现于人们的注意之前.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类的博物馆都有着其独特的性质,艺术博物馆亦然。如果说自然博物馆是为了使人们以生态和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的演变过程,并以此推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历史博物馆则旨在从历史的角度,提供实物证明来阐述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联系的话,艺术博物馆则是通过挖掘和展示实物中的艺术性,从而反映出艺术发展的脉络,藏品从标准的确立到被关注。被研究,所有这一切的根源首先是艺术的,是以艺术的名义的。尽管它们中大多具有多重价值,如历史的或方志的或科学的,层层交叉,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一旦进人艺术博物馆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陈琳 《声屏世界》2008,(10):27-28
对于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作用,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技术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知识及操作技巧,是劳动手段、生产工具和一切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物。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广播属于"听觉艺术",这已被人们广泛认同,因为广播是通过声音来传播的。语言、音响、音效等,是声音的不同表现样态。声音是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来完成接收的。优秀的广播节目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广播自然属于"听觉艺术"。然而,笔者以为,除此以外,广播节目还应属于包括"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人体各种感官感受在内的"感官艺术"。  相似文献   

6.
"媒介"(单数medium,复数media),原指一种使两个个体发生关系的中介人或中介物。介即把一方介绍给另一方。①《辞海》中对"媒介"的解释是:1.是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指各种 信息的传输手段,如新闻广播等:3.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取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和技法:4.指绘画颜料的结合剂和溶解剂。  相似文献   

7.
刘力恺 《大观周刊》2012,(3):15-15,8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艺术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一般的艺术”、“美的艺术”。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手工艺区别开来,指出艺术是自由之物,而非自然之物、雇佣之物。康德在肯定艺术因筑基于理性之上是一种自由艺术后,又指出真正能够称之为艺术的是美的艺术,是自由和自然的统一,是一种当它同时显得像是自然的艺术,是带有无目的性的形式合目的性的艺术。艺术尽管有客观实在的目的,违背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但当艺术由自由艺术成为自由与自然统一的艺术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绝对界限就消失了。正是这种自由和自然的统一,使艺术完成了一般与特殊、直觉与思想、想象和理性的统一从而提供了向自然目的论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8.
桂步祥 《新闻通讯》2014,(11):40-42
移动互联的便利性,让每位用户手指轻轻一点即可实现信息的再传播。微信的诞生,催生新旧媒体的变革。然而伴随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体内容生产从PGC("专业产生内容")向UGC(用户原创内容)的转变过程中,侵犯版权、侵犯隐私、自曝隐私等法律层面或伦理道德层面的隐忧却日益突显,微信用户在未来的信息分享中应当多些理性、少些盲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环境景观设计中"地面突出物"对景观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提出遮挡、掩映、扩展、造型、弱化、伪装、结合七种设计手法来解决"地面突出物"的问题,以期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相互对话的自然新景观。  相似文献   

10.
邓涛 《新闻传播》2010,(6):9-10
传播媒介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相对于传播技术层面上的渠道.媒介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依据传播方式,媒介可分为口头传媒、书写传媒、印刷传媒、电子传媒和新传媒等。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它包括事实层面、背景层面和意义层面。但是,无论是其事实层面、背景层面等"外部世界"还是其意义层面等"内部世界"都不是一种"给定的实在",而是由新闻媒介借助特定的语言符号建构起来的"象征现实"。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高技派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的建筑思想的分析,阐述了"技术模式"三方面的属性:首先从技术的自然属性出发,着眼于生态人居环境的创造,用技术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挑战,有效地利用能源,美化城市环境,进而使得建筑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阐述了技术具有文化属性一面,即:技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尽一致,所以选择的技术路线也是千差万别的;最后从技术的艺术属性出发,阐释了以多种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艺术形式,具有比以往任何传统建筑更大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3.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将其崇拜价值褪去而进入了展演价值,这一改变的源头在于媒介物的变化,"物"在本雅明的讨论中作为一种媒介物,呈现更多的技术性,本文借由本雅明的《单行道》作为文本,探讨艺术品中媒介物的变化与更替,并由此一窥本雅明在文化研究领域中"灵光"、"艺术价值"、"救赎"等思想。不论是时代中的机械复制、电影技术的发展还是屏幕的出现,都指向文化研究中"物"的技术转向。由此,艺术本身从祭祀崇拜的领域延展到了技术改革层面,并与政治结盟。  相似文献   

14.
《鸟·兽·花》是劳伦斯最优秀的诗歌集,诗集使用独特的借物喻世手法,在对自然倾注爱心的抒写中,隐含着他对存在的情感与思考,也蕴涵着他的诗歌艺术追求。他强调的是从迷人的瞬间中把握真实,从拒绝永恒中挣得自由,从摆脱稳定中获得创新,这是劳伦斯对"崭新的诗歌"的定义,是他诗歌艺术追求的三个纬度,也是他坚守诗人职责的生命基点。他的诗歌、思想、血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史陈列、人类学陈列及动植物陈列等方面,有"戏剧式展示"的提法,而"戏剧式展示"的核心对于博物馆展示来讲就是假定性。文章以实践案例分析了自然类博物馆的假定性展示手法,探讨了展示物件的时空环境表达以及理性地认识艺术语言、人文概念对于博物馆展陈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媒业正在朝内容融合、技术融合、终端融合的方向迈进,传媒业已进入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媒介化时代。单一纯粹的新闻业已不复存在。新闻教育转向为"传媒教育"或"传媒业教育"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从地质工作中采集的,反映客观地质现象与特征的自然物质或其经加工形成的特定形状、大小的物质材料。主要包括岩心、岩屑、化石标本、光薄片、测试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在地质工作中采集而来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油田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作用。实物地质资料的独特特点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3月4日,为了总结近十年来科技研发与应用的成功经验,无线电台管理局举办"科技应用与创新成果展"。成果展以备件自主化、科技创新、技术挖潜和科学管理为主题,通过实物和照片等形式,展示了通过科技应用和创新给安全传输发射工作带来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件"利器"。本文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直播实践为例,从技术和内容建设等层面探讨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直播。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文人篆刻艺术兴起和繁盛的重要时期。建国以后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物部门征集,收获了不少明代文人使用的印章实物,是研究明代篆刻艺术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图像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考述和量化分析,对于明代文人印章的鉴定、断代、艺术特征及印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标本参考意义。本文将新出土明代文人印章,按照出土或征集的地域进行分类,并以印主活动时间为序,进行全面考述。对以往考古报告中所出现的释文、考证等错误,一并加以纠正。最后从这批印章实物的出土地域、印主身份、材质、印文内容、边款等多个角度,对明代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风格作出总结,从考古实物方面弥补传统篆刻史文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