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诺齐克(Robert Nozick)是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1971年著名哲学家罗尔斯(John Rawls)发表了著作《正义论》,在此之后许多学者回应和批判了这部著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诺齐克所写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诺齐克在书中不仅提出了权利正义论的核心内容——“持有的正义三原则”,并且创造性地提出“支配的保护性社团”“超低限度的国家”“最低限度的国家”“看不见手”等等有关于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概念,其理论高瞻远瞩、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与“自由”的矛盾,诺齐克提出他的个人权利思想。个人权利思想贯穿于他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也是他理论的出发点。文章就其理论中最弱意义上的国家、道德边际约束、资格理论和个人天赋等方面探讨了诺齐克的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诺齐克出版《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提出"最弱意义国家"的观点,描绘出了一种仅限于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等有限功能的国家。文章对诺齐克的"最弱意义上的国家"理论及其意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阐述了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理论的涵义、基石和推导过程;其他思想学派对"最弱意义国家"理论的评价,以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从而让读者对此理论有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个人权利至上性是诺齐克政治伦理观的一个重要命题。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历史原则视阈下的持有正义理论,而人们在理解持有正义与历史原则的内在关系时,往往会误解两者存有逻辑矛盾。因此,唯以个人权利至上性为诺齐克政治伦理观的理论基石,结合最弱意义国家观的内在要义,剖析两者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对引起人们误解的逻辑悖论进行申辩,捍卫诺齐克个人权利至上性政治伦理观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诺齐克新古典自由主义形成的时代特征、理论基础以及"最弱意义上的国家"理论,分析了诺齐克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属,以及在西方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龚群 《教学与研究》2005,4(4):67-73
诺齐克在与罗尔斯的论战中,提出了一个持有正义、转让正义、矫正正义的正义理论,并据此理论,对罗尔斯等人的分配理论提出批评,体现了诺齐克以个人权利为基点的正义观。但诺齐克由于完全忽视平等的重要性,从而使他意识不到社会合作中的协调正义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诺齐克是自由至上主义的代表,主张个人权利和自由。自我所有原则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他认为不平等是不可解决的,自由与平等不相容。但柯亨通过对自我所有原则的质疑和剖析,论证了自我所有原则并不必然导致不平等,在外部资源共有体制下,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从而撼动了诺齐克权利理论的根本,是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终极批判。  相似文献   

8.
王宝林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42-44,45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与以哈耶克和诺齐克为代表的保守自由主义者,是当代自由主义为西方资本主义根本制度进行辩护的中坚力量。其中,罗尔斯的"正义"论所折射出的为平等的自由辩护所构建的合法性理论,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所体现的为自由权利至上辩护所构建的合法性理论,都深刻地代表和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同时又表现出了对传统自由主义合法性理论的深深眷恋。  相似文献   

9.
诺齐克作为当代新自由主义极其重要的人物 ,其代表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在政治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书中阐述的最弱意义的国家理论反映了他的政治保守自由主义倾向。他利用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解释方法 ,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最弱意义的国家是最好的国家形式 ,不仅有其产生的必要性 ,而且是能证明功能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自然状态”理论是诺齐克的以权利为原则的社会正义论的逻辑起点。权利作为指导国家和个人行为的根本道德标准和边际约束引导人们过着一种他们各自设想的美好生活。但是,他给出的证据却推出了这样的结论:个人富有意义的生活正是个人权利的根据。这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哲学的国家普遍性思想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渊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起于康德、终于黑格尔,对马克思有重大影响的费尔巴哈哲学不能列位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系谱之中。德国古典哲学以国家为普遍意志的体现形式,作为普遍物的国家是公共利益的现实映射,达至普遍利益是国家这一共同体的本然目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国家主义观点是典型的国家中心论,从而有别于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中心论。德国古典哲学家,包括黑格尔,并未能真正地区分国家和社会的界域,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而把国家归为由市民社会所决定的私利性的控制工具而非裹有道德迷雾的公益性的共同体组织。马克思对国家的理解也是社会中心论的工具主义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服装是人的心理表现和人际心理交往的语言符号,它反映了广泛的包括人的心理在内的背景因素,是研究人类心理的途径和突破口。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之间的关系是服装行为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建立哲学王统治国家的构想。柏拉图的哲学王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上与共和国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价值理念上则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和色彩。柏拉图哲学王圆家的共和色彩体现为:哲学王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由国家、平等国家;哲学王国家是消除内乱的国家;哲学王国家是人们共享幸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利用混态纠缠态作为量子通道实现任意纠缠态的量子远程制备方案。混态是一个混合的Bell态,这在量子信息过程中比纯态作为量子通道更具有实际意义。我们从Lindblad主方程出发研究[L3z,L3,z]-型的噪声通道的量子远程态制备方案,并对这种量子远程态制备的保真度和概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状态句中焦点的变化往往引起句子状态发生变化,它可以凸现或减弱状态的表述;状态语句具有修辞效果;语境对状态语句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在进行教育研究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教育的“三然”状态,即实然状态、必然状态、应然状态。实然即“事实如此”,它是指实际地进人主体活动范围的一切对象性存在,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必然即“为何如此”,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应然,即“应当如此”,是指人对世界的要求,是教育研究的落脚点。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了解实然状态,把握必然状态,推导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论述国家起源的问题时,恩格斯用了很多的笔墨来阐述氏族社会经历的一系列的演变,细致地描述了国家对氏族制度的批判性的继承。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氏族在国家的形成中扮演着中介和母体的作用,并且氏族的特征也在的国家身上留下了烙印,现代国家在地域、管理体制、领导产生制度、地区关系处理上都能找到氏族社会的影子。探讨现代国家建构问题可以回到氏族这样的一个起点上来,这样的研究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定密工作有了新的规定。定密是保密的源头,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基础。抓牢源头,打好基础,保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作者从定密制度的"三道关"、定密责任人制以及建立健全定密工作管理体制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对定密工作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国家赔偿的理论基础,对于研究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及赔偿范围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国家赔偿提供了理论可能,宪政法治国家的建立,为国家赔偿打下了现实的基础。国家赔偿是伴随着各种对国家赔偿的理论解释的完善而逐渐完善的。根据价值取向对各种理论解释进行必要的分类梳理和评价,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国家赔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国家能力研究是当代国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的兴起是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学术界主要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围绕国家能力基本理论和国家能力建设两大主题展开研究。国家能力研究有助于推进国家理论发展,并为国家能力建设进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