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7—12月每月话题预告:7月:为中小学生减负,您是怎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8月:有的中小学设置两张课表:一张是对付教育部门检查的;一张是实际使用的。您对此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2.
陈永 《教育文汇》2010,(6):15-15
2010年8—12月《每月话题》预告: 8月:有的中小学设置两张课表:一张是对付教育部门检查的,一张是实际使用的。您对此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玲菊 《成才之路》2012,(12):27-27
假如你是一位数学老师,当学生问:“老师,您讲课时我听得很明白,可是一做起题来总是出错,感觉很吃力,成绩很不理想。您说我该怎么学好数学呢?”你怎么回答呢?回答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师”而异,因“生”而异。但大都会建议学生:你要多做题,在反复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训练解题技能,“熟能生巧”吗!  相似文献   

4.
一、“革命”话语的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 张春田(以下简称“张”):陈老师,您的新著《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不久前出版了。这本书的题目很有意思,“革命”和“共和”正好是您讨论的那个历史时段(借用张灏先生的话就是所谓“转型时代”)的两个关键词。而您原来对“革命”就有研究。能否谈谈您是在何种语境中对革命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背后又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开学伊始,整理抽屉,也整理一下心情,我无意中翻出了一张贺卡,卡片上写道: 老师,您还记得我给您取的那个绰号吗?回想起来,当初的我是多么的糊涂和幼稚,惭愧之余我更生崇敬之情。我考入重点大学至今,一直难忘您对我的谆谆教导和关怀。在第2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笑口常开!  相似文献   

6.
据悉,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里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先生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讲,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由此可见,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从小就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等,而这些都要从小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积小则成大,历久则为功,“…  相似文献   

7.
“方”和“圆”的启示休宁海阳二小程强武最近,我收到一张明信片,上面工整地写着“敬爱的老师:您“方”和“圆”的教诲扬起了我学习的风帆,我永远感谢您。”落款是“您的学生:徐圣钧”。哦,想起来了。他不是去年考取省重点中学的那个“方脸蛋”吗?寒假还来学校看过...  相似文献   

8.
赵春梅 《班主任》2009,(10):45-46
雪娜丢了一元钱,没法买三角尺了,急得直哭。我从兜里掏出一叠钱,抽出一张说:“给你一元钱,去买三角尺吧!”小泉看到了,在一旁眨眨眼睛说:“老师,您不用雪娜还了?”我说:“就一元钱,不用还。”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一位学生找到我,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了我的好奇:“怎么了,有什么事吗?”学生从兜里拿出一张攥得汗津津的数学试卷:“老师,您看……”我拿过一看,试卷上面的分数赫然在目:99分!“很好嘛,你平常数学偏科,能得99分,说明你已经用功努力了,祝贺你啊!”“老师”,学生低下头,“可我们数学老师说我是抄的。”“噢,是吗?他找你谈话了?”“没有!”“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耳目一新,感触颇深。课堂生动活泼,简约深刻,充满生命活力。片段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藏于魔术中师:(拿着一张纸)这是一张纸,吹一下,它不止一张了。你信吗?师:(玩魔术,从学生助手手上取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说变就变,一、二、三,变。(此时助手憋不住笑着说:我也会,听都能听出来)师:听出什么了?生:撕纸声。师:几声?生:两声。师:刺啦、刺啦,猜猜撕成了几片?赏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葛高中 《中国德育》2012,(10):59-60
《光明日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的文章,其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调查:调查者在5所学校中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  相似文献   

12.
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生疏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戒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 话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   

13.
一张名片的说明今年是虎年,虎年大吉,市场上各种所谓的“虎文化”非常走俏。因此,就连猫也打起了虎的名号。不信您看这幅画:画的左边是一只猫,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画的右边是一张虎头画——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您再仔细瞧瞧。哦,这不是画,而是一张名片。咦,是老虎给它的吗?不是,你听,它正在说:“咪,我是大名鼎鼎的虎先生,这是我的名片!”好奇怪呀I明明是猫,为什么偏说自己是虎呢y在当今社会,人们好像把身份和睑面看得十分重要。在某些场合,我们常看到一些人在交谈后,要留下通讯地址时,往往送上一张名片。名片…  相似文献   

14.
朱瑛 《辽宁教育》2008,(10):37-37
记得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金牌栏目《焦点访谈》中.一位金牌女主持人在采访一位致富村长(这位东北农村的村长带领本村创造了上亿的产值,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时,有这样一句提问:“村长,您为村里创造了这么多财富,请问您的辐射面有多大?”那位村长被问得一头雾水:“啥叫辐射面?辐射面是啥东西?”主持人见此马上解释:“就是你们村有多少人?多少人归你领导?”村长一听.明白了: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12月话题征稿: 7月:有的中小学要求教师不仅听同学科老师的课还要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您对此有何看法? 8月:有的中小学规定,男55岁以上、女50岁以上的教师和非语数外学科教师,原则上不能当班主任。您觉得这个规定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16.
"尊重学生"很容易说,但做到位实属不易张汉林:赵老师,您好!最近我们一起听了几节"同课异构"的初中历史课,您的感受如何?赵亚夫:坦率地说,有两点感觉一是"同课"但没有"异构",反倒觉得这些课很雷同;二是除了用历史教科书上课外,历史特色不够突出。张汉林:我也有同感。虽然老师们都在努力,但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仍有工具化味道,自主学习好像就是自学,合作学习也比较机械对这些现象您怎样看?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叙了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的情景:听课的人们“听得人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① 的确,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  相似文献   

18.
致中学语文教师一封信老师:您好9当您的语文教学任务过重时,是中需要一位默默相助的帮手?当您的心血之作定稿时,是否需要一片便捷如意的发表园地?当您的事业取何成功时,是中需要一个介绍经验体会的窗口?当您需要时,《语文周报》向您走来──欢迎惠稿;欢迎推荐学...  相似文献   

19.
名裔 《学习之友》2009,(5):36-36
《俄罗斯报》记者切尔卡希在伦敦的大街上乘坐一辆出租车,发现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一脸又浓又密的黑络腮胡。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车上挂的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镶在精致的铜框里。记者问道:“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司机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记者看到安东尼·马克思的名字,于是问道:“你们同姓?”司机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记者仔细端详起来。“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  相似文献   

20.
上个周日,小孙女回家,一进门就高声喊着:“爷爷,爷爷,您看这是什么?”我从小家伙手里接过一张纸,原来是2009年度《长者家园》的订单。小家伙连蹦带跳地说:“爷爷,这是我用自己的奖金给您订的,您喜欢吗?”我连声说:“喜欢,喜欢!”真的,我打心眼里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