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毕业的大学生、退休老教师、企业高管,以及NGO组织和各路基金会,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援中国最偏远地区教育,并给了自己另外一个身份:支教老师"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支教,因为那里是地狱!如果你爱他,也送他去支教,因为那里是天堂!"去云南支教之前,许林遭受了很多的质疑和反对,就好像自己一脚要踏进地狱;然而在云南永安乡支教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姜平  周志兵  李先宏 《新闻前哨》2012,(9):48-49,114
今年,是以"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为代表的华中农业大学贵州接力支教10周年。青年支教,是真情扶助,是向善、向美、向上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对华农大贵州支教团这一重大典型群体,湖北日报社会新闻中心、视觉新闻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共同组织,6月27日至7月10日,先后推出图文并茂10个版块的"华农大贵州支教10年踏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网、搜狐、新浪、凤凰网等数十家主流门户网站连续转载。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6,(5):32-34
冯志远在大西北支教了47年。如今他老了,还病了,双眼已经失明,四肢瘫痪了,此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与失去联系多年的妻儿见上一面。因为他多年在大西北支教.没有尽到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他上海的家早不再为他敞开家门。他做了47年的支教老师,没有评过一次职称,如今只能拿到一千块钱的退休金,孤零零地躺在长春市妹妹家的小床上。然而.如今老人已不再寂寞,因为他的事迹感动了宁夏,传遍了全国。他成千上万的学生给他寄去了医药费,千万市民给他送去了问候和关怀……[编按]  相似文献   

4.
张剑 《新闻前哨》2013,(12):24-24
今年这件获奖作品,讲述了"41名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在贵州深山燃起十年不熄的支教火把"的感人故事。它的获奖是对报网互动、媒介融合的一种肯定,也是我们落实省委宣传部、省网管办、省记协大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要求,坚持传播创新,传递正能量的成效体现。我们按照"微宣传、广传播"的思  相似文献   

5.
陈延嘉同志编撰、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常用文言词词典》,收词1200余条,是一部具有鲜明特点的小型古汉语词典。语言学家李葆瑞先生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这部词典的编写方法。他说,60多年来使用过许多字典、词典,遇到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有一些想法——形成了心目中的词典编写法。这部《常用文言词词典》,使他的想法得到实现,他想象中的词典应具备的特点这里都有了:用历史的观点,充分注意词义古今的差别;避免词义的机械罗列,指出同一个词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支教、志愿者支教,都是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小支流,政府对此应有更大作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刘泽彭曾在2010年两会上提案,建议所有新任公务员先到西部支教一年,以解决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水平、力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基础教育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状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全国教育最薄弱的一部分,"他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24日至29日,《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对在贵州山区支教遇难的武汉大学江苏如皋籍女生赵小亭的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本文试图从两报关于"志愿者小亭"报道的定位、主要新闻事件叙述、背景材料处理等方面对比分析两报的相关报道,探讨大众化报纸报道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08,(6):28-28
5月19日上午.在北川中学支教的左涛终于回到家乡重庆垫江,但他是安睡在一个小小的骨灰盒里回来的——“5·12”地震当天,为疏散学生,他将死亡留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9.
陈原说他从未编过词典;又说,他是词典的“接触家”,“接触”了一百多种大中小型词典、字典。这些工具书享誉文化界,影响了几代人,而陈原做的都是幕后工作——策划、组织工作。陈原关于词典活动的正式开始,缘于一场大批判。1974年3月,由姚文元发动、迟群布置,开始对内部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进行大批判活动,诬蔑这部词典是“封资修的大杂烩”,是“出版方面修正主义路线回潮的一个典型事例”。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是1955年10  相似文献   

10.
毛家敏 《新闻前哨》2011,(11):56-57
"民生"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每一级政府重点关注的一件大事。民生新闻也同样成为近几年媒体宣传报道的关注点。什么是"民生"?《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人民的生计"。"人民的生计"应该包括很多方面:凡是关乎各阶层人民生存的东西,都是"民生"概念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1.
《求解·作文·辨义·正误学生汉语四用词典》是一部有特色的学生用词典,得到一些专家和中小学词文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一、可信。这部词典是由老出版家、作家叶至善先生审定的。词典的整体规划和编写体例,主要是根据他的建议制定的。他还帮写作者明确了各类词条的编写要求,并亲自逐字逐条地修改订正了相当一部分稿件。据悉,当年叶对老在老开明的时候就着手编写一本学  相似文献   

12.
意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欣赏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刘如权 《新闻窗》2013,(6):33-34
"编辑"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报社中的编辑岗位,一般来讲主要是负责对本报记者、通讯员及社会来稿进行筛选,确定是否采用,然后进行修改,最后编排在版面上。对于某篇稿件的录用与否,编辑具有第一关的生杀大权。  相似文献   

14.
晓方 《新闻前哨》2011,(7):108-109
"人人有责",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十分普遍的要求。从爱护公物、城市卫生、计划生育,到环境保护、文明创建、安全防盗等等,都是"人人有责",几乎到了"一个筐"的程度。"责"有"职责"、"责任"二义。《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的解释:"1.分内应做的事:尽责。2.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追究责任。""职责"的解释是:"1.担任一定职务所应尽的责任;2.分内的责任。"这  相似文献   

15.
何立 《新闻实践》2010,(12):65-66
"动感"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绘画、雕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把"动感"这个词移植到电视民生新闻中,就是要让静态的民生新闻"动"起来,让动态的民生新闻鲜活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民生新闻内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外在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昨天(按:2004年2月15日),各大书店的书架上新添了一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部由百名语言文字专家历时11载、九易其稿,以“规范”为己任的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从而填补了词典领域的一项空白。这部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曹先擢、柳斌、胡明扬等担任顾问,原国家语委委员兼语文出版社社长李行健任主编的词典,与其他词典不同,它是  相似文献   

17.
《百年孤独》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此同时,乌苏拉和孩子们都在菜园里胼手胝足地管理着香蕉、海芋、丝兰、山药、南瓜和茄子。"教材注:胼(pian)手胝(di)足,手和脚都磨出了老茧,形容极其辛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2005年6月第1版,P122)教材将"胝"注为"di",不妥。《现代汉语词典》中"胝"字只有一个读音,为"zhi",收"胼胝"一词。  相似文献   

18.
爱的小橘子     
他去边区支教,为期一年。一年后,他的消息渐淡,偶尔通电话,说起归期,总是支支吾吾。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小路上,经别人指点,远远看见那些破旧的教室,她的心顿时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9.
图书出版周期管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出版周期管理浅谈周晓和图书出版周期,关系到出版社的效益和声誉,是衡量出版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何谓"图书出版周期"?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出版"即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周期"即亭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  相似文献   

20.
曹华强 《新闻爱好者》2011,(10):133-134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是指作品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描述社会情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人物电视纪录片,一定离不开细节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