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琦 《新闻前哨》2023,(3):29-30
卡塔尔世界杯是第一次在冬季举办的世界杯。同样是球迷的狂欢,这届世界杯呈现出与以往世界杯不同的媒介景象。本文从咪咕视频、抖音以及小红书三个手机端新媒体入手,研究新媒体如何报道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  相似文献   

2.
采访过一届足球世界杯、一届东亚运动会和两届全国运动会后,我有幸首次采访亚运会--第15届多哈亚运会.作为一名职业体育记者,最欣慰的莫过于亲临赛事,见证若干年后能为人提及的现场、人和事.  相似文献   

3.
满怀信心,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不久前在南非结束。广大受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媒体,全程领略了世界杯风采。世界杯不仅是全世界的足球“盛宴”,也是一次报道世界杯的全媒体“大展演”。这一“大展演”生动表明: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报道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4.
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硝烟已散去多日,但在被报社特派前往德国采访世界杯的一个多月中那些忙碌紧张的日子仍清晰印在脑海。虽然我此前也曾现场采访过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但本届世界杯的采访经历尤其难忘——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世界顶级大赛.我在采访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将为我更好地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严昂 《视听纵横》2007,(6):73-74
第五届女足世界杯2007年9月10日至30日在中国隆重举行。我作为一名电视摄像十分有幸参与了本次女足世界杯杭州分赛区7场小组赛的直播工作。女足世界杯是浙江广电集团首次承担的规模最大、要求最高的一次大型体育赛事转播。集团领导对此次大赛的转播工作非常重视。早在六月份就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转播团队,配备了最新的高清设备,并制定了直播前的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闻作为新闻领域的第四媒体,近年来获得了长足进步和深入发展。在网络新闻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依托于传统媒体的专职新闻网站和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商业新闻网站。本文以近三届世界杯的体育新闻报道为例,深入比较了商业新闻网站和专职新闻网站在世界杯新闻选材、世界杯新闻编辑、世界杯新闻报道、世界杯新闻扩展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专职新闻网站急需改变观念、调整策略、全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2006年德国世界杯,注定是我12年体育记者生涯中一次肩负读者重托的、全新的采访之旅。首先,这是我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无数次采访中第一次没有中国选手参赛;其次,世界杯分散在德国12个城市,我将第一次频繁地在火车站、飞机场和比赛场之间穿梭旅行。不再有主队前不久,与几位朋友聊天时谈到世界杯,他们非常羡慕我能身临其境感受世界杯。谈到兴起时,一位朋友建议我看比赛时在脸上涂上五星红旗的标志,另外一位朋友马上反驳,“这次世界杯又没有中国队参赛,那样岂不是很尴尬?”5月24日晚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采访国安蓝狮之战,一位渎者打来的电话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却又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张枫 《大观周刊》2006,(19):14-15
在现代高度发达的传媒面前很多事情让人不再有瓣鲜感,因而少了更多的憧憬;更多的乐趣在于实际的利益追逐,这是现代人的悲哀。但当一届世界杯如期而至,所有恋球或厌球者各以不同心情对之谈论时,你才发现这个世界其实还有一些东西让人充满期待。2006年初夏,德意志的诱惑在于全球人类的大部纯粹因别人的表演而绷紧自己的神经——他们会因为某个绝世天才的漫不经心而大骂失声,也会因小人物的一朝转运额手相庆,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演出能将表演者与旁观者融为一体,只有足球,只有世界杯![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习惯说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媒体的盛宴。当2006世界杯的开赛哨声在德意志大地吹响的时候,中国的另一个世界杯——网络媒体的世界杯也随之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10.
李游 《当代传播》2006,(6):89-91
本文以世界杯为聚焦,阐述了信息时代博客的兴起与发展,并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了“博客世界杯”的传播学特性与传播学意义,最后指出了本次“博客世界杯”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06,(19):32-33
“4:2”,是1930年第1届世界杯乌拉圭与阿根廷的决赛比分:是2002年,云南红塔队力克广州香雪制药队的比分;是2004年,04/05赛季欧洲杯皇家马德里击败罗马的比分:还是今年,意甲中佛罗伦萨击败帕尔马的逆转比分,就在令世界疯狂的2006年世界杯来临前,同样是4:2的比分,拓东体育场的绿茵地上,终场哨声响起.云南明星足球队赢得了一次友谊赛。  相似文献   

12.
四年一届世界杯,不仅给我国球迷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而且也为我国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飞跃的良好机遇。特别是2002年,我国的互联网媒体开始涉足世界杯的报道,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势头逐步开始超越传统媒体。今年,第十九届世界杯在南非举办。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与南非一个在北半球,  相似文献   

13.
叶华  汪明 《新闻前哨》2006,(8):59-59
精彩纷呈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终于画上了句号。湖北日报世界杯专版和体育周报世界杯特刊为广大读者及时送上了精美的足球“大餐”,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回想“烹调”过程,有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4.
钱睿 《大观周刊》2006,(25):69-69
世界杯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龙卷风.小组赛、淘汰赛、半决赛、决赛,一个又一个的旋涡把你卷入其中;世界杯是一场风暴,16强、8强、4强,一拨又一拨的大浪让你应接不暇;世界杯又是一场完美的演出,黑马、冷门、惊喜.让你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6,(7):15-15
据近日《广州日报》报道:按照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对外公布的数字,采访韩日世界杯的正式记为3600人,而本届人数已经上升到5000人之众。德国世界杯32强共有736名球员,平均每位球员将被6.8名新闻记“包围”。  相似文献   

16.
孔德蕴 《出版参考》2006,(6X):28-28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开幕了,这个全世界球迷的盛大节日,想来能够吸引国人的极大关注。因为,每到世界杯期间,各个企业无不想方设法地来跟世界杯搭上边。可是,在这个巨大的机遇面前,图书市场上搭上世界杯顺风车的图书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7.
旷健 《新闻窗》2008,(3):120-121
可以说,在现当今,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足球世界杯比赛,每一届赛事举办时,有的人会亲自到比赛现场观看,有的人则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上网等渠道耳闻目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世界杯赛事的种种事件。然而,足球比赛当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吗?或者说,它对大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有这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怀念韩乔生     
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体育节目解说员是谁,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韩乔生。我承认这个说法的出发点带着些恶作剧的味道,德国世界杯解说台上,每当有入球时,无论黄健翔、刘建宏还是段喧,都开始学会了野兽般的嚎叫,在感叹中国的电视解说员风格终于集体迈出这艰难第一步的同时,我开始怀念韩乔生老师那略带沙哑时而干脆利落时而拖泥带水的声音。央视有一条回顾历届世界杯的广告,听到韩乔生在各个年份不同声音的变化,不禁感慨万千:中国的球迷多了,新一代的解说员成长起来了,韩乔生也老了。  相似文献   

19.
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博客”与作为传播内容的“世界杯”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届世界杯显著不同,本文尝试着分析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2006年“博客世界杯”。  相似文献   

20.
正总结巴西世界杯的报道,笔者认为有八点成功经验。一、正确认识世界杯足球赛的规律和特点第20届世界杯报道的成功,首先在于我们对世界杯赛的规律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项全球顶级的单项体育赛事,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不同:奥运会的特点是,赛事众多但周期较短,一共只有17天,全部比赛的时间超过10000小时,但其中高关注度赛事所占比例较小;世界杯的特点,则是全部赛事的总时间虽然只有100多个小时,但几乎全部是高关注度赛事,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