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教学中充分利用利用这种联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3.
汪宪华 《成才之路》2011,(18):24-25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那么,就让我们乘着联想的翅膀,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4.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LISHIFUXIYULIANXIANGJIAOXUE⊙唐骑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乘着联想...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6.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7.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互相关联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会产生影响,都不能孤立存在。因此.如果合理地运用联想。就可以把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使历史复习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因此,历史知识也不例外,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的.联想指的是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思考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慨念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0.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从历史发展的整个链条中发掘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历史现象的意义——它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自学考试的考点建设●王玉梅辩证分析法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不能割裂历史,更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此外,还有许多方法。分析之后进行综合。综合既可以以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为中心来综合,也可以按历史阶段、历史...  相似文献   

12.
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历史当中,事件与事件、现象与现象、人物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必然存在联系;事件或人物本身在发展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必然存在线索。历史线索就是历史的联系与发展的过程,是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胡常斌 《云南教育》2001,(16):19-20
历史比较法是确定历史现象异同关系,进而发现其本质、探索其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运用历史比较法是人的史学思辨能力、史实记忆能力、史料驾驭能力和历史联想能力的实践和提高的过程。教学中运用历史比较法具有以下优点。1.它能把许许多多历史现象之间的不同属性或不同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同属性,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历史概念的判断分析和界定。2.历史比较法不仅能区分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关系,而且能揭示异同关系,而且能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异同关系和内在联系,人们只需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  相似文献   

14.
比较研究法与世界中世纪史教学林泽荣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真知灼见。历史的比较研究,以一种独特而新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上众多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现象,却往往事半功倍,得出令人信服、印象深刻的结论。通过历史的比较研究,人们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历史...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用到联想,甚至可以说是习与性成了。在外国语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联想的心理活动规律,搞好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它是诱发和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联想有利于对外语的记忆联想常常带来回忆。联想象一把金钥匙,有利于解决外国语的教和学中最棘手的问题,能打开记忆的宝库。古今学者,中外专家,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记忆的重要以及联想对记忆的积极作用。记忆的基础是联想或联系。在现实中有着联系的对象或现象,也在人的记忆中联系起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在各个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科集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于一体,包容了人类的创造与智慧。研究历史教学法,正确运用各种中学历史教学的正确方法与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要教好中学历史课,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历史教学方法中,直观教学以其独有的特点、明显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观原则的重要性1.历史的久远性对认识的障碍所谓历史,是由无数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顺序组成的。这些事件和现象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但所有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地,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苏东亮 《中学文科》2007,(9):127-127
所谓联想,就是根据当前已知的事物、现象、概念,连带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现象、概念的思维活动。很多初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却可以通过联想的纽带联系起来。联想的能力是如此重要,所以,培养联想的能力,给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由一种信息情景联系、或类比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觉地和有目的地想到另一种信息情景的思维活动。联想是数学形象思维中想像推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数学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在数学解题中,有些题目要证(求)的式子的特征可以让人联想到距离、斜率、截距,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圆锥曲线、立体图形等等,而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联想却往往能给解题带来意外的惊喜。此类题目在高中数学的茫茫题海中不在少数,笔者试举数例加以说明,希望能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史料,可以加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全面认识某一历史事件,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