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对阿奇霉素微丸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制备工艺为,转盘速度每分钟二十转供液流速每分钟二百毫升,引风风量20Hz。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头孢克洛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筛选出头孢克洛胶囊处方中稀释剂、助流剂、润滑剂的用量,以溶出度为指标综合评分,筛选最优处方。结果:优选的头孢克洛胶囊处方工艺合理,溶出快,30min累积溶出达95%以上,质量稳定,便于大生产。结论:所确定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五加缓释微丸的稳定性,确定其稳定条件。方法:以滴制法制备刺五加缓释微丸,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微丸的外观、体外累积释放度及紫丁香苷的含量。结果:(1)在影响因素试验中,刺五加缓释微丸均未发生突释现象;高温条件下,囊壳逐渐变硬,1h、12h体外累积释放度分别下降3.44%、5.29%,紫丁香苷含量下降1.08%;高湿条件下,囊壳逐渐变软,1h、12h体外累积释放度分别下降7.46%、6.52%,紫丁香苷含量下降1.68%;强光照条件下,囊壳逐渐变硬,1h、12h体外累积释放度分别下降4.02%、5.61%,紫丁香苷含量下降1.10%。(2)在加速试验中,3个批次的样品均未发生突释现象,外观均符合规定,1h、12h体外累积释放度、紫丁香苷含量有所下降,但均不低于限度。结论刺五加缓释微丸不宜在高温、高湿、强光照条件下贮存;在40℃±2℃,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刺五加缓释微丸也较为稳定;在25℃±2℃,相对湿度60%±5%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微晶纤维素169克、盐酸文拉法辛169克,0.5%的羟丙甲纤维素140ml,混合均匀,在挤出滚圆机中挤出滚圆,四十摄氏度烘干十三小时,筛分l8~30目小丸,采用乙基纤维素3、聚乙二醇6000 0.3、柠檬酸三乙酯0.5、滑石粉1,乙醇至100进行包衣。  相似文献   

5.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在制备中药制剂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微丸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中药微丸成丸促进剂(淀粉、乳糖、纤维素类化合物、壳聚糖、海藻酸钠、离子交换树脂及甘油酯类)、粘合剂、包衣材料的用法和用量,及其对成型性和释药速度的影响。进而对速释微丸、膜控释、骨架控释、膜控与骨架控释结合型等类型的中药微丸辅料用法作以总结。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特殊的粉体性质可通过添加辅料得以改善,优化处方和制备方法后可制备良好的中药微丸。同时中药多成分也可通过微丸形成缓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制备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溶出度。方法:采用依利特hypersilBDS C18色谱柱(4.6*250*5u),水-甲醇-三乙胺(20∶80:0.01),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微晶纤维素为辅料时效果最佳;硬度为6.0±0.1kg非诺贝特缓释微球片的溶出度最好。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有机体内生物利用度高于普通非诺贝特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硝苯地平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检查方法。方法:以盐酸溶液(9→100mL)1000mL溶出介质,转速为60r.min-1,取样时间为1h,4h,8h,采用释放度第一法,溶出度第二法测定。结果:硝苯地平在1.834-22.008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线性方程为:A=70580.3C-4008.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14%);6批样品在1h,4h,8h的释放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5%-40%,30%-65%,50%-80%。结论:本方法便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硝苯地平缓释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进行制定,并且对制备工艺和质量考察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对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银黄胶囊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结果:使用本制备工艺制备出的银黄胶囊样品,质量稳定,该制备工艺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2594.3X+1.2946,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314g到1.6246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回归方程为Y=3012.2X-1.3123,r=0.999 9,绿原酸的进样量在0.2512g到1.4521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银黄胶囊的制备工艺符合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质量进行控制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羚羊感冒胶囊崩解时限的因素,优化羚羊感冒胶囊生产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优选浸膏提取工艺;以干膏水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的羚羊感冒胶囊生产工艺,制得合格药品;浸膏离心处理、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崩解时限有显著影响。结论:优化后的羚羊感冒胶囊生产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保证了产品在生产及保存过程中崩解时限合格且稳定,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藏药清肺止咳丸工艺技术改进参数,并对产品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藏药清肺止咳丸的传统制备工艺为水泛丸工艺,传统工艺对人员经验的要求非常高,按照传统,需要至少学习3年,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制丸岗位工作,泛丸工艺基本为半手工半设备,清肺止咳丸规格为0.25g/丸,按照藏药的传统,以水为粘合剂进行泛丸,要求非常高,容易出现丸重差异不合格、裂丸、色泽不均一、不圆整等情况(药典中关于丸剂通则项下规定),实际上内地的中药生产企业多年前就已经使用自动制丸设备(塑制丸设备)进行大批量制丸,并且都取得了成功,我们也采用新的制丸设备进行自动制丸,改变制丸方式,未对处方进行任何物质基础改变,未添加任何多余辅料、不改变处方组成,进行制丸改革,并且将制成的新品与原工艺产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新工艺产品质量优于原工艺产品。处方中含有木香马兜铃药材,为马兜铃属药材,含有马兜铃酸成分并针对木香马兜铃的炮制方法进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去皮炮制后的木香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酸含量大大降低。结论该工艺适用于藏药清肺止咳丸的工艺技术改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研究诺氟沙星胶囊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mm×4.6mm,5μm),甲醇-水-三乙胺(30:70:0.05),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诺氟沙星在5~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对格列吡嗪胶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将原辅料过40目筛,混合均匀,加入30%乙醇制成软材,采用18目制粒,干燥,过筛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匀,填充。经过工艺改进,溶出度优于原有工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泌尿宁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确定了该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泌尿宁胶囊的处方达到最优化提供科学支撑。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药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该制备工艺简便可行、适宜工业化生产,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立复方清肝胶囊的制备方法,同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从而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羚羊角、栀子、大血藤3味主药来制备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清肝胶囊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栀子苷在0.19-0.45μg的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6%。结论:本实验所设计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为复方清肝胶囊的生产和质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并对其缓释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分散法制备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考察制剂的沉降体积比,重新分散性,通针性,pH值和渗透压等各项质量指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和家兔体内药动学实验评价制剂的缓释性能。[结果]制备的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稳定,具有良好的通针性,pH约为7.04,渗透压约为0.267osml/kg。体外试验中,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在0.5h的累积释放率仅为20%,直至12h累积释放率才达到80.2%。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是:清除率CL为1081.561±267.35 ml!h-1,Tmax为4h,体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34.271±9.316 h。[结论]制备的恩诺沙星缓释注射液符合注射剂的要求,体内外试验均表明制剂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时以一定的方式加热、保温,然后采用合适的方式冷却,使其最终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热处理工艺按照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进行加热,常用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淬火+低温回火)、回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等。表面热处理是对工件的表面(一般深度为几毫米)进行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排石颗粒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泌尿系结石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排石颗粒,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排石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5),而且在2周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排石颗粒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绿色热处理工艺是应用绿色热处理设备,获得绿色热处理产品的工艺方法。文章结合绿色热处理工艺的内涵,论述了BH节能新技术、激光热处理工艺技术、防止和消除热处理中过热过烧技术,以及计算机和机器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等绿色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立环维黄杨星D(CVB-D)舌下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片剂的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溶出度等为指标,逐一筛选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关键参数;以确立的CVB-D舌下片制备工艺制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20目筛制粒、整粒;70℃干燥1 h;压片直径6 mm,压力6 kg。所得CVB-D舌下片均在60s内崩解,前5min内溶出度达63%以上,前30min溶出度达90%以上,常规质量检查项目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结论:所确立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制CVB-D舌下片崩解迅速,溶出快而完全,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头孢氨苄胶囊制备工艺对其溶出度影响进行研究。方法:YMC-C18柱(5μm,4.6mm×250mm)为固定相,以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三乙胺(85:15: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经过工艺改进,溶出度优于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