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定量实证分析是FTA知识产权规则的影响判定及对策研究的前提条件,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极少呈现。以TRIPS协议作为衡量基准,引入最能反映FTA知识产权结构要点及保护强度的一系列特有指标,设计了一种对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进行量化测评的方法和评价体系。选取近期中、日、韩各自签订的代表性自由贸易协定为样本,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试用,定量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定性评价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2.
先进开放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签订中澳FTA是我国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举措之一。协定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则涉及双方义务、国际协定、国民待遇、知识产权和公共健康、专利、商标、版权、边境措施、协商机制等内容。双方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执法,以平衡知识产权人与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促进两国经济贸易的往来。  相似文献   

3.
最新签订的区域自贸协定中多半囊括"TRIPS-plus"标准的知识产权规则,试图塑造国际贸易新秩序。新规则的出现究竟是出于经济技术发展变革的"升级"需要,还是存在新一代的"规则锁定"效应?研究以亚太区域主要经济体所签订明确包含知识产权章节的63份区域自贸协定文本为对象,基于结构化文本挖掘,指出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正朝着强保护趋势升级发展。而美、韩等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范本,尤其美式自贸协定内部相似度极高,一定程度上锁定了国际知识产权发展方向。对此,中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中应扬长避短,加紧建设中国特色区域自贸协定知识产权范式,以渐进方式提升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推动区域自贸协定知识产权规则与"一带一路"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以WTO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系受到挑战,国际经贸规则新的变化表现在:区域贸易协定勃兴,且与多边协定、诸边协定将长期并存;新经贸规则议题逐渐扩大,复杂性加深.中东地处世界贸易交通的枢纽之地,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变化必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虽然面临不利因素,中东国家依然需明确应对方向:理性对待国际经贸规则,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海合会应积极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新变化;顺应国际经贸规则的区域化趋势,重视诸边协定.  相似文献   

5.
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标志着世界知识产权进入了高标准、高水平的国际化保护阶段,知识产权由传统文化领域向国际贸易领域渗透。中国作为“乌拉圭回合”的全面参加方,已经签署了包括知识产权协定在内的一揽协定。本文在TRIPs框架下,探讨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字贸易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本文以45个主要贸易参与国为研究对象,利用2008-2019年各国数字服务双边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数据为样本,构建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数字服务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口国与出口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异对数字服务贸易起到抑制作用,单方国家主要是出口国的创新水平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考查国别差异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服务贸易机制的作用后发现:双方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有助于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国家治理能力的相对差异则会削弱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本文弥补了现有研究对于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作用机制在实证研究方面的阙如,对于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方程及1996—201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TPP12国药品专利保护对中国医药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TPP国家药品专利保护水平对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影响系数为0.4898;人均GDP、地理距离、人口规模、共同语言、相邻这5个因素对中国医药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力系数均高于药品专利保护强度;是否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医药出口的影响系数为0.3762。为促进中国医药产品的出口,建议在与他国签署的自贸协定中应有医药品关税的实质性削减,通过技术合作提升医药创新能力,研发专利密集型药品,扩大中国传统中医药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96—2013年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数据,利用引力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边际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且对出口贸易集约边际的影响远大于对出口贸易扩展边际的影响;分行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出口贸易边际的影响更显著;分国别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出口发达国家的贸易边际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中国同类行业出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边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了全球FTA(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化发展概念并论述了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FTA网络化发展对不同地位国家生产者、消费者、贸易量、福利和政策的影响。其主要结论有:轮轴国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有可能成为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应尽快构筑一个以中国为轮轴国的FTA网络,以实现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的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到生产性服务业FDI驱动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研究框架中,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与批发和零售业FDI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效应,其余4种生产性服务业FDI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中等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在4种生产性服务业FDI驱动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地区需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资结构;多数未达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的省份,应提高保护水平,少数保护过强的省份,应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华 《科研管理》2019,40(3):163-170
中美两国政府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评价形成了强烈反差。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这种反差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美国《特别301报告》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评价并不准确。(2)这种反差主要是因为中美之间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知识产权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效果等方面存在认知差异。(3)美国之所以在知识产权认知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因为其重视以知识产权来维护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最新一轮的中美经贸摩擦体现出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竞争显著增强。美国挑起此次经贸摩擦的根本目的是压制"中国制造2025",遏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其全球技术领先者的地位。中国只有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贸摩擦中的知识产权争端。文章在此背景下,首先,系统梳理以往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发现: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企业造成了冲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国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其次,对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迅猛增长,数量上已经跃居第一,但专利多而不强、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领域,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占比相对较少。这反映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但在关键技术领域还较为薄弱。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举措。近年来,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结构趋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制度发生巨大的调整和创新;另一方面,美国以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借口制造中美经贸摩擦,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与治理体系,给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目前,我国面临着全球知识产权规则博弈处于劣势,新兴领域知识产权支撑全球竞争作用有限,企业知识产权国际环境日趋严峻,以及政府海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仍需改善等诸多挑战。因此,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水平,要推动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合作组织,强化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晓月  袁广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8):203-209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知识产权成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关键。因此,本文以江苏省2015-2017年177个中类产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产业专利数量、商标数量以及两者交互效应与出口规模的关系。结果表明:发明专利数对出口规模有积极影响,商标数对产业出口规模有消极影响;专利产出越多,会削弱商标产出对出口贸易规模的积极影响;商标产出越多,会削弱专利产出对出口贸易规模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国际贸易中的来源国效应是导致商标对出口消极影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运用TC指数、MI指数定量分析北京知识产权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钻石模型分析北京知识产权贸易存在的问题;随后通过因子分析法确立指标体系,最后筛选出对影响北京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的主要指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科技活动人员、研发投入、专利授权量和北京知识产权贸易进口额对北京知识产权出口贸易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但同时具备诸多阻碍北京知识产贸易发展的因素,基于以上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产权的日益商品化,无论货物贸易产品、服务贸易还是以专利技术、商标为主要客体的转让和许可贸易,都与知识产权息息相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在技术交易、跨国并购、研发投资等重大经济活动中均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诉讼、知识产权鉴定和评估等方面问题。因此,为推动与中亚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应认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知识产权贸易困境,重视面向中亚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技术转移的制约条件:一个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伦来  熊红轶 《软科学》2007,21(1):22-25
基于跨国公司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FDI、出口贸易和技术特许三种策略的模型,分析了国际技术转移的制约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东道国而言,提供适度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提高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通过FDI向其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加大R&D投入,健全国家创新体制以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应该成为我国吸引FDI技术转移、缩小同发展达国家技术差距的重要政策。  相似文献   

18.
周游 《软科学》2014,(11):40-44,54
通过构建联立方程,并利用VAR模型,对我国1990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和出口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产业结构优化不利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但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同时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也促进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dentifies some effects of the global trend towards stronger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races related debates. Pharmaceutics, biodiversity and ethnic knowledge are critical areas of impact. ‘Trade-rela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might allow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be compensated, but incentive implementation of optimal compensation in the legislatures seems infeasible. Scientific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limitations of cooperation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ulting from strong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as their efforts to obtain normal science results must be considerable. Consequences of the Bayh-Dole Act and of the patenting of research tools o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operation are analysed in this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