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李国锋 《大观周刊》2012,(41):368-368
在我从事初中化学的多年时间里.很多同学反馈的信息说化学学起来很难,我感到非常奇怪。难吗?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是不是学生对化学这门儿学科认识有误?在现实生活中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不是这句话误导了学生,学生们把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学科认为特征相似,学生们采用的学习方法也相似。如果是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相似文献   

2.
谭畅 《新闻天地》2011,(4):11-13
买车限购,买房限购,买瓶茅台也限购,这不是《疯狂的石头》,却是疯狂的白酒。真茅台酒为何一瓶难求?在限购令下疯涨的茅台酒由何而生?在贵州第一大镇茅台镇上演着什么样的大戏?  相似文献   

3.
王莹 《声屏世界》2013,(3):17-18
每年的"两会"报道,都是一场战役,对广播媒体而言,这场年年都打的战役的胜利并不那么容易。怎样改进程序性报道,让听众乐意听?怎样创新报道方式,让听众听得新鲜?怎样扎实报道内容,让听众听得明白、听得高兴?今年是是笔者第二次参加江西省"两会"报道,虽然已不复去年的青涩、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在一些民生新闻呈现庸俗化、肤浅化、同质化的情况下,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做好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5.
变化、机遇、挑战……──美国各界人士谈21世纪的报纸唐润华译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2000年以后的报纸将会受到什么冲击?发生什么变化?碰上什么机遇?接受什么挑战?这里介绍美国一些专业人士对这些问题的看法──WFBS咨询公司研究部主任肯尼思·丁·伯伦兹...  相似文献   

6.
韩元 《新闻记者》2006,(2):56-59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转型的继续深入,传媒将在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中蹒跚前行。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进程中。理想的传媒功能应该如何定位?在世俗社会的喧哗与骚动中,传媒是否坚守了正确的信息把关与传达?传媒的报道和管理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带着这样的疑虑和思考,笔者采访了法学界4位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7.
林宇 《传媒》2017,(14):43-45
在百舟町争流、众声喧哗的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如何保持发展定力,搭建新型传播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键,进一步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如何通过生产特色内容和发挥运营特长.不断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这些都是地方党报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清人叶生在《书:调和》中讲:诗人须有“才、胆、识、力”。说:“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原诗》)笔者不禁深思,无“才”如何?元“力”又如何?其实,无“才”,不能成文,更不能成诗;无“力”,则无风骨,更无艺术公力。细究这四字,个中大有嚼头。借此四字,用于杂文的写作和评论上,则是再贴切不过了。先说“胆”。写条文是需要胆量的,元“胆”是写不出杂文的。郑板桥在《偶然作》诗中大呼:“直摇血性为文章。”让人读后拍案叫好。试问,杂文若无“血性”,谈何针及时弊、激浊扬清?因此,无“血性”者——胆小怕…  相似文献   

9.
张萌 《出版与印刷》2017,(1):70-72,73
“的、地、得”是汉语中最常见的三个结构助词,音同形不同,用法也有很大区别。 三者如何区分?是否应该统一使用?这不仅是普通读者的疑问,一些审读编辑在工作中也常常表示疑惑。本文从理论到实例对“的、地、得”的用法加以分析说明,旨在论述三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这也是针对时下主张“的、地、得”合用的呼声提出的一则反例。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宗旨是什么、使命是什么? 展开阐述,长篇大论犹嫌不足。用改文风的要求,能不能说得简单点、干脆点,回答得明白点、清楚点?  相似文献   

11.
郑丽芳 《大观周刊》2012,(24):261-262
石头、鸡蛋是两种普通的物,可在中国却变成了有着特别喻意的两种人。这两种人即不是白种人和黑种人,也不是黄种人和黑种人。而是代表“强势”和“弱势”的两种人,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免话,就是:“鸡蛋敢碰石头?”何者为石头?何者为鸡蛋?强势者为石头,弱势者为鸡蛋。在中国,几千年来,这石头打鸡蛋似乎已成天经地义。 好久;好久了。该做石头的做石头,该做鸡蛋的做鸡蛋,这是人为,还是天意?人们似乎已习惯于这种定式。  相似文献   

12.
高美凤 《大观周刊》2012,(51):318-318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怎样“揭趣、引活、巧练”,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呢?本文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决策,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将翻开新的一页。然而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那么,其着眼点在哪里?着力点在何处?此乃这一划时代工程开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家斥巨资撬动这一工程运行,如果我们找准了着力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电视业和电信业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九十年代兴起的电子和通信产业的多媒体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下,电脑、电视和电话将如何发展?其未来基本形态又将怎样?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信息业、广播电视业、家电业以及广大消费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实现电视、电脑和电话的三合一正成为新兴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核心。一个电脑、电视和电话三合一的新产品正在到来。新产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应用领域上有百个最重要的发展。一是电脑开始大量进入家庭。这标志着计算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以此有着明显不足的新文化运动,却得以从其时各种竞争性思潮中脱颖而出,最终在现代思想文化上获得笼罩性历史霸权地位?其时思潮盛衰背后的历史深层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不同,实践性很强。没有学问不行,只有学问也不行。于是,大家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希望业务部门的干部都懂业务。而图书馆员晋升的渠道,是"副研究馆员"和"研究馆员",大家对于"研究"的看法就百花齐放了。业务和管理之争什么叫懂业务?这里也有争议。如何懂业务?更有争议。是否要亲自做业务?还是有争议。正方认为,如果不懂业务,不可能做好业务管理工作。业务管理人员站位高,有一些问题具体工作人员看不到,  相似文献   

17.
何庆平 《新闻世界》2013,(5):315-316
"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浸透着人类渴望突破自身交流困境的努力"。①那么是技术决定了传播媒介的发展,还是人决定了传播媒介的进化?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图景?凯文·凯利说:"生命已经征服了地球上大多数非活性物质,接下来它就会去征服技术,并使之接受它那不断进化、常变常新且不受我们掌控的进程安排。"真的会是如此?本文以"媒介技术决定论"学者的观点为依托,探究技术、媒介与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章瑞华  宋晓农  甘恬 《新闻实践》2011,(12):38-40,41
蓝天,蓝海,蓝桥,一路满眼的蓝色告诉记者,所到之处便是“东海明珠”舟山。位处我省乃至全国唯一的“千岛之城”,正面临千载难逢的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良机,海岛报业未来的”蓝海“在哪里?应对新的竞争态势,舟山报业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现在国内、国外的媒体都有一种说法认为新华网是在震后18分钟,第一个发布地震消息的“官方”媒体,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5,(9):17-17
“主动防御”是目前网络安全领域谈论较多的话题,“主动防御”真的比“被动防御”好吗?好在哪里?从技术角度来说,还存在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