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是近年来党史学界新开辟的研究课题。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紧急时期共产国际的对华政策,章着重阐述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关系,结论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发生、发展及结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多年来我们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多侧重于探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责任,而对于共产国际在这个时期的错误没有给予足够的分析。其实,共产国际的“扶蒋抑共”政策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继续产生影响.本论述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在我党领导的秋收起义,工农红军的创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错误判断中国革命主体,在坚持联合高于一切的原则下,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导致大革命失败。本文从共产国际与共产党的关系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角度,分析共产国际的指导对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1927年夏天失败了。这次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史学界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错误完全归罪于陈独秀,认为共产国际路线一贯正确,对大革命失败一点责任也没有;另一种认为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完全由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始终都是想依靠国民党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来执行土地革命政策。由于国民党与共产国际在对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因此共产国际的想法始终没有实现。对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土地问题这一过程进行疏理.指出其失误并分析其原因.对于认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只从苏俄自身的利益出发,它制订的“党内合作”的政策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为维护国共合作的关系,不惜牺牲中国共产党而扶植蒋介石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造成的影响,历来是史学界研究的禁区。共产国际如何“褒国抑共”,在这一思想支配下又如何将领导权集中于国民党,最终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文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斯大林矛盾根源于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由谁承担问题。斯大林认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政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唯一正确的政策”,大革命失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执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陈独秀则认为,无论自己还是共产国际,都不应该推卸对大革命失败应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与国民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右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居领导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着重论述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中国革命基本指导思想、领导权关系、革命处于危急关头的态度、武装斗争和农民土地政策上存在的指导性错误对陈独秀的影响问题,得出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形成和在党内的主导作用是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直接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进行了探讨和指导。在大革命高潮和大革命紧急时期的1926、1927年两年中,却出现了几番有关政权性质解释的反复,从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的肯定,到过渡政权的认定,再到建立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指示。这种反复,既折射出当时背景之下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党内的斗争,也反映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性 ,这是一个共识 ,但共产国际为何过高估计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因过高估计国民党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界深入探讨的不多。本文对共产国际信任国民党的理由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了对国民党信任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在大革命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第二个方面是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但学术界的研究一直偏重第一个方面,本文从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国民党在政治影响、组织建设、军队创建及对工农的态度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的角度,对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2 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 ,革命形势进入低潮时期 ,但是共产党内出现了左倾情绪 ,无视这种低潮的形势 ,认为革命形势是继续高涨。陈独秀不避忌讳 ,明确指出革命形势是低潮而不是高潮 ,并对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对党内的左倾错误政策进行坚决的抵制。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中的教条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存在;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大革命实践中也已存在,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尚无能力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只有对中国革命进行科学的总结,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独立自主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错误实质不是"投降主义"、"机会主义"。从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所犯错误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看,从词义上看,从其错误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次"左"倾错误定性的比较看,表述为"右倾退让错误"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不明确到逐渐明确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并不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革命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的历史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反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终结.  相似文献   

19.
“迎汪复职”运动是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蒋介石新右派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运动对于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国民党左派以及其他革命势力揭露蒋介石的阴谋,打击他的反动气焰和削弱他的权力,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和陈独秀等人过分看重迎汪复职运动的作用,未能在精神上和实际工作中作好应付各种突然事变的准备,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汪精卫身上,幻想以退让求团结,忽视了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新形势下,发动工农群众,创建工农武装,巩固并加强共产党自身力量的重要任务。究其实质是对蒋介石反动本质缺乏清醒认识,对汪精卫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犯了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由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向往欧美式民主,相信威尔逊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初的陈独秀并不热衷于宣传十月革命,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彻底失败后,陈独秀对威尔逊总统也彻底失望,追寻救国真理的目光开始由法兰西转向苏俄,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开始宣传十月革命。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更直接促成陈独秀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