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拉祜族传统文化艺术中,民间舞蹈艺术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再现生产劳动,反映对生活的回顾,对未来的祈盼与探求。拉祜族民间舞蹈主要有:“芦笙舞”、“摆舞”和“跳歌”三类。千百年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许多优秀的舞蹈受惠于独特地理环境的保护,传承至今,成为边地民族独具魅力的艺术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较高的审美与研究价值。拉祜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百花园中一簇芳香独具的山花。  相似文献   

2.
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植根于传统,但又在各个时期自觉地以创新的姿态寻找时代感,进而体现自身特有的文化价值与民族情感。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地位和使用价值对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代性”对于艺术而言无疑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近些年来,传统工艺美术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性与艺术语言不断地介入当代艺术场域,彰显自身的“当代性”。以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皮影”“苏绣”“陶瓷”等元素为例,通过其在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的介入性事件,探讨传统工艺美术在时代特有场域中所彰显的“当代性”以及当代艺术家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具体实践,并以此来阐述当代艺术所呈现出的民族情感与传承民族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邱易东在儿童诗的艺术构思方面作了全新的探索。他惯于撷取真实而独特的生活画面,将“画面式”括号和“倾诉式”括号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将儿童诗的画面效果和抒情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探索戏剧是由来已久的话剧与戏曲整合运动的延伸。探索戏剧重视对民族古典戏曲传统的继承、吸收和利用,这首先表现在对戏曲艺术的精神内核——深刻雕镂民族生活、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这一根本特性的继承上,还表现在展示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着意诗化追求,富有民间性、通俗性、娱乐性上。探索戏剧对戏曲艺术形式方面的继承主要表现在:承认舞台的假定性本质,回归戏曲本性;继承戏曲的写意传统,使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写意话剧”亮相当代菊坛;继承戏曲原本就有的综合性特征,实现新的艺术综合。  相似文献   

5.
河湟“花儿”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由于河湟“花儿”艺术依然保持着古朴原始的风貌,从中体现了青海各民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特征和审美情趣;从文化学角度看,河湟“花儿”艺术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它凝聚着青海各民族群众的理想与感情,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河湟“花儿”应予以充分地保护与发展,使之成为西部民歌中的标志性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数码插画的关系,摒弃单纯的“拿来主义”,站在创新的视角推陈出新,学会在各式各样的设计空间里挖掘和开创具有“中国化”的设计思潮与创新风格,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数码插画作品,让大众更深地认识传统艺术中的精髓,并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让中国的数码插画能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在世界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戏剧在表演时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就使戏曲艺术具有“写意性”的内在特征.戏曲艺术的“写意性”包括“生活写意性”、“动作写意性”、“语言写意性”和“舞美写意性”.这些基本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风格.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门民族艺术,无不凝结着这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受着这个民族的经济生活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伦理等上层建筑的制约,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书法,这门带有东方浓郁色彩的古老艺术,正是在几千年的汉民族文化发展史中产生的一株艺苑奇葩。它鲜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静观”与书法审美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当今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对策作了一些探索,归纳为:创设独特的音乐学派,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整合与利用本土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健全和完善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民间美术是民族民间风俗生活中的直观性和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博克是蒙古民族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博克手们的衣着装饰是蒙古民族民间美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博克手们的衣着装饰也因蒙古民族各部族的不同地域民俗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呼伦贝尔地区博克手们比赛时配戴的护膝用具——“陶烈”,就有其鲜明的地区特色,本文就“陶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民族艺术是民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折射,民歌艺术作为民族歌咏语言,所反映的内容贴近群众,直抒性灵,客观地反映了民族聚居地的人境关系,以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自然、社会、人际关系。云南施甸布朗族民歌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的共荣之“和”。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中,不少国产动画质量低下,缺少独特性,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民族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表达长期错位,有“形”无“神”、以“形”代“神”。正确认识动画民族化的形式与内容,准确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形”、“神”兼备,动画作品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韵味,才具备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较比于其他声乐艺术而言多了一层哲学思想韵味,因为其不仅牢牢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内,更饱受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影响最深的当属“有无”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的哲学思想奠定了我国艺术审美思想的根基,如绘画艺术的“天人合一”,书法艺术的“道法自然”等等,民族声乐艺术对于老子哲学思想的吸收更多体现在“有为”与“无为”,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吸收与体现才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界瞩目。从大班起学习中国画是最佳时期,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艺术。自幼接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熏陶能使儿童产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所以在培养幼儿画水墨画时应注重“欣赏观察一体验实践一发现想象和用心创造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羌族民族民间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以本民族艺术语言与外来文化对话.通过与外来民族间的文化艺术相互渗透,发展本民族文化井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论张权美声唱法民族化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蔚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3):123-126
张权在美声唱法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主要包括:探寻字声间的联系与平衡,以达到准确地表情达意;融汇传统声乐艺术行腔和情感表现的技巧,使演唱富有民族韵味;继承传统声乐艺术的美学传统,形成内在含蓄、典雅真挚的演唱风格等。她的声乐艺术探索为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独特的生活环境,“逐季节而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的雄健宏伟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民族文化.服装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服饰中的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葫芦丝艺术是种独特的音乐演奏形式,其演奏方法、研究技巧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具有生活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此,本文将针对葫芦丝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具生活情趣和丰富的娱乐性。它以其自身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功效特点,对培养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城市社区开展体育的重要素材。因此,加强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背景、现状和对策分析与研究,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满足城市社区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需要,探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