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晚清灾害频仍 ,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 ,对晚清严重的灾荒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他揭露晚清灾荒产生的社会根源、抗灾能力降低的现实状况 ,阐发了卓有远见的防灾抗灾的主张。郑观应的荒政思想对今天防治灾荒与发展农业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70年代起,晚清重要洋务企业家与早期维新理论家郑观应,开始关注西方近代重要通信工具——电报的社会价值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并自80年代后广泛参与了晚清的电报建设。考察郑观应在晚清电报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的同时。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可从这一个案领域揭出晚清社会在向近代转型中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郑观应的荒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灾害频仍,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对晚清严重的灾荒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揭露晚清灾荒产生的社会根源、抗灾能力降低的现实状况,阐发了卓有远见的防灾抗灾的主张,郑观应的荒政思想对今天防治灾荒与发展农业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是晚清“商战”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商战”思想的要旨就是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实现富强救国。本文拟就郑观应“商战”思想中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观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6.
郑观应(1842年—1921年)是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广东省香山县雍陌乡人。他一生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国难和国耻。郑观应17岁那年,因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到上海学习经商。他在上海的叔父是洋行买办,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边防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清末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边防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晚清社会上层阶级边防思想的反映,并对清季乃至民国时期的边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2第42页“学思之窗”引用材料:“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他说:‘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并附有思考题:“思考: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考试研究》2020,(5):99-105
郑观应批判晚清科制以八股取士,导致士人习用脱节,认为此法非富国强民之正道。他从自身应考科举与考察西洋诸国教育经历出发,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现代学校与考试之制,培养与选拔实学实用人才,并由此提出一套具体的改良思想,包括废除时文、变更考试内容、特设西学专科、完善分级分类办学制度、扩充文武教学科目、强调教学循序而进。郑观应育才取士思想于清末产生积极影响,但并未意识到只重改良而不加革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晚清科制固疾及其与学校间日益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0.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际,郑观应写给盛宣怀的一封密信,内容涉及梁启超的行踪.一般认为这是郑观应政治态度和人格品质的表现,说明他在关键时刻出卖朋友、落井下石.但仔细考察,存疑甚多.这个问题又关系到对郑观应后期政治立场的评价,不得不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