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丝燃烧实验首次向刚跨入化学殿堂的学生证明 ,化学世界是多么奇妙 !铁也能燃烧 !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做好这个实验是必要的。为此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氧气要“新”而“纯”  有些老师喜欢早早地把氧气制好 ,是不可取的。笔者经实验发现 ,氧气在集气瓶中的存放时间达 2小时后 ,氧气的浓度就会明显降低 ,导致实验失败。2 铁丝应“细”而“净”  不要用太粗或锈蚀严重的铁丝。笔者建议 ,可选用石棉网上的铁丝。实验前 ,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干净 ,效果很好。3 点燃时间应“准”  一般需在铁丝前端缠绕一木条…  相似文献   

2.
通常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用细木条作引火物。这样操作往往由于木条燃烧时的耗氧量等因素不易把握 ,会使铁丝在氧气中难以引燃。如果用酒精引燃铁丝 ,不仅易燃 ,而且操作简便。具体操作是 ,先将一根纱窗细铁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 (见右图 ) ,将“螺旋”的前端用酒精浸润后 ,再将细铁丝上的酒精点燃 ,然后再将此细铁丝伸入到一端绕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氧气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的剧烈燃烧。用酒精作引火物 ,铁丝升温快 ,又因为铁丝上只沾有少量酒精 ,酒精燃烧时耗氧量少。这是本实验容易成功的主要原因。用酒精引燃铁丝…  相似文献   

3.
第四册《燃烧是怎么回事》的实验,本来是做“木条、木炭、煤炭、铁丝、铝箔”氧气中燃烧,我增加了香烟在氧气中燃烧。香烟在空气中燃烧很慢,可说是星星之火,但在氧气中燃烧既快又大,同学们拍手称好。下课后,同学们竞相传播该实验的精彩,饶有兴趣。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我把铁丝的两头各缠上一根木制火柴,这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情形比较,就  相似文献   

4.
1 变“演示实验”的表演式为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演示和讲解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即表演式。它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开拓向上的创新精神。因此,笔者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将表演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提出能激发创新兴趣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分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再把各组不同实验归类比较,筛选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创新兴趣。   在做铁丝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把全班分成8个实验组,并提出两个问题:“①纸在空气、氧气中均能燃烧,铁丝能吗?②燃烧一定能产生火焰吗?”这一问,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各组纷纷探究:有的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铺了砂和水,有的始终没有放砂和水;有的把铁丝绕成螺旋状,有的把铁丝弄成直线;有的在空气中加热铁丝,(只见铁丝发红,不见铁丝燃烧)有的在氧气中用火柴引燃铁丝……。场面十分火爆,操作不尽相同,答案也多种多样: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氧气中不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有的认为铁丝燃烧能产生红色的火焰;有的认为铁丝燃烧不能产生火焰。然后,笔者把各组的实验情况与答案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分析各组实验操作方法的优劣,答案的正误,终于得出最佳操作过程和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5.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巡视学生实验时,发现实验发生了小小的意外,一半学生将铁丝放在自制氧气中燃烧,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少数有探究精神的小组坚持不懈地再重复做了一遍,极少数学生暗自讨论,怎么会和书本上的现象不相符?教师默默地在旁边关注着,没有发表看法。第二天的实验报告显示:全班30名学生均看到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自然》第10册“空气”教学单元中有三个实验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注意和改进。实验一:烧红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教材中的方法是把铁丝烧红后放入氧气中,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情况,照这样的方法进行,铁丝常常不能燃烧,实验不能取得成功。建议老师们按如下方法进行:将细铁丝绕在一根火柴上,用镊子夹住铁丝的一端,放在火上去烧一会儿后迅速放入氧气中,效果则比较理想。如图1:实验二:朝燃有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使蜡烛依次熄灭做这个实验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倒的速度快,LessonScience(3-6年级)2004年2月上半月两…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的一次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有一起“事故”至今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实验的课题: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兼做实验:碳、硫、磷、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实验,但对刚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感到极为新奇———铁丝也能燃烧?实验开始前,我也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交待得一清二楚,并加重语气强调:将铁丝捆一根火柴点燃在氧气中燃烧时,烧杯中一定要加少量水或细沙,以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使杯底破裂。氧气的制取及碳、硫、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非常顺利,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就出“事故”了。实验共分12组…  相似文献   

8.
利用便携式氧气瓶、铜管等改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使铁丝燃烧时间更持久、成功率更高。利用便携式氧气瓶、12伏大容量锂电池、电热陶瓷片和透明吸嘴饮料袋等改进“硫燃烧”的实验装置,使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加热熔化、燃烧的现象明显且更易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始终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更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何霖 《甘肃教育》2008,(14):64-6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用砂纸擦亮一段细的铁丝,并将其一端以螺旋状缠绕在一根火柴上。操作时先点燃火柴,等火柴临近烧完时,再将其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此时将看到“火星四溅,放出耀眼的光”的美妙景象。  相似文献   

10.
物质燃烧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实验。为了增强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和学习化学的热情,创新设计了多功能燃烧瓶实验装置。利用多功能燃烧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可以持续铁丝燃烧现象;进行白磷“水下燃烧”实验,可以简化操作,控制污染;进行硫粉燃烧实验,可以避免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并能对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作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看到火星四溅的现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励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信心。做好这一演示实验,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好这一演示实验呢?我做了一些探索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要制得高纯度的氧气氧气的纯度越高,越有利于铁丝的燃烧。制得高纯  相似文献   

12.
例1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次初三化学实验竞赛中有如下三道题。1.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做(?)(?)和胆矾受热分解的实验。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粗铁丝很不容易点燃,铁丝太细效果不好,如果改用(?)效果很好。3.胆矾受热分解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这三道题的答案为:“1.实验室制氧气,用氢气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实验2~4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时,采取了如下方法:把2cm×5cm的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细沙),观察现象。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1.铝箔不够薄由于市售的铝箔都不够薄,所以当把铝箔伸入集气瓶中时,燃着的火柴很难把铝箔引燃。因此,往往很难看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现象,更难看到此反应的生成物白色粉末氧化铝。2.氧气不够纯由于氧气是提前在实验室制备好的,而该实验又是本节课…  相似文献   

15.
生锈的铁丝     
辛甲明 《现代教学》2011,(12):41-41
这是一堂九年级的化学课,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在讲解的时候,在氧气中燃烧铁丝是必做的实验。但这个实验要想成功,必须符合很多条件:铁丝的粗细、铁丝是否生锈、氧气的纯度等。由于上一节课做这个演示实验非常成功,所以本节课再次做这个实验时,我有些放松警惕,没有仔细检查实验器材,直接开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然而,意外出现了,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的场面,看着学生们迷茫的眼神,我也感到十分沮丧。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课堂“留白”.就是给学生留下思索的空间.留下想象的空间.留下体验的空间……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一种情景:老师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听到学生滴水不漏的回答。于是一堂课你问我答.严谨流畅,成效卓著。其实.多数孩子上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成熟就被老师领进了下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八册教材《氧气》一课 ,指导学生认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做好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进而归纳总结出结论 (氧气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 ,则是本课的教学关键。教材中对验证氧气支持燃烧这一性质的两个实验都有不尽人意之处。实验 1,教师需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 (酒精灯、燃烧匙、木炭 ) ,此外 ,学生做起来非常繁琐 ,容易分散学生观察的注意力 ;实验 2 ,按照教材的实验方法 ,我曾尝试多次 ,但烧红的铁丝放在氧气中很难燃烧起来 ,导致学生实验失败。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作了以下…  相似文献   

18.
“要把平常课当做公开课来上,更要把公开课当做平常课来上”。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在我校作题为《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报告中如是说。于是我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思考并践行着徐老师所主张的观点。[第一次教学活动]师出示两个线段图:杨树:杉树:师:你们能说出这两个线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取较多的纯净氧气。《自然》课本(第四册第13页)介绍的制氧气的方法不仅制气少,而且操作复杂,花费时间多。较难满足实验要求。鉴于此,设计了本实验,一是向学生介绍一种简易的制取氧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实验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笔者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拓展延伸,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效果,使实验操作更简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过程更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