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父父子子     
熊焱 《大理文化》2013,(12):38-42
我的父亲曾在他年少的时候把我的祖父当成他的敌人。 那时他在暗中使劲,想要一次次地打败他的父亲。在他们一次次明里暗里的较量中,我刚愎白用的祖父多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某一次我的父亲在言语或行动上占了上风,那他将会高兴上半天,得意地吹着口哨,或是高声唱歌。  相似文献   

2.
黎巴嫩的穆罕默德先生是1994年我随中国青海杂技歌舞团访问中东时结识的朋友。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贝鲁特大学学院剧场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的时候。那天,天气十分炎热,我们坐在观众席上稍事休息。这时,我看见前排有一位黎巴嫩朋友全神贯注地低头写字,他满头大汗往下淌。“呵,他写的是中文广我见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了“穆罕默德·塔哈;”在他旁边放着别人给他写的他的中文名字的范本。他临摹得似乎很吃力,手中的笔好像有千斤重。我走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要过纸和笔,给他示范了一s。他点头笑了奖表承感谢,接过纸笔…  相似文献   

3.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坛上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他的作品全世界耳熟能详,他的名字也早巳被铸成一个难以企及的精神坐标。他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宽度。透过他的文学作品探究他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深受思想危机折磨,直至临终前还在执著践行自己人生理想的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4.
心灵之约     
布兰德上尉从长椅上站起来,整了整身上的军装。中央车站人来人往,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他在寻找一个女孩儿,一个他从未谋面但心灵相通的女孩儿,一个戴玫瑰花的女孩儿。  相似文献   

5.
我写过一本《马可·波罗》的小书,为此,对这个“欧亚飞鸿”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在不同凡响的生命征程中,马可·波罗以刚毅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冲出死亡的陷阱而走向新生,他以百折不回的勇气一次次跨跃生命的绝境而走向坦途。他跋涉、他奋进于人类文明的丝绸之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留下他不灭的脚印;在蔚蓝的海洋上,浮荡着他倔强的身影;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的编年史上,永远铭刻着他闪亮的名字。《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留给今天这个世界的永不消失的回声!在威尼斯,我希望参观马可·波罗纪念馆。“他没有纪念馆,只有个没人管的…  相似文献   

6.
板桥遗踪     
吴锡平 《寻根》2009,(2):69-71
郑板桥不仅是扬州的文化名片,更是扬州的一个文化符号。作为“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他的声名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文书画成就上,还在于他耿直刚正的土人品格向来为人所乐道。前者从随处可见的“难得糊涂”字画上可见一斑,后者则有无数流传甚广的趣闻佳话可以佐证。他的名字不仅凝结了一个城市盛世的记忆,更绵延着一种文化精神和品格。  相似文献   

7.
当我还小的时候,家里过传统节日时总是把精心准备的节日大餐安排在足球赛时间。中场休息时,父亲总要天上地下地聊上一阵子,然后美美地吃上一顿。圣诞节期间他也要找时间喝上一两杯啤酒,庆贺一番。还要打上他那个青枝领结。但他真正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时候,还是在情人节。  相似文献   

8.
达森 《寻根》2012,(4):137-141
19世纪末,在欧洲的文化舞台上,活跃着一位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他频繁出入于欧洲外交界和文化界的沙龙,成为政治杂志的封面人物;他还用法文创作了多部作品,是第一个在西方获得巨大成功的中国作家。在中学西传的历史上,辜鸿铭、林语堂也只能瞠乎其后。他就是晚清的外交官、曾朴的法文导师——陈季同。  相似文献   

9.
斯蒂芬·金:恐怖小说之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蒂芬·金是当今读者最多、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被奉为“恐怖小说之王”。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他也是最有钱的作家之一,在《福布斯》2008年10月公布的全球作家收入榜单上,他排名第三。他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7本。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11.
戴蕾 《世界文化》2010,(2):14-16
他年轻时有着一头浅金色的头发和深邃的琥珀色眼睛,唇角微微上翘,当闭上嘴沉默的时候,显得又傲慢又性感;他的眉间有一道蹙痕,不笑的时候显得非常严肃,然而笑起来时又是一派沉静温和。他是英国戏剧界的瑰宝,年轻演员的导师,他的发音方式在英国戏剧界是一个“专有名词”,他的名字在好莱坞代表着具有某一类特质的角色,他常常令人大跌眼镜地拒绝重要的电视电影角色,只是因为档期和他的舞台剧有冲突。  相似文献   

12.
笑话幽默     
想吃月饼英语课上,老师见王磊在睡觉,便走过去推醒他问:“homesick(想家)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回答不上来,老师提示道,“中秋节你想什么?”小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吃月饼。” (龚 君) 漫画 无题三明治一个美国人在南非旅游时喜欢上了大象。他决定在回家时,带走一头。于是,他在大象的两个耳朵上分别挂了一片面包。在海关,他被告之:“我国法律规定,走私大象属于非法行为。”那个美国人大声申辩:’我认为,我有权决定在三明治里夹什么。”作 弊“汤姆在考试作弊时被开除了。”“怎么回事啊?”“在生理卫生考试中,他数自…  相似文献   

13.
金鉴 《寻根》2009,(3):92-97
偶然在《北京日报》上看到赤飞先生所写《结缘红楼梦》一文,在文中谈到他与《红楼梦》有缘,这缘来自他的故乡白家疃。自家疃与大名鼎鼎的香山仅一峰之隔,村西河滩上有座小石桥,大概是上世纪60年代未,小石桥一下出了名,不断有城里人来给它照相、画画,说200多年前,有个叫曹雪芹的大作家,曾经在这附近住过,他还在这里写过一本书叫《红楼梦》,很有名。赤飞因此与《红楼梦》结缘。  相似文献   

14.
街上的婚礼     
铁栗 《大理文化》2012,(3):101-102
和其它地方相比,大理的小伙子要想娶到自己心仪的姑娘,一般都不是十分容易的事。这里所说的不容易,和小伙子的经济状况无关,也不是男女比例上的失衡,而是指他在结婚过程所遇到的诸多周折。年轻人更注重心理上的多重体验,如果新郎在结婚过程中只有幸福的感觉,那就说明这个过程是单一的,他的伙伴儿会及时地让他尝到更多的滋味。  相似文献   

15.
精神的背叛     
丈夫愤怒了,妻子爱的原来并不是我 他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在街面狭窄、纵横交错的旧城区转来转去,他有意地避开那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他害怕一旦驶到高速公路上,车速就会不由自主地超过他思维的速度,将他抛出去,一直将他扔到一个他还来不及想象、也从不曾知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幸好还有你     
忆馨 《世界文化》2008,(9):29-30
这是一个夏日的黄昏,迷雾似的细雨静静飘洒着。在美国新泽西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上,36岁的斯基特警官站在道路中央,紧张而有序地指挥着来往通行的车辆。在他对面的人行道上,站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儿,他专注地久久远眺着斯基特警官,脸上泛着悲喜交错的神情。  相似文献   

17.
午夜,乔治·格什温喜欢身穿睡衣,嘴叼雪茄,坐在他的施泰因式钢琴旁。他在这间顶层小屋里,独自一人在琴键上搜寻新的、富有情调的旋律。  相似文献   

18.
连长的耳朵     
最先发现连长耳朵出了问题的不是传令兵,尽管那时他正在和连长通话,可以确定,他已经准确无误地把目标的坐标数据传达给连长。然后,他的目光和注意力都重新集中到眼前的两台步话机上,它们正轮番发出刺耳的铃声,来自前线指挥部的数据几乎是一涌而上,他不可以有任何理由的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9.
阑珊 《世界文化》2005,(12):22-23
我们最小的儿子汤米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橘子。每年圣诞节,当橘子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我总是特别为他多购买一些。他早餐和晚餐的时候都要吃橘子,他的午餐盒里也总是有橘子。在读书或看电视的时候,他也要吃橘子。  相似文献   

20.
斯蒂芬·威尔特谢尔1974年生于英国伦敦,从小就不愿和其他人交流,甚至不愿意和别人有眼神上的接触。在他很小的时候,医生就诊断出他息有先天的自闭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