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小草敲开了春天的大门;花朵敲开了夏天的大门;硕果敲开了秋天的大门;寒雪敲开了冬天的大门。我们,作为教师,要用爱敲开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师者之爱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让浓浓的师爱润泽学生的心灵,让知识和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笔者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工作14年来,一直用心为人,用心育人。虽然我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我走过的每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弱势学生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伟大而神奇的。一、用爱去透视问题学生的心灵问题学生一般是不守纪律,学习成绩落后,诸多方面表现欠佳的孩子。由于长期受歧视,遭遇冷落,他们一般都很自卑,对外界极其敏感,对他人存有戒备心理,对同学存有敌意。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希望得到同学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为人师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陷入“以罚代教”的误区。陷入误区的最大弊端就是使老师和学生处在对立面上,挫伤了学生积极性,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就其形式来说,“以罚代教”无非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学生。在教学中,为师者要为后进生撑起一片蓝天,必须"爱"字当头,让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用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付出爱心,培育感情教师要对优等生献出一份真诚的爱,更要对后进生付出真爱。可以说,爱心是通向学生心灵的路径,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个自古就被人们认识到的论题,谁都希望得到爱。然而,后进生得到了多少真正的"爱心"?他们听到的大多是批评指责,因而他们往往比较敏感、心虚,甚至怀有敌意。他们总认为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表现得粗鲁无理。  相似文献   

5.
林英强 《教师》2014,(10):118-118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呼吁教师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所以,对待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是尽职的"爱",对学生寸步不离问寒问暖是关怀的"爱",而适当地对学生放手也是一种智慧的"爱"。教学半途,我接手了一个"问题班级",如何才能拿扭转局面呢?面对其他同事劝我放弃管理的善意,我心中一  相似文献   

6.
<正>"向学生心灵更深处"是指走进教育对象心灵的深处,这是一个为人师者必须做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因为人的根本在心灵,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真正走进人的心灵深处;还因为教育就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当一位班主任把对学生心灵的雕琢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时,他就走进了一个伟大的境  相似文献   

7.
丁荣国 《教师》2014,(15):43-43
正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某不做作业,某某某上课不听讲,某某某捣乱了……一个班集体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可能个个都优秀,没有学困生是不现实的。如何来帮助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使之茁壮成长,是所有为人师者苦苦思索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就在一个"爱"字,学困生也需要老师的"爱"。怎么"爱"呢?现就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异乎寻常的耐心",体现在较长时间的细致工作,而不为困难干扰上."适量的爱心",是不包办代替,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的改变负责,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而不是以反复的批评教导让学生接受那些大道理.本文通过一个教育案例,较好地阐释了为人师者必须具备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9.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的确,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对自卑孩子,爱是燃起自信的灯任何人都有自尊心。那些自卑的孩子,更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丰富内心世界,启迪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用爱滋养学生的心灵,教师需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良好的心态审视学生,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以成功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11.
周颖 《吉林教育》2000,(10):39-39
“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爱可以开掘人的智慧,爱可以开阔人的胸怀。爱,利于德,利于智,利于体,也利于美。”这是李燕杰在《师德断想》一文中对师爱的一段论述。一个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他同时也必然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尤其那些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更需要、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教师应该理解这些学生的处境,  相似文献   

12.
<正>"亲其师,信其道",大意是亲近他的老师,相信他的道理。要想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近你,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爱的指导下将智慧的光芒发挥到极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想得到学生的亲近并且成为学生信赖的好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努力。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在于"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其  相似文献   

13.
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成为好老师才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导,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使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充分体现。一、好老师对学生应有爱心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鲁迅先生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由此可见:一名好老师,要有爱心。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要学会俯身与学生交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鼓励  相似文献   

14.
胖永霞 《成才之路》2014,(14):23-23
正人之为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则与动物无异。教师唯一的也是终极的使命就是提升人的素养。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机构,教育是提升人性的过程。那么,教师呢?教师是点拨学生人生智慧的"灵魂之师",是一种以"心灵召唤心灵"、以"生命点燃生命"的光辉职业。只有"人"才能培养"人",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具备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的知识及"人所以为人"的精神内涵,才能行人文教化之功,育全  相似文献   

1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去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说过:"爱心是教育的前提,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师者,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以人为本、以人格养育人格的使命。舍己救人对大多说老师来说,机会难以企及,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就有这么一位老师,舍生忘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学生的生命安全,撑起了一片师者大爱的天空。她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生命赞歌,诠释了不可须臾淡忘的师者本义。  相似文献   

17.
爱心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老师"……尽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尽管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谢玉梅 《中国教师》2013,(12):79-80
<正>"师爱"既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又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还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师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没有"师爱",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师爱",就没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师爱"蕴含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感情"的引导者。在教育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人格的成长,甚至学业的成就等等都息息相关。为人师者,最重要的是精神引领,做学生的精神领航员;班主任,是学生敏感心灵的培育与呵护者;班主任,还是放飞智慧与理想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只有润物细无声的永恒.既不是"棍棒",也不是"迁就",而是"春风化雨的滋润".师爱是神圣的,教师真挚的爱,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教师在教育这方净土上,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伪善,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