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创造思维方法的作用灵感、直觉和顿悟等创造思维方法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开发出创造力,通向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引导科学技术的飞跃。1、应用灵感思维方法开发灵感思维力--第一创造力美国学者沙克劳斯认为,在潜意识下国中产生的"头脑风暴"是一种突然爆发出来的灵感力或灵感思维力--"第一创造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新质的创造力,是一种思维力的飞跃。它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在于为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思维生体在没有一丝光亮的未知王国中激情地飞跃到闪烁着光亮的自由王国之中,去自觉地探寻探索的目标。郭沫若运用灵感思维…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0,(1):50-51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从大自然吸取灵感。今天,仿生学已成为一个产值达十亿美元的行业。以下是我们人类从动物王国"偷学"的十大技术。  相似文献   

3.
火柴艺术     
《科学与文化》2012,(7):56-57
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一位摄影师从燃烧的火柴得到灵感,利用火柴、火焰和青烟创作出一系列"燃烧"的照片。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有的发明创作都是来源于灵感,灵感又来源于生活。从古到今,不同生活领域的人们对于灵感都不同。所有的发明创作都是来源于灵感,灵感又来源于生活。从古到今,不同生活领域的人们对于灵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但灵感在人们的发明创作中都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中学生的科技发明创作更是少不了灵感的作用。本文就灵感在发明创作中的作用,灵感的基本特征,灵感的激发和灵感的捕捉。最后通过小案例进一步说明一切灵感都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只要善于认真观察和总结生活所见就能实现小发明创作。  相似文献   

6.
灵感历来被人们所崇拜,甚至认为它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意即没有灵感也就不能产生发明创造。于是有人提出灵感是一种思维方法,要学习和训练灵感思维,以求把握灵感思维方法而产生更多的灵感;也有人认为灵感是大脑某一区域某种专门思维机制的产物,可以通过某种高科技手段对大脑进行研究来找到产生它的区域和思维机制,以揭示出灵感产生的秘密。本人认为上述是对灵感认识的两个误区。第一,灵感不是一种思维方法,而是思维的结果。这一结论可以从灵感产生的过程得到说明:人们对某一问题产生注意,然后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产生了一种要解决的“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7.
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人类的灵性将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发明,但是他们并不能让这些发明更美妙、更简洁、更明朗,因为自然的产物都是恰到好处的。"此言不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灵感源泉,将这种智慧和灵感用在人类生活中,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就是"仿生技术"。我们就从"植物仿生"领域作为切入点,领略一下大自然创造万物的神奇之处吧。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是教育的精粹,它能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对于童话世界似乎有着和小孩子一样的兴趣,最近,有一群物理学家在一篇论文里探讨了怎样让小毯子飞起来。制造"魔毯"的灵感来自于蝠鲼(又名"魔鬼鱼")。它的身体宽度可以达到6.5米,体重一般可达13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论直觉和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觉和灵感思维在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过程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直觉和灵感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自组织机理,本文认为,思维系统的开放是产生直觉和灵感的先决条件;远离平衡态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必要条件;非线性机制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内在根据;随机涨落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直接诱因。除此,直觉和灵感的产生还依赖于“知识加汗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过程理性与灵感的内涵与本质,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理性与灵感协同的趋势,从创造性、能动性、行为性、功利性四个方面分析了理性与灵感协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表征,揭示了技术创新过程理性对灵感的规范与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创新思维的智慧王国里,最令人困惑和神往的就是灵感了。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因此,需要探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诱发灵感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本文调查分析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诱发灵感思维的因素,论述了物理灵感思维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习作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往往伴随着浓郁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他们就表现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咬定"趣"字不放松,在"趣"中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14.
张妍 《科教文汇》2010,(33):79-80
"灵感"一词原本是宗教用语,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使用"灵感"这一概念,借以描述诗人创作时所出现的狂乱心情或狂热激情等特殊精神状态。1980年科学家钱学森第一次鲜明地把灵感作为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提了出来,他说:“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灵感也就是人在科学或艺术创作中的高潮,突然出现的、瞬时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早期进行创新教育时,我一般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灵感,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展示创意,再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其他同学学习创新设计的兴趣。然而,在某一次创新课后,我开始有了转变。那堂课上,我展示了一款高跟鞋状的汽车外观设计造型,接着点名让一个女同学说说自己心中设想的汽车外观,结果她说:"老师,我不行,我没有灵感。"我再次鼓励,她还是很不自信:"老师,我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很多重大发明都源自于一瞬间的发明灵感。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的灵感无处不在。只要能抓住自己的灵感,再辅以自己的执著实践和不断完善,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发明家。但是,灵感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灵感只会垂青那些  相似文献   

17.
灵感思维方法是灵感思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地认识和掌握灵感思维方法开发灵感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灵感思维方法的含义和类型    (一)灵感思维方法的含义    灵感思维方法是创造主体对百思不解的问题通过意识积淀贯通作用由解媒诱发头脑风暴而瞬间迸发出破解问题的思想闪光的创造思维方法。正如美国创造学学者沙克劳斯指出的“头脑风暴”“是一种突然爆发出来的灵感。”    (二)灵感思维方法的分类    根据激发灵感的诱因不同,可分为外部偶然机遇型灵感和内部积淀意识型灵感两大类。创造者的灵感诱发…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史上,亦有稍纵即逝的灵感,一闪之后,因没有被及时地捕捉下来而被忘记,或者因不会创造一个利于产生灵感的良好环境而影响了成功。积极的创造性劳动是灵感产生的基础灵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灵感必须以创造者长期的探索性劳动为基础。灵感是创造者长期  相似文献   

19.
对灵感思维的研究,从灵感概念、艺术灵感思维的研究算起已有2300多年历史;从提出“灵感思维”概念、建立“灵感学”和“灵感思维学”算起只有20多年历史;从提出建立“灵感思维形式学”算起只有8年历史。下面让我们回顾中、西方灵感思维研究既漫长而又简短的历史。一、西方关于灵感的“四论”灵感一词源于古希腊,由希腊文“神”和“气息”两个词复合而成,原意是指神的灵气。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最早提出灵感概念,他曾描述灵感对诗词创作的意义,指出诗人怀着激情和神圣灵感时所写…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创造活动,总伴随着一种神奇的精神现象,这就是人向往的创造火花——灵感。灵感的突然而至使创造者欣喜,使创造过程充满着灵性与爆发力。灵感使认识活动打破了一般创造认识活动遵循的逻辑推理渐进式的常规,那么,如何在创造中激发灵感,运用灵感,成功的进行创造,是创造者应该的探讨的问题。灵感的出现是非常偶然的,难以预料的,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定性。我国古代的理论家和作家,都注意到创作时灵感的突发性和不定性。陆机说: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