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学感言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好学校是好校长的作为,学校的成功就是校长的成功。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组织管理者,更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引导学校方向,凝聚师生力量,为教师、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的人。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会带出一个优秀的学校。但是,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学校环境对校长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开我做校长所用的第一本笔记本,在"校长工作格律"之中清晰地写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留出空间。十几年后,我依然认为,校长的终极使命就是让学生在学校中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最终走向成功。我理解的成功是,使学生在对生命价值和个性爱好追求的同时,能充分  相似文献   

3.
翻开我做校长后所用的第一本笔记本,在"校长工作格律"之中清晰地写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留出空间。十几年后,我依然认为,校长的终极使命就是让学生在学校中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最终走向成功。我理解的成功是,使学生在对生命价值和个性爱好追求的同时,能充分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然而,要让学生在学校中取得这  相似文献   

4.
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上,有人问校长,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最值得哈佛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而是给予每位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就是哈佛的成功之道。哈佛的成功之道能否为我所用呢?在设计《20年以后……》这篇想像作的指导课时,我就本着这个宗旨: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在仅有20分钟的指导课上,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管理感悟     
△校长不是官。校长应是学术带头人。育人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校长治校当以成功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何走向成功?靠的不是行政手段,靠的是“方法论”,是科学的、艺术的、有效的实践操作。△只有清醒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校长不是官”这一理念,校长才能官气全无,官架子全无,才能把权力化为责任、义务和使命。校长的潇洒和风采不应在官场和社交场合,而应像教师所骄傲的那样,在学生的成长中。正所谓:“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对学校而言,校长可以冠以“领导”二字,但校长自己绝不能以领导者自居。何为领导?我的理…  相似文献   

6.
教育最耀眼的是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爱得起来,只有爱心,没有歧视,对学生的生命负责。在我40年从教生涯中,接触过许多不同的问题学生,遇到过许多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和校长只有真正热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理性善待每一个学生,才谈得上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从跨文化的视角选择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这三个参与国际成功校长项目的国家,考察和比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三个国家对于成功校长的认识标准以及成功校长领导行为的异同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把对成功校长的评判标准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而澳大利亚除了关注学生的成绩,还扩展到学生的成就,包括学生参与、学生的社会表现等。另外,学校的特色课程设置、校长的声望以及学校的声望也成为选取的标准。在对成功校长领导行为的研究中,雷斯武德等人的校长领导行为分类在各个国家均得到验证。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校长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8.
校长的课程领导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施能否成功。我仅就校长课程领导的必要性、内涵以及当前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引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我参加的第一次省重点中学校长会议期间.当时省教委分管全省基础教育的周德藩副主任找我谈话,他谆谆教诲我要认真学习,积极创新.努力做一个优秀校长。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校长要善于走近学生,希望你每年至少认识100个学生。”“至少认识100个学生”这句话从此就常常回响在我耳边。  相似文献   

10.
我曾常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罚站、罚做作业、罚背书等。明知这样做不对,也多次下决心改正,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使我不知不觉地、彻底地摒弃了体罚或变相体罚。那是2000年4月的一天早上,由于把周二错记成了周三,从不误课的我没有去上第一节课。学生们见没有老师来上课,便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找我。在校园里,急匆匆赶路的课代表被校长叫住了……在课代表和我一起赶往教室的路上,课代表很紧张地对我说,这件事被董校长知道了。上完课后,我心里忐忑不安。一般来说,青年教师渴望领导关注自己,渴望得到领导对自己…  相似文献   

11.
王旭明在博客中说:我敢说,校长亲自上课并能如数家珍地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十分稀少,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校长们无非是通过各种非直接手段去了解和推荐,怎么保证校长对推荐学生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校长的课程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长的课程领导这个题目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决定了课程改革在学校中的实施能否成功。我今天的报告就校长课程领导的必要性、内涵以及当前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这个问题引起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温校长的学生,我1954年在四中毕业,当时温寒江同志到四中任校长.我的高中毕业证书上盖的是温寒江校长的名章。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两个真实的案例:快上课了,学生朝教室奔去,在门口被老师挡住。学生说,我没迟到呀?老师提醒该同学再想想忘记了什么。“哦,老师好!”老师放行。(这是一个国家级示范高中德育经验交流材料中被列举的事情,是说德育工作不能放过每一件小事,学校处处皆德育。遗憾的是这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学期快结束了,学校布置大扫除。一位四年级女学生看到校长在水池边洗拖把,嘴里咕哝一句:大才小用。(这是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事情。校长与这位小朋友之间有一段对话:“校长就不能大扫除啦?”“校长应该做校长的事,布置任务呀,四处检查呀。”)  相似文献   

15.
和了解其他学校的校长、教师一样,我和我的学生对东庐中学的兴趣是在该校成名之后。我曾带着学生走进东庐,听校方介绍、看老师上课,研读“讲学稿”……对于从事课程教学论专业的我们,回来之后还曾心高气盛地想着手改造“讲学稿”。在看到陈康金校长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案例后,我明白了:东庐的成功绝非简单地放着一个工具技术层面的“讲学稿”,而是有其更深厚的思想渊源。在反思自己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的同时,我萌生了解读康金校长的冲动。  相似文献   

16.
一、“成功教育”的精髓 “成功教育”是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海京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宝。其精髓是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以及帮助每一个学生去获得成功。 我们的学生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一个教师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培养出几个高材生,而更重要的是帮助“差生”成功,帮助全体学生成功。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许多老师都有这种体会:尖子好出,差生难抓。教师即便在他们身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甚微。有时确实令人十分沮丧。我也曾怀疑过刘校长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这论断的正确性。同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我一样教,别的同学能学好,他们却学不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我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大课题《江苏省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对全省20多位名校长开展集体性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深深体会到,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教师是办学的基础,校长是教育思想之魂,办学方向之魂,教育集体之魂,学校化之魂;成功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校长导致学校平庸.拙劣校长则把学校引向歧路:当什么样的校长}要当追求卓越、追求和谐、追求成功的校长,当有思想、有愿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有办学绩效的校长。  相似文献   

18.
做了多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和学生拉近心灵的距离是班级管理的最大成功。那年9月,校长让我中途接了一个全校有名的“后进班”。这个班在两年时间里换了三个班主任,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导致班风松散,纪律废弛,各项评比都是倒数第一,上一任班主任就是让学生气得病倒的。校长对我讲了八个字:临危受命,勿负众望。虽然几年的摸爬滚打使我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但这个班的“散乱”状况是我前所未遇的。我当时心理压力很大,也许是感激领导的器重,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我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  相似文献   

19.
<正>当校长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当好一位校长。如何当好校长呢?这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不同的人,当着不同的校长,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思索中摸索,在摸索中思索,我对如何当一位好校长产生了自己的想法。一、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情怀,就没有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校长。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动物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我觉得,作为校长,不仅要爱学生,也要爱教师,不仅要爱优秀教师,更要试着去爱与你作对的教师,去爱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错误的教师,爱教师这个职业,爱校长这个职位,爱让校长学会包容教师和学生。爱往往让我们创造奇迹。大家能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最重要的成功通道在于人格教育。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不骄傲。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成功大于失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倡导的成功教育,使一所“垃圾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2000年7月中旬,应四川省教委的邀请,我和刘京海校长一同赴成都讲课。虽然神交已久,见面还是第一次。在我的诚恳请求下,一天晚上,刘校长谈了许多关于成功教育的最新思考。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有一个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