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美国学者爱德华·塞义德的《东方学》的分析,剖析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情结。文章指出东方主义在本体论和认知论的关系上是矛盾的,“东方主义”是西方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虚构的一整套关于东方的形象。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必须消解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才能建构新的和谐的东西方关系.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代美术的影响的同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对西方影响。有的西方学者称这种影响是,“东方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最初由奎内特在184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终结。在17世纪,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相呼应,在东方文艺复兴中,东方的泛神论已经超越了古希腊和欧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建筑也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它不仅融合了各种人文因素,同时也将美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司马迁曾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鉴古而知今,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建筑,获得建筑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从而将建筑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建筑设计和实践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历史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具有东方情调的东方建筑体系;二是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代表的风格多变的西方建筑体系;三是以西亚建筑为代表的综合东西方文化的伊斯兰建筑体系。其中,东方和西方建筑体系都具有…  相似文献   

4.
“东方”一词先为地理学概念,后融入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乃至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一直以来,历史阐释和书写中的西方中心史观将“东方”设定成一个与西方文化特性、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区域。因此,在历史阐释与现实关怀中,为“东方”正名是东方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已形成四大特色:拓宽了东方国家外交史研究的时空范围;突破了传统史学偏重文化史和政治史研究的狭窄范畴;以大历史的视角对待和研究东方历史;显示出了开阔视野与锐意创新精神。概括而言,东方外交史研究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东方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的历史,是一种使用本土资源,以东方历史研究者为主体叙述东方历史进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文学即审美的“人学”,其本质是人类对生活与时代的审美反映,同时也是人类认知自我的艺术观照。无论中国文学,抑或域外的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概莫能外。在中国迅速走向世界,世界迅速走向中国的当下,我们存努力学习研究中国古今文学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外国古今文学的学习与研究;不言而喻,其中包括外国文学史的认真研读和“与时俱进”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8.
《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创办最早、刊行最久的杂志之一。该刊自创刊之日起,一直致力于对西方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其对西方科技、社会、文学的介绍成绩显著。《东方杂志》积极地将当时的西方世界呈现在国人面前,增进了国人对西方各个领域的认知,具有“启导国民”的启蒙意义,对于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向现代社会方向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在表现方法上的根本差异:东方为延迟模仿,西方为写生模仿.作者认为,在原始时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有着相同的原点;造成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分道扬镳的原因在于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文化基因.本文从东方与西方不同的社会结构、哲学认识论进程以及由此影响下的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延迟模仿与写生模仿不能截然分开,这两种模仿方式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中常常彼此渗透、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10.
剖析现代主义中激进主义的弊端,对缺失灵魂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并借鉴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体系的改革,从中吸收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思路。思考在东方,在中国,如何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美学认知和独特的国人气质,兼揉并蓄,吸收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理性思维方式,拓展中国意境美语言,播种形式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美学自 1 750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 ,事实上只是一种以欧洲审美文化为依托的美学理论。尽管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 ,但是由于它完全撇开了东方古老而灿烂的审美思想而无法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说过 :东方艺术包含了西方艺术所没有的重要价值 ,这就可能在东方美学中发现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艺术与审美经验的重要悟性。事实确实如此 ,东方美学与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与艺术的另一种美学理论和艺术形态。面对东方美学的神秘性、象征性、直觉体验性、强烈的主体性和“生命一体化”的生命观、诗性的理论形态等等特点 ,…  相似文献   

12.
论诗与画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运用精练、形象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感情.绘画属造型的艺术,它通过色彩、线条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形状特征,以表达感受与思想.东方与西方在两者关系的阐释上存在着不同点.东方侧重于诗与画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即长期以来“诗中有画”的命题占主导支配地位.在西方则历经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诗画相关论、启蒙主义文学时期的诗画“求异存同”论、象征主义及印象主义文学时期的诗与画的整合论等对诗画关系的阶段性认识积累.即从侧重诗画不同点到最终强调诗画关系的紧密相关性.东方的综合思维模式决定了“诗中有画”,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决定了“诗画求异存同”论.  相似文献   

13.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提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个概念。一、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概念理解东方是指亚洲国家,西方则指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是指工业革命后,东  相似文献   

14.
秦鹏钧 《海外英语》2023,(5):201-206
“:中国”这一古老的东方国家对于西方人来说一直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存在。受到交通条件等诸多要素的影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认知和探索往往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中国”也成为西方人心中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殖民范围的不断扩大,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这一东方国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为具体的描述。中国形象也在西方中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被西方社会所鄙视和批判。文章主要探讨美国记者、旅行家托马斯·华莱士·诺克斯(Thomas Wallace Knox)所写的《少年旅行家的远东游记》(The boy travellers in the Far East)中所呈现的晚清中国形象。诺克斯明确表示这本书旨在为美国的年轻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他本人也确实详细记载了中国的风土人情。然而,他的描述同样受到了其所在西方大环境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诺克斯无论怎样在内容或形式上去试图强调这种真实性,这部作品中的“晚清中国”也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语境下被“刻板化”和“他者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色彩艺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和人文环境的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色彩艺术体系,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特征和民族特色。本文以西方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来系统认知和分析西方色彩艺术丰富的形式、深刻的内涵,以期为现代艺术流派在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中,言语表达与思维相互依赖、密切相关甚至相互等同。东方传统文化却崇尚内省与静思,不认同言语与思维间的必然联系。西方教育界所存有的关于“东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片面评价源于东一西方社会群体在语言文化、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归类与分析,言语表达是其思维的自然属性。东方文化则着眼全局,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联系,其辨证的认知模式含显著的非言语表达特征。不同的认知模式对言语表达依赖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言语表达对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表明能力评价应该考虑其文化背景,对通常意义上的标准用文化的尺度重新给予客观审视是能力评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审美理想是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写意”,不拘泥于“形似”、不“摹拟”自然,着力于事物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传达.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心理和谐”审美理想的整体结构。在西方看来,只有通过艺术的创作、加工完成这一精神飞跃,才能真正表达美的“形式和谐”的最高境界。但不论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都把“和谐”作为其绘画艺术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的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东方内容上的“和谐”与西方形式上的“和谐”;西方的再现、模仿、写实与东方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的“典型论”与中国的“意境说”;西方的“美与真”的统一与中国的“美与善”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美籍女作家谭恩美的华裔身份和中国文化知识掩护了她书写的非真确性.她的小说《灶神之妻》有着浓重的东方主义元素,成功再现了“西方拯救东方”的范式.从反东方主义视角解读《灶神之妻》,可以看到谭恩美所书写的中国是西方读者想象中的中国;儒家文化被描写成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中国男人不是被“阉割”的性无能就是满腹淫欲的“厌女狂”;而西方男人和西方文化则成了拯救东方女人和东方文化冠冕堂皇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充分阐释了“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他对于空间艺术有精辟、周到的论述,他把时间特征表达得如此鲜明,向空间艺术注入了时间意识,突破了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公认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的理论,开拓了山水画时空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