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彦  刘晓康 《英语辅导》2014,(2):190-194
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艺术之美主要是通过节奏来实现的。节奏是文本的组织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兰斯顿·休斯的英文短篇小说《早秋》有着鲜明的语言节奏和文本节奏,表现出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一首儿歌,能否为孩子所接受,往往取决于儿歌的声韵节奏,是否容易上口,容易记诵。有些儿歌几乎谈不上有什么具体内容,却能因其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而在儿童中间广为流传。声韵节奏对于幼儿喜动爱蹦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有益的、愉快的刺激,因此,儿歌的艺术形式特点之一,就是它的音乐性,即要求有严格的声韵节奏。儿歌艺术特点之二,是语词表达的儿童化和形象性。儿童化和形象性的语言,能使低幼儿在感受声韵节奏美的同时,通过想象感受到形象的美,由此而逐步培养他们对于文学的内容和更复杂的文学形式的欣赏兴趣和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英 《语文知识》2002,(8):33-34
文学形式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四种。这几种文学形式各有特点而又是相通的。诗歌是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像,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诗歌相对散文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炼,往往是几字、几行就涵盖了丰富的内容。这是散文所达不到的表达效  相似文献   

4.
动画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节奏的表现上有其独特性。但动画在节奏审美形式的表现上,离不开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和模仿。本文从动画画面节奏的审美功能出发,分析动画画面节奏对电影、文学、戏剧、现实生活等艺术形式的借鉴和模仿,最终形成动画所特有的节奏审美表现形式,展现了动画艺术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诗一般的语言和形式带给人美的享受。诗不同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韵律成为了关键因素。韵律又包含节奏和音韵两个方面。本文对英汉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进行对比,发现英诗中节奏为更加重要的因素,而汉诗中音韵则占了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后来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之中。绘画、舞蹈、文学创作都有节奏。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仔细考量中国古代文论,"文势"范畴与现在的文学节奏有极大的相似处,尽管二者不能形成完全对应。本文试从文学节奏与文势内涵和特征出发,观照二者的共性和差异性,论证文学节奏与文势的关系:即文学节奏是文势的手段,文势是文学节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所以,诗歌教学是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活泼生动、情趣盎然,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正确把握儿歌的特点,利用儿歌进行拼音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学的齐梁新变与萧氏文学集团的雅俗观念及尚和思想密不可分。萧氏帝王文学集团从声调、节奏和韵味三方面入手,以引谣入诗的方式来实现民间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创新,引发了齐梁时代诗文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雅中见俗、俗情雅化的诗风转向。萧氏文学集团和齐梁时代无处不在的尚和思想则表明齐梁文学集团实际上是带领齐梁时代的诗人以诗文的形式寻求并解答了人应该如何生存的哲学命题。相对于东晋玄言诗人归隐遁世的生存方式而言,齐梁诗人选择了积极融入的生存方式,而萧氏文学集团则使这种"融入"由"文学融入"上升到"审美融入"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十二、什么是诗歌?诗歌是诗和歌的总称,通常把各种形式的诗和歌谣,如古诗、现代诗、民歌、儿歌等都称为诗歌。诗歌是运用有节奏、有韵律、凝炼而富于形象的语言,集中、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节奏和分行排  相似文献   

11.
《选笺证》是清代一部重要的《选》学作。胡绍烘接受了乾、嘉时期的声韵训诂理论并将声韵训诂法推广运用于笺证之中,使《选笺证》于《选》学作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音乐节奏是指音响的强弱快慢。在钢琴教学及演奏中,要注意正规节奏与不正规节奏、强起拍与弱起拍、切分音与连结线、三连音及各种连音符等节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二胡演奏艺术中 ,如果说音准、节奏相当于文学写作上的语法规则 ,那么力度变化就好似文学创作语言中的修辞手法。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在音准、节奏、力度都处理好的同时 ,音乐才会有韵律感和充满生机。才会有真正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以质朴清新、富含哲理见长,具有节奏明快、和谐流畅、抒情浓郁的特点。本文从隐喻象征和句子声音两个方面浅析他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15.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研究高师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特点、规律,探索高效的教学法,对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师范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7.
准确地掌握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形成良好的节奏和节拍感,是学习歌唱的基础,把歌唱教学的意识引入视唱练习中,用正确的歌唱发声和歌唱技巧法唱视唱,使学生在视唱过程中始终保持歌唱状态,诸如呼吸,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等这些练习都能使声带减轻负担同时能拓宽音域,增强声与情的联系,歌唱与视唱统一的程度越高,歌唱的思想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文化间又存在差异性,导致了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以葛文浩的《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分析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并从接受美学角度阐释文化误读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A small number of studies show that music training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reading or in its component skills. A central question underlying this present research is whether musical activity can enhance the acquisition of reading skill, potentially before formal reading instruction begins. We explored two dimensions of this ques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links between kindergartners’ music rhythm skills and thei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 kindergarten and second grade; and an investigation of whether kindergartners who receive intensive musical training demonstrate more phonological skills than kindergartners who receive les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hythm skill was related to phonological segmentation skill at the beginning of kindergarten, and that children who received more music training during kindergarten showed improvement in a wider range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skills at the end of kindergarten than children with less training. Further, kindergartners’ rhythm ability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ir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basic word identification skills in second grade. We argue that rhythm sensitivity is a pre-cursor skill to oral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at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and manipulate time intervals in sound streams may link performance of rhythm and phonological ta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