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里市生态农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采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现对凯里市生态农业发展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凯里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资本下乡的路径入手,适用相关理论分析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自建基地+雇佣农、农业股份公司各种路径之下资本下乡的运行方式、产权关系、农户权益保障、组织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在具体实践案例基础上总结资本下乡路径选择的经验.资本下乡没有完全模式化的路径,在实践中还是要本着因地制宜、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农垦大学隶属农业部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信息交通不便。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苦练内功 ,深化教育改革 ,狠抓内部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 ,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办成了以农为主、多学科发展、具有独自特色的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4.
有序推进离农农民市民化并逐步退出其承包地,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Logistic模型对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4省市1 086离农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寻求最大化经济补偿收益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的两大动力引擎;离农农民退地意愿和行为受退地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约束;离农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对农民退地进城产生促进作用;对退地后工作稳定程度及生活状况的预期,是离农农民考量退地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不但要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性壁垒",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性壁垒";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农民退出土地的意愿,要充分保障退地农民的权益,切实降低退地风险;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以降低离农农民的退地进城成本;应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离农农民的退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传统身份农民退出与职业农民进入的联动承接机制,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通过对处于边疆少数民族半农半牧区的察右后旗绿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在系统了解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发展现状、运行机制、经营特点、农民收益分配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调查入社农户的增收状况,表明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和现实的威胁。从经济法安全理念的视角分析食品危机、食品风险防控的立法需求,宏观审视我国食品安全立法概况,解读新的《食品安全法》的进步与不足,强调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与食品安全离不开大农业(农、林、畜、牧、渔)的良性发展,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第四纪以来,陇中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根据古土壤、孢粉、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考察,虽发生过若干变化,但总体上远较目前优越,无论气温、降水还是地带性植被状况都是较为优越的.当时,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这种自然面貌反映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环境状况.这种较为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于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农牧经济的发展,因而,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地原始农牧业也就产生了.至西周春秋时期,伴随秦人的崛起,当地半农半牧的经济开发模式即已形成.  相似文献   

8.
论农户行为模式转型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行为模式是粮食供给体系借以建立的基础。在农户多行为模式的框架下,可以很好地分析市场化及农产品、要素价格变动对农户行为转型和粮食供给机制变更的影响,描述以传统农业市场的弱势均衡和专业化农业市场的非对称调节机制为核心的抑制粮食产业发展的机制系统,以及可能形成的粮食产业退化。价格、补贴政策具有很大局限性,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主力农户群体+定价权的产出体系。  相似文献   

9.
合同农业是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制度创新,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深圳嘉农公司生产基地为例,认为对合同农业中农户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应做到以下几点:把生产中的控制权配置给最有能力治理农户机会主义行为的代理人(中介),充分实现其与公司各自专有知识的合作是成功治理农户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条件;充分运用农户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效降低公司和代理人(中介)治理农户机会主义行为的交易成本;对农户机会主义行为的成功治理,取决于各种治理规则能否为利益相关者创造并妥善分配经济利益,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  相似文献   

10.
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就有很多关于城乡统筹思想的精辟论述:城市要支援农村,工业要支援农业;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温毛泽东城乡统筹论述方法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南山区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单一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种养大户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等新型经营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西南山区,由于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但其存在的先天缺陷使其发展速度减缓,乃至衍生出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绩效显著,但成功的不多;大户经营模式受制于规模偏小而发展缓慢,少数成熟的专业种养大户开始向多元化家庭经营方式转变。西南山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与培育应该创新思路,优先培育和重点发展大户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引导其他经生产营模式规范健康发展。为此,应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发展农业科技专业服务组织,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阐述了农业类高职院校在此战略背景下的发展前景与趋势,针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对学生国际就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应对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为学生定制符合国际化需求的职业生涯指导和规划,提高他们的国际就业竞争力,培育出专业功底深厚沟通技能出众的爱农、知农、兴农的国际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为主三元并举──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张燕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目前全国十二亿人口有九亿生活在农村。我国劳动力多,主要多在农村;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主要低在农村;我国贫穷,主要贫穷在农村;我国经济落后,主要落后在农村。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方经济理论把制度因素视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制度缺陷已成为制约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因素,制度创新是西部大开发不竭的动力。中央政府和西部地方政府充当着制度创新的重要角色,而制度创新的主体是西部的企业和农(牧)户。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是目前我国农村配置土地资源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形式,土地流转对土地市场、农业资本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和农业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陕西省大荔县10个村庄部分农户的随机抽查和对大荔县户家乡西大壕村随机抽取6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土地流转对县城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地农业生态脆弱性特征主要体现为农业自然灾害频繁,适宜耕种的土地具有稀缺性、农户居住空间和耕作空间的分散性等特征,并由此产生稀缺性效应、外部脆弱性效应和分散性效应.农业适应性的本质是克服山地农业的各种效应,实现山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力支持,以缓解山地农业的脆弱性,为山地农业适应性建设创造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绿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处于边疆少数民族半农半牧区的新型农牧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论证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培育和完善乌兰察布农牧区专业合作社的有益借鉴和启示,对快速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刘半农是扬鞭跃马、冲锋陷阵的赫赫有名的闯将。刘半农一生经历比较复杂,总的看来,“是战斗过来的。”他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文学革命”论争、战斗性杂文写作、新诗革命的理论建树及创作实践、外面文学的翻译介绍、民歌整理及研究等等。其中,以新诗革命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刘半农在新诗革命中的理论建树和创作实践,在文学革命的发韧时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对今天的新诗建设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对于刘半农在文学革命运动中的贡献和他应有的地位,文学史上还没有给予足够公正的评价,而且由于他的前后经历比较复杂,以至对他的评价也还有些是非不清的地方。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刘半农,恢复刘半农先生本来的历史面目,已成了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刘半农的新诗理论及创作的考察,阐明他的诗歌创作倾向,以期达到正确地评价刘半农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日尔曼人入侵时期,罗马小农演变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完全沦落作为工具的奴隶,又有依附性较强的隶农、半自由农、修道院中的修士和世俗兄弟,还有上升为封建主的及保持本色的小农,另外也有依附程度较弱的依附农。  相似文献   

20.
182团位于乌伦古河两岸,总人口4550人,总面积37236公顷,耕地8667公顷,该团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辅。主要产品有小麦、油菜、油葵、甜菜、打瓜。全团大部分耕地为含砂80%的砂质土,土层厚度20—30厘米,漏水漏肥现象严重,无霜期132天左右,种植结构单一。该团水草丰富,适应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1994年全团播种面积4056公顷,小麦平均单产256公斤,油菜平均单产129.29公斤,全团牲畜总头数1.92万头,其中公有畜为12835头,私有畜4665头,1994年渔业捕捞量145吨,1994年全团总值5143万元,亏损119万元。经过30的建设,已是一个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初具规模的农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