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兰克林轮是一个深受任课教师和学生欢迎的静电演示实验,富兰克林轮形象地展示了静电学中的尖端放电现象,根据作者多年来在复旦大学自学物理实验室和复兴高级中学自主物理实验室开设的选修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富兰克林轮除了作课堂演示,还可以拓展成学生自主实验,涉及的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2.
最近,学校里举行青年教师赛课,有硒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哈哈广场     
电死傻瓜富兰克林做一个实验:电死一只火鸡。不料接好电源,电流竟通过了自己的身体,被击昏过去。当他醒来后,富兰克林庆幸地说:“好家伙,我本想弄死一只火鸡,结果却差点电死一个傻瓜。”  相似文献   

4.
着眼美国图书馆事业先驱富兰克林的生平,阐述富兰克林创建北美第一所凭证图书馆和第一所公共图书馆的事迹,分析富兰克林创建公共图书馆的特点,论述富兰克林创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解读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作为故事,课文有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就是事情的发展。起因是:在人们心目中雷暴一直是个可怕的东西。经过是: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解读《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作为故事,课文有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就是事情的发展。起因是:在人们心目中雷暴一直是个可怕的东西。经过是: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  相似文献   

7.
[课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天火之迷》教学片断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天火之迷》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表现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理解“风筝实验”的过程是这篇文章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创设了宽松  相似文献   

8.
传记创作要求忠实于现实事实,翻译传记作品则要求对现实事实和文本事实的双重忠实。译编工作的不严谨可能导致传记翻译之于事实的失落。多个《富兰克林自传》中文译本提到富兰克林的墓志铭只有"印刷工富兰克林"这七个字,考证发现这一表述是不符合事实的。富兰克林其人其事译入中文语境之后,其墓志铭常被用来佐证富兰克林的谦虚品格。然而,富兰克林真实墓志铭的内容不能证明他谦虚,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惯以推崇的内敛低调,这是译介过程中文本内容的失实和人物形象的偏转。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以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用风筝收集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雷电中的电早就把我们这位大胆的科学家烧为灰烬了。然而实验进行得很好,没有发生事故。富兰克林本来想验证雷电就是一种放电现象。1746年,他在波士顿参加了一场关于电的报告会。这次会议点燃了他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热情。直觉告诉他,电火花和雷电属于一种现象。他想到了在雷雨天用风筝做实验。风筝线的一头拴着一把金属钥匙,风筝线上的绒毛向外支楞着,这证明了风筝线带电。几分钟后,富兰克林去摸钥匙,他感觉被击了一下。实际上,风筝带电是因为在雷雨天里空气电离造成的,闪电的形…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在学习库仑定律时,常感到单调枯燥。增加一些与库仑定律有关的实验史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库仑定律,了解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有很大的意义。人们很早就发现两个带电物体会相互作用,电荷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定量地确定电荷多少即电量的大小。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贡献,富兰克林第一个提出了电荷分正、负两种,并在1755年做了一个静电实验,这个实验对于探索电荷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贠旭 《华章》2011,(21)
《印花税法》颁布前后,富兰克林正作为代理人在伦敦申张殖民地人民权利.起初,富兰克林支持《印花税法》.但是由于殖民地人民反抗《印花税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富兰克林最终放弃了支持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正【错位一】错失亮度一瞥而过[案例]《天火之谜》一课教学片段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师: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出富兰克林激动的心情?生:我从"欣喜若狂""喊"中,感受到富兰克林的激动和高兴。生:我从"成功了!"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兴奋。生:我从三个"!"中,也感受到富兰克林的激动。师:请带着这份激动的心情,动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13.
1.用拴钥匙的风筝捉天电 18世纪中叶,科学还没有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人们常把雷电同上帝发怒联系在一起.富兰克林一直想揭开这个奥秘.1752年的一天,富兰克林正在用一连串莱顿瓶做实验,在一旁观看的妻子里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顿时电光闪起,她尖叫了一声倒在地上.  相似文献   

14.
郭玥 《辅导员》2013,(8):44
从前,人们对雷电的认知很少,由于无法解释雷电现象,只能想出一些神话故事来自圆其说。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验中的放电现象与雷电很相似,便猜想天上的雷电也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证实了这一说法是正确的。1952年7月的一天,天上乌云密布,狂风阵阵,雷电交加,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把一个用绸子做的装有一根尖细铁丝的大风筝放人云中,用来捕捉天空中的雷电。当天  相似文献   

15.
袁雪生博士的《〈富兰克林自传〉与美国精神》,2008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文艺研究新视野丛书之一,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21万字,主要内容有“《富兰克林自传》研究述评”、“富兰克林的道德自我完善”、“自我书写、身份建构与自我实现”和“实用主义精神下的美国梦”等四章。著作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最重要的自传作品之一,其讲述了富兰克林从贫困到富足,从精神上的无知到在世界享有声誉的自我奋斗与实现过程。富兰克林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生动阐释了美国精神的内涵。其中其提出的13条美德则是对美国精神中占重要地位的清教主义的反映,而实用主义思想更是奠定了富兰克林对美国精神建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名人趣典     
皇兰克林论坤士十八世纪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有位黑人仆人.他总是问富兰克林:“主人,绅士是什么东西?”富兰克林有一次告诉他:“那是一种生物,是一个能吃、能喝、会睡  相似文献   

18.
《父母必读》2012,(2):155-155
小乌龟富兰克林想邀请小熊来家里做客,并且安排好了一切。小熊也开心地来到富兰克林家。睡觉的时候,小熊一会儿就亮起了手电筒。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解读富兰克林的《自传》,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探讨了富兰克林的宗教观、教育理念、文学观。得出结论是:虽然富兰克林本身是著名的知识分子,也是富有成就的作家,但是对实用主义的过分强调,使其具有初步的反智倾向,为后来美国社会中盛行的反智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富兰克林与他的电学江西省抚州师专眭平一、富兰克林生平简介“他从天空抓到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权力.”——A·R·J·杜尔哥这是法国著名学者杜尔哥对富兰克林的高度评价.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实业家.1706年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