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自主研制的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马歇尔、劈裂、车辙、小梁弯曲和复合梁疲劳等试验,对其材料特性和路用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并与SMA10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车辙和复合梁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及疲劳性能;与SMA10混合料相比,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害及低温抗开裂性能.研究表明,新型国产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优势为我国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提供了一种新的铺装材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环氧基封端的聚癸二酸二甘醇酯(EP-PDGS)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通过拉伸测试、冲击测试、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等手段研究了EP-PDGS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EP-PDGS可以参与固化反应,将柔性链段引入到交联网络中,扩大交联点间的距离,使三维网络结构的变形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结果 表明EP-PDGS和环氧树脂相容性良好,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等研究发现,EP-PDGS对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增韧改性效果,尤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拉伸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 4种方法增韧环氧树脂胶粘剂 ,分别是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改性、硅橡胶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弹性体微粒乳液改性及化学接枝共聚改性 .研究过程中测试了剪切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并分别运用了扫描电镜图和红外光谱图分析了界面特性及改性剂与环氧树脂间的化学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弹性体微粒改性和化学接枝改性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4.
采用环氧树脂E-44交联对水性PU胶粘剂进行改性,并经红外光谱测定其结构.文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索环氧树脂含量、异氰酸根与羟基摩尔比、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改性PU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A3B3C1D2E4是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分析,乳化过程采用室温条件下用50%乙醇分散同时中和、TDI/PEG2000摩尔比(―NCO:―OH)为2.3:1、交联剂SaC-100用量为2.5%,固化时间为60 h,可以得到最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核壳橡胶粒子低温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具有核壳结构的橡胶(Core-shell Rubber,CSR)粒子低温增韧环氧树脂.研究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5wt%的CSR粒子可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低温冲击性能;随着CSR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但低温下的储能模量显著提高.形貌分析表明,质量分数为0.5wt%的CSR粒子可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随着CSR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呈团聚状分散.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种类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开裂和耐疲劳性能的提升效果,在混合料配比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等对其进行路用性能测试。通过冲击试验,探究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三种增韧效果:在环氧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纤维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其路用性能;低温性能再加入纤维后,提升效果较为明显;添加玄武岩纤维路用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7.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在增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马歇尔试验与车辙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与纤维掺量.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最佳沥青用量为4.63%.然后通过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性试验及低温抗裂性试验对不添加纤维、添加玄武岩纤维、添加聚酯纤维以及添加木质纤维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无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纤维沥青混合料提高了最佳沥青用量,其车辙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低温抗裂强度等均得到了一定提高与优化;在保持最佳纤维掺量的情况下,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且其增强作用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纤维.  相似文献   

8.
利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采用改进的Superpave设计方法进行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设计,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车辙试验及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掺加纤维前后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superpave设计方法适合抗裂层沥青混合料设计;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及疲劳性能;掺加纤维可改善混合料高温性能、疲劳寿命和常温弯曲性能,疲劳寿命与应力呈指数关系,相关性较好,掺加纤维的Superflex改性沥青抗裂层适用南方湿热地区.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和酸分别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对比了改性后的粉煤灰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焦化废水COD135~170mg/L,NH3-N 96~135mg/L,体积150mL,pH值5,改性粉煤灰投加量25g,粒径100~160目,吸附时间60min,石灰量0.25g,高温改性粉煤灰对焦化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2%和89.6%,而酸改性粉煤灰对焦化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劣于高温改性粉煤灰,去除率分别为78.3%和82.7%。  相似文献   

10.
用琥珀酸酐对丙烯酸改性的F-44酚醛环氧树脂作进一步的改性,合成了一种具有光敏性的水性酚醛环氧树脂,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琥珀酸酐转化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原料配比对改性树脂水溶性、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n(环氧基):n(羟基):n(琥珀酸酐)=1:1:1时,以三乙胺作催化剂,在95℃下反应3 h,可合成能溶解于5%的Na2CO3水溶液的性能优良的水性酚醛环氧光敏树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功能性环氧树脂的结构特点,阐述这些结构特点对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为对环氧树脂的改性和设计新型结构的环氧树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钢桥面铺装体系等效轴载换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钢桥面铺装主要病害的研究与分类,提出了桥面铺装结构设计的指标参数体系,并应用疲劳等效的原理,推导了轴载等效换算公式.根据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分别研究了3种典型的铺装结构对应3种不同轴载类型的受力特性,并提出了各自轴载换算公式的参数的取值.3种轴载类型包括:单轴单轮组、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通过对桥面铺装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与环境、交通、受力状态等使用条件的分析,提出的轴载等效换算公式与参数取值经过现场测试数据进行修正后,可以应用于新建桥梁桥面铺装的设计和已建桥梁桥面铺装使用状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受力状态并为设计提供参考,运用子模型有限元法分析了桥梁整体变形及局部轮载作用下铺装内部受力状态及应变分布特点.为优化设计铺装层结构,分析了铺装层模量对其应变状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径钢桥整桥变形对铺装层受力状态影响很小,钢桥面铺装设计的控制受力因素是轮载局部作用下铺装层的横向应变,铺装层模量对铺装层的受力状态有显著影响,通过提高铺装层刚度过渡层的结构优化设计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铺装层的受力状态,降低铺装层的应变水平.分别对环氧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SMA和Rosphalt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模量及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评价,可以为桥面铺装结构组合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江阴大桥桥面铺装裂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阴大桥浇注式沥青铺装4年的现场调查与跟踪,研究了浇注式沥青铺装的开裂原因.根据裂缝长度与宽度对其进行了总结以得到裂缝的发展规律.为评估交通荷载对铺装层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包括交通量、轴重、车速等调查.对现场取回的试样分别进行了拉拔试验与疲劳试验以评估铺装层的真实状况.结果表明:铺装层的疲劳抗力与高温稳定性不足、层间粘结层较弱、低速超载的大交通等是导致铺装层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环氧树脂水性化的技术,包括机械法、相反转法、化学改性法及乳化法,对不同的水性化技术进行了评论。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并总结了环氧树脂水性化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羟丙酯混合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树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制备了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3C-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探讨了采用甲醇热溶冷析分离方法测定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醇热溶冷析分离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所合成制备的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在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共聚反应中,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增大,但单体反应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用C36二聚酸、癸二酸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扩链反应,制备柔韧性环氧树脂预聚体。考察了配方组成、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羧基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给配方,当催化剂用量为0.1%,140℃下反应2 h,反应基本完全。另外,以柔韧性环氧树脂预聚体为基体树脂制备的固化物拉伸强度达到12.0 MPa,断裂伸长率为85%。  相似文献   

18.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是先在环氧树脂分子链的两端引入丙烯酸不饱和双键,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为混合单体,用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共聚而制得的一种改性树脂。用新型绿色溶剂取代传统的二甲苯等有毒溶剂,并对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A kind of undercoat for resistor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esistance was obtained by modifying epoxy resin with proper nano-SiO2 added at 80 ℃. The 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humidity resistance,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ified epoxy resin undercoat were studied by electrical tests, infrared spectra (IR)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compact and steady inter-crosslinked network structures are formed in the modified epoxy resin undercoat added with nano-SiO2,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modified epoxy resin undercoat. The undercoat with nano-SiO2 of about 2.71%, kept for six months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flocculating and aggregating, is of good stability, and the surface of painted resistor is uniform, tight and without air holes on it. The varying ratio of resistance with such undercoat painted is less than one in a thousand aft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esistance t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