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掌握常用的写作方法1.家乡新变化2.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原人教版)提示:常用的记叙方法不外乎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几种,一篇作文采用什么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作时应因文而宜。为了强调某一点,可以倒叙或者插叙。如要强调成功的滋味,可以插入失败的辛酸;要突出人物“我”,可以平叙一个“他”。同时要注意行文时要照应文题中的关键字眼,如“滋味”告诉我们最好用生动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并且让“尝”的过程和“滋味”心理互为作用。在作文中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对比,如别人的望而却步和“我”的执著追求对比,成功前与后的对比等,都能让文章的…  相似文献   

2.
题目如图,小圆圈表示网络的连结点,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之间有网线相联,连线标准的数字表示该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从A结点向结点B传递信息,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的路线传递,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A·19B·20C·24D·26分析本例是以网络为背景的逻辑分析题,它考查了分析能力,明确题意事半功倍,答案显而易见;曲解题意事位功半,答案错误.为了说明方便,除A、B外的各结点分别表示为C、D、E、F、G、H,从A到B,沿路A→C→D→B的最大信息量为3,沿路径A→C→E→B的最大信息量为4,沿路径A→G→F→B的最大信息…  相似文献   

3.
题目(重庆市2002年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初一))如图1,从A点到B点(只从左向右,从上到下)共有()种不同的走法.(A)24(B)20(C)16(D)12如果根据要求一种一种地去数,既麻烦又容易出错,而利用“杨辉三角”则很容易得到解决,现介绍如下:以A点为起点,按照题目的要求,渐次地寻找到达每一个点的不同走法的种数,并在相应的位置上记录下来,如图2所示.(1)从A点到C点的不同走法只有1种,A→C,记作C(1),同理得D(1),E(1),F(1).(2)从A点到G点的不同走法只有2种:分别是A→C→G,A→D→G,记作G(2).(3)从A点到H点的不同走法共有3种,分别是A→C→E→H,A→C…  相似文献   

4.
第Ⅰ卷(60分,每小题3分)一、1.A2.D3.A4.B5.A6.C7.A.A9.D10.D11.D12.B13.B14.A5.C16.D17.C18.B19.D20.A【试题简析】1.A(间jiān→jiàn恶è→wù)2.D(A项全对;B项“敝”应为“蔽”,“誊”应为“誉”;C项全对;D项“义”应为“意”)5.A(B项“十分酷爱”,“十分”与“酷”均表示程度,内容重复;C项为歧义句;D项语序颠倒,应为“四句自勉诗是一生的真实写照”。)7.A(《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不属文体,而是动词,相当于“写”“作”。)8.A(…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地理教育》2004,(4):75-75
7★好消息:本刊今年第一期“成功有约”栏目约稿“地理答题中的辩证法”(P68)一文的作者“江洁”在今年高考中取得总分641分、文综242分的好成绩,为湖北省宜昌市“文科状元”。特此祝贺!★更正:本刊今年第三期第44页“热点点击”题目5的第5小题漏刊选项A、B、C、D,特此增补,并向广大读者致歉!A.①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太阳高度;②曲线表示一日内影长变化示意图B.④点此刻的影长趋向于无穷大C.③点处影长方向指向东南D.③点太阳高度小于73.5°答案:C★应作者要求,今年第三期第65页图2(b)更正为下图:目标b.飞行路线断面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6.
一、考查介词的用法1.—When do you go shopping?—I usually go shopping Sunday mornings.A.on B.in C.at D.for(湖北武汉市)解析:“在某年”常用介词in,在某天或某天的上下午常用介词on,“for+时间名词”表示一段时间,所以B、C、D都不合题意要求,答案应为A。2.My father will be back from Beijing a week.A.for B.in C.after D.on(四川省)解析:“after+一段时间”表示“在……以后”,是以过去的时间为起点,用于过去时态;“in+一段时间”表示“在……以后”或“在……以内”,是以现在的时间为起点来表达将来时间,所以答案为B。3…  相似文献   

7.
三、最短路线问题例1 如图,在等腰△ABC中,CD是底边AB上的高,E是腰BC的中点,AE交CD于F,现在给出三条路线: (a)A→F→C→E→B→D→A; (b)A→C→E→B→D→F→A; (c)A→D→B→E→F→C→A,设它们的长度分别为L(a)、L(b)、L(c),那么下列三种关系式:L(a)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一、单项选择题1.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在()时期A.尧B.舜C.禹D.启2.下列朝代中,属于奴隶社会的有()①商②西周③夏④春秋⑤战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4.选择文字演变过程正确的一组()A.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隶书B.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C.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D.甲骨文→小篆→大篆→金文5.以下朝代中,实行过分封制的有()①西周②秦③西汉④东汉⑤西晋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③D.③④6.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9.
《例题1》有A、B、C、D、E、F六瓶未知液。它们是MgSO_4、BaCl_2、(NH_4)_2CO_3、AgNO_3、HBr和NaOH。为了鉴别,各取少许溶液进行两两混和试验,结果如右表。表中“↓”表示有沉淀或生成微溶化合物,“↑”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由此可以判断:  相似文献   

10.
【题目]A、B、C、D和A+C、B+C、B+D、D+A分别表示1-8这八个自然数,并且互不相同。如果A是A、B、C、D这四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那么A应该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诗句,人们常用该诗句来赞美春蚕的奉献精神。这里所说的“死”是指蚕(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A.卵→幼虫B.幼虫→蛹C.蛹→成虫D.若虫→蛹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该诗所揭示的生命现象是A.应激性和适应性B.新陈代谢C.生殖和发育D.遗传和变异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诗中的诗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过度繁殖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长期的生存斗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扬州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评价数学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如图1,等边ABD和CBD,点E从A→D运动(但不与A、D重合),F从D→C运动,且满足AE=DF.  相似文献   

13.
作文范围记一次参观或访问活动作文要求学习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参考题目 1、参观×××展览 2、参观×××陈列室 3、访问一位老教师 4,访问一位战斗英雄或先进工作者训练提要记叙是作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不论哪种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记叙。常用的记叙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其中顺叙是记叙的基本方法;倒叙和插叙不能单独成为一篇文章的记叙方法,它们要同顺叙结合使用。下面分别说明。一、顺叙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展原有的次序来记叙的方法。一件事情的发展,常常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也以时间为顺序。如《鲁迅自传》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的:鲁迅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3岁时家  相似文献   

14.
题目:(2010汕头)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把它的各边延长一倍得到新正方形A1B1C1D1;把正方形A1B1C1D1各边长按原法延长一倍得到正方形A2B2C2D2(如图2);以此下去…,则正方形A4B4C4D4的面积为__.  相似文献   

15.
学生:老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常见的记叙方法,您能结合本单元的两道作文题目给我们具体谈谈这几种记叙方法的使用吗? 老师:好的。如“家乡新变化”一题,若采用顺叙的写法,则显得平常,很难突出“新”这个字眼,如能采用倒叙、插叙的写法,会使文章的意蕴更丰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的中考中,关于求半(直)径的试题屡见不鲜,解答这类题目,方法因题而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一、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例1如图1,A B、CA是⊙O中互相垂直的两条弦,O D⊥A B于D,O E⊥CA于E,C A=6,A B=8,则⊙O的半径O A长为().A.4B.5C.6D.8解析:因为CA⊥A B,O D⊥A B,O E⊥C A,所以四边形E A D O为矩.A BCDE O图1.AB DCEO图2形,所以E A=O D=12C A=3,EO=A D=12A B=4,所以O A=姨O D2 A D2=5.答案为B.二、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解例2如图2,A D是△A BC的高,A E是△A BC的外接圆⊙O的直径,A C=5,D …  相似文献   

17.
典型人物对典型环境有反作用,理由有三:1.典型环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2.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3.力的相互作用。其反作用并非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而是无条件的,是必然存在的。典型人物反作用的内在模式可分解为:(A)初始情况→(B)人物陷入困境→(C)人物感受到环境的压迫→(D)人物试图改变与环境的不平衡→(E)人物命运改变→(F)环境受到影响→(G)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一、审题(在正确答案的代号上划‘J”) (一)有一个作文题:<我从这件事中傲得了一个道理》、 1、这个题的‘题眼”.尼:(1分) A这件事B苍理C浅 2、这个题应该写成:(1分) 人记叙文B说明文C抒情散文D议论文E以记叙为主兼议论 3、这个题中的健件事”要求:(1分) A写‘我”所见所闻所做均可B只能写“我”所见C只能写“我”所闻D只能写“我”所做 (二)有两个作文题:《我的老师》、《我和我的老师》。这两个题要求:(1分) A都是写“我”的老师B邹是写‘我”和老师的关系C前一个题写‘我”的老师,后一个题写.我”和老师的关系 (三)有一组作文题:…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道题,已知:如图1,O是ABC内任意一点,试说明:∠AOB=∠1+∠2+∠C(留给同学们思考)。我们可以由这个图形中抽出“”,它形如圆规状,就把它叫做“规形”(如图2),由上可知∠BOC=∠A+∠B+∠C就是“规形”的性质。现就用“规形”这一性质来求角度之和。∴∠A+∠B+∠C+∠D+∠E+∠F=360°.例2如图4,求∠A+∠B+∠C+∠D+∠E的度数。解:由“规形”图可知,ABOC为“规形”,由性质得∠1=∠A+∠B+∠C又∵∠1=∠2而∠2+∠D+∠E=180°∴∠A+∠B+∠D+∠E=180°.例3如图5,求∠A+∠B+∠C+∠D+∠E的度数解:由“规形”图可知,ACOD为“规…  相似文献   

20.
<正>一、原题呈现题目(2015年苏州市中考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D=acm,AB=bcm(a>b>4),半径为2cm的⊙O在矩形内且与AB、AD均相切.现有动点P从A点出发,在矩形边上沿着A→B→C→D的方向匀速移动,当点P到达D点时停止移动;⊙O在矩形内部沿AD向右匀速平移,移动到与CD相切时立即沿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