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甚至错误地认为上课已够忙的了,哪有时间来备课呢?结果往往是课上过之后再写教案,或者临近检查时快速完成教案的现象亦不少见,使备课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  相似文献   

3.
徐周明 《成才之路》2013,(28):76-76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备课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传统的备课模式——手写教案 传统的教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其格式大致包括:课题、课型、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过程。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下,教师将课本、教案集、练习册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三位一体”的教案,完成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完成以写好教案为标志。教师备详案的话,得花数小时。备课成了教师最辛苦、最重要的工作,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传统的教案是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育产物。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它承载着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汪叔康 《辅导员》2013,(6):10-11
一、备课现状堪忧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使得他们日复一日地传统备课受到严峻的挑战。每日的备课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为花的功夫太多.有的教师教好几门课程.就要备好几门课。即使是以前教过的课程也必须去重新"备".旧的备课笔记是不许用的。这样教师每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多的.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回家去备课。的确.不管哪级管理者检查教师的业务时,教案是必查的内容.教案的书写认真程度、教案的环节是  相似文献   

5.
李玉柱  尹祚礼 《教师》2010,(19):104-105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与一些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教案时,发现有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着误区,其着力点有些偏差。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功。”然而,由于当下电子教案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辅用书泛滥成灾,教师们用于备课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在许多教师那里,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结果备课变成了“背课”,或者变成了“抄教案”。不言而喻,这样的备课目标发生了偏离,形式陈旧单一,质量和效益低下。如何才能改进备课,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呢?笔者试以语文学科为例作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的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到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上课的脱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上好一节课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做好备课工作,同时课前的有效准备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编写好教案,课堂上参照教案进行授课。而且教案一旦形成,就会反复使用,除非教材改变否则一般不会对教案做大的修改。英语教师对教案如此情有独钟也同时间等因素相关。教师除了要备课、讲课外还要听课、评课、开会等,众多事情占据了较多的时间,可供教师自身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另外一方面就是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一般  相似文献   

10.
汪叔康 《辅导员》2013,(4):10-11
<正>一、备课现状堪忧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使得他们日复一日地传统备课受到严峻的挑战。每日的备课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因为花的功夫太多.有的教师教好几门课程.就要备好几门课。即使是以前教过的课程也必须去重新"备".旧的备课笔记是不许用的。这样教师每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多的.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回家去备课。的确.不管哪级管理者检查教师的业务时,教案是必查的内容.教案的书写认真程度、教案的环节是  相似文献   

11.
备课,人们通常理解为:一位教师在课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准备教具,最终形成教案的过程.在过去的备课中,教师更多依据的是大纲、教材、教参,参考的是名师教案、获奖课教案,书写的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说课?说课是用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述说,是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变为显性,是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协助教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显然,说课源于备课,但又高于备课。因此,说课讲稿不同于备课教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教案是  相似文献   

13.
品读了江西上高县逸夫小学晏梅兰老师《改革备课方式——走进“0教案”》一文(编者:本刊语文版2004年第1期),感触颇深。晏老师提出:“‘0教案’不是‘0备课’,而是为了使教师能把写教案、抄教案的时间腾出来备课。”确切地说,写教案本身就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改革的焦点是把教师因无奈而抄袭现成教案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备真课”上。晏老师观点鲜明,就是主张真备课、备真课,反对假备课、备假课,使备课切实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我很赞成这种务实的做法。细细品味上高逸夫小学备课管理的“五项措施”,令我钦佩的主要是集体备课和备课指导。集体…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师用课程改革的理念,再次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备课和编写教案,重新认识和理解备课和编写教案的功能和作用,笔者根据自己对课改理念的继续学习,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广大教师商榷。一、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和编写教案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写教案是把备课的内容用文字固定下来,作为上课的依据。按传统常规,备课从层次和要求上分为整体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主要包括钻研课  相似文献   

15.
备课很重要,可不少语文教师总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编排孤立地一课一课设计教案。我们需要改变这样的思维惯性,以新的备课视角来顺应当前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上出许多的优秀课,许多优秀课都来自于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教师们一支钢笔一本教材,孤军奋战准备教案。到了信息爆炸的21世纪,教案的来源变得异常丰富。网络时代,资源共享的理念也被运用到教育中来,于是便有了集百家之长的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7.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调查目的教学质量欲获大面积提高,备课是个关键性环节。教案是备课的结晶,也是课量教学的具体计划,它能在多方面反映出教师备课中考虑的方面及其程度,体现出备课质量。因此,我院收集了一九八二学年度第二学期的语文、数学等八门学科教案数百份,试图通过对这些教案分析、综合,探求教师写教案的现状和特点,取得教师在备课中考虑问题广度和深度的信息,以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备课,编写教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偏狭的认识是:备课=写教案,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而事实上,很多名师的教案并没有拿在手上,而是装在肚子里的,他们的课走到哪儿备到哪儿,他们的课上得一样很精彩。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上课做准备。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器械是备课,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生备课。狭义的备课才是写教案,基本要求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课型不同,对教案的内容、形式、详略要求也…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等,供同行学习、交流、评议,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教研过程。“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课”是教师更内涵、更高层次的备课。从一般意义来说,备课主要指写教案,实际上,备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写教案仅是其中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所投入的智力活动不可能在教案中完全展现出来,教案只是一个准备付诸实施的操作方案,重在确定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