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式单案例研究,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运行机制、边界拓展及融合机制5个维度深入探讨飞地合作下高校研究院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演化阶段及演进路径,拓展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演进研究,并提供了一定实践启示。研究发现:飞地合作下高校研究院经历校地融合期、链路融合期、主体融合期、跨区域网络融合期4个阶段,先后进行科技创新链纵向链路融合,多元创新主体深度融合,各链路间网络融合,培育"多层级研发-多层级孵化转化-多层级投融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寻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因此以其为典型案例,从学术文献、机构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中获取资料,梳理其中的关系机制,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模型,分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以产业化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借助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内生发展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创新形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背后体现着新型高端特色人才的培养逻辑。基于生态位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培养,以懂理论、懂科研、懂市场为目标,通过构建科研与市场的“双导师”指导体系、完善教学培养体系、健全毕业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产学研”作用,将学生培养为精通理论、擅长研究、熟悉产业的新型特色高端创新人才,从而更好地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两张皮的现象,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新型研发机构是响应科技创新和科研组织范式变革的新事物,以创新的组织模式和机构形态构建了知识转移的新逻辑,有效促进了知识的转移和应用。文章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面向市场的知识价值识别功能,提升了知识识别的动力和能力;(2)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了基于应用场景的知识加工功能,形成了以专业团队、设备和平台为支撑的知识加工能力;(3)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促进知识显性化的功能,降低了知识的嵌入性和缄默性,提升了知识传播的效率;(4)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了服务知识接收者应用知识的功能,降低了知识接收者利用新知识的风险。研究结论对于国家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视角,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为例,探索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模式——"技术立院",即通过弥补高校技术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断层,实现科研成果到产业支撑引领的转变,从而为其他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元创新理论视角,以12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在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以新型研发机构类别为自变量、运行机制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新型研发机构的性质和组建动因不同导致。企业类及民办非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私有产品领域的技术转化及产品创新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利用式创新。事业单位类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解决公共产品领域的知识应用和技术研发问题,在创新方式上采用探索式创新。研究结论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运作机制的相关理论,也可以为未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概况,介绍了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典型案例,并结合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实践探索,从支持举措、人才引育、产学研用等方面提出了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教产融合创新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且北京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研究较少,为系统把握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和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构建研究框架,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8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总结分析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或挑战。分析显示: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在顶层设计、创新要素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机构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和人才集聚方面仍有不足。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等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并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不但与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乃至产业创新互为补充,更与制度创新密切相关。《研究与发展管理》创刊三十余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研发管理为重点刊文方向,并顺应新时代研发管理之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关注领域拓展至与研发活动紧密相关的主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组织创新、创新环境与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加速器。近年来各省份涌现了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然而绝大多数还处于建设发展的摸索阶段,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资源整合能力弱等多方面问题,成效未达预期。本文综合文献以及专家访谈梳理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英文简写为ISM)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使之条理化和层次化,提出发展基础、机制支撑、辅助保障、直接依赖四个层次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以场地、设备、人才、知识产权为直接依赖,以建设定位、区域环境、资源整合、政府资金、组织体制、成果成熟度为发展基础,以风险控制机制、项目孵化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市场收益分配机制为机制支撑,以政策支持、产业基金、知识协同、平台建设为辅助保障。本文丰富和拓展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的理论研究,为机构建设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背景下,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怎样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与理论难题。本文以三一集团为例,深入探讨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演进路径,并依据“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核心逻辑构建动态演进模型。研究发现: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产学研融合策略经历了“松散型→探索型→利用型→深度融合型”的路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遵循“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集成创新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整机自研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数字化全面创新能力”逐阶提升路径,且存在逆向促进作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遵循“功能性突破→性能性突破→可靠性突破→前沿性突破”的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与能力相关研究,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ICT产业的联合授权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产学研合作开放度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科研机构在我国ICT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无论从合作广度还是合作深度来看,大学对我国ICT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郭惠  刘航 《科研管理》2021,42(9):184-192
    “官产学研”融合是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有效释放政府研发资助的调节红利至关重要。本文借助理论模型阐释高校创新活动与地方创新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的调节影响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动态机制。采用Hansen的门槛回归方法以及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水平时影响弹性系数有所差异,高校创新能力处于(0.275 3 0.560 3\]区间的溢出效应最佳。政府研发资助对高校创新溢出具有动态调节作用,当资助强度高于0.085 3门槛阈值,高校创新才会释放正向溢出的“挤入效应”,并且随着研发资助强化,溢出轨迹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相应研究启示在于,定位高校创新溢出的最佳区间,跨越政府研发资助的约束门槛,才能有效撬动“官产学研”的内生驱动,加速区域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方政府通常更倾向于支持“看得见”的项目或者短期内能够带来“看得见”政绩的项目这一现象,探究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补贴的支持偏好,为政府更科学地制定新型研发机构补贴政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视角,以广东省18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样本,从科研人员职称层次、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两大维度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财政支持偏好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财政支持对新型研发机构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级职称科研人员数量、进行了成果产业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获得财政经费和项目支持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珠三角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及科研院主导型的新型研发机构中表现明显。因此,为了更加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建议地方政府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支持偏好,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更加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研发机构是解决科研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的重要桥梁,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在融资、运行体制机制、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三方共同努力,协同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