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西教育传统均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都对各自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对中国的教育传统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传统的差异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比较,同时阐明了对待中西教育传统差异应持有的态度。中国教育传统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重人伦;强调师道尊严;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重人文精神,强调教育的世俗性。而西方的教育传统则重视个性独立,突出个人本位,重主智主义,强调文雅教育,重宗教,强调宗教精神的养成等。  相似文献   

2.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3.
钱穆的中西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他一直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并与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对二者的意义取向、精神特质和培养目标加以对照分析。在中西教育意义差异上,他认为西方教育意义仅为功利。而中国教育则在教人为人;在中西教育精神差异上,认为西方教育精神失于冷酷,而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则充满情意;在中西教育培养目标上,认为西方教育至多可培养出专家,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则是通德通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传统文学艺术在其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即中国趋向表现型艺术,而西方则趋向再现型艺术。总体而言,中西传统文学是写意与写实、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区别。形成如此差异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不同的民族文化性格,不同的民族文化性格又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性奠定了基础。由民族文化性格及思维方式等构成了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观要素,而传统文艺观则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追随对象,指引并制约着文学创作,影响着中西传统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窥性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中西神话中有关偷窥的描写从多个角度透露了各自文化的内涵:西方的命运不可抗拒和中国的命运自主,西方的重理智与中国的重人情,西方的神具有无上的权力而中国的神却受到凡人的挑战,西方重视个性的张扬而中国重视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与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宗教追求现世幸福的获得;基督教追求来世的幸福。了解中西宗教精神之差异,有助于认识中西诗歌中的死亡主题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从先秦时候开始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这种教育传统与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人伦道德。强调从社会的人伦的高度要求受教育者,这就导致了理想人格的实现必须以牺牲本我的自由为代价,去依照道德的规范和榜样的力量来使自己完善、成为人伦中的楷模。由于中西方传统教育在教育宗旨上的这种差异,进一步决定了中西人文教育的传统在教育原则、教育方式和人才出路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其教育思想也有很大差异。中国人看重家庭和集体利益,西方人则追求个人利益和尊严;中国重权威,西方重平等;中国重持久稳定,西方重变革创新。从文化差异的视角,我们结合两本家教书观念的对比,以期理性看待中西教育差异,权衡利弊,从而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9.
中西伦理传统差异及对中西政治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根本差异在于价值标准和人性论方面,由此进一步形成权利观、价值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及人欲观、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伦理政治色彩与宗教色彩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化具有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决定了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又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化和政治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道德传承者的角色,这是由中国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历史所决定的。中国教师是学生全方位的导师,有别于西方教师的职责。西方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西方教师的德育责任,个体主义的德育观也降低了西方教师的德育压力。西方道德权威来自于宗教,而中国道德权威主要源自教育。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在历史传统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教师重要的德育使命决定了不可轻易将教师妖魔化。对教师的变革,必须重视中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不可简单复制西方的教师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人文传统等都是近些年海内外学术界、知识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过分重视大学生的业务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比较突出,带来学生文化素养贫乏,社会适应能力较低等负面效应.因而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素质使人文知识浸润于专业知识之中,人文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世纪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岳麓书院德育传统虽然在投合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 ,维护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社会等方面具有消极作用 ,但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总是居于主导地位这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批判地继承岳麓书院的这些德育传统 ,对于现代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男子接受佛寺教育成为傣族的一项重要传统。通过分析傣族佛寺教育为何能成为傣族社会的“传统”,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佛教自身的改变、统治阶层的需要、个人选择的必要性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肯定人的价值、谋求个性解放、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和自觉践履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绝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集合体;绝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动着的历史性概念。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这是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中国农村社会与农村教育的历史变迁正是传统与现代不断交锋作战的历程体现。从晚清时期农村教育传统与现代的同质,到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性对农村教育的全面深刻的影响。即便如此,中国传统在遭遇西方现代性的交锋时也是异常激烈的。要想解决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首要问题是厘清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点,从而探索出一条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重行”的传统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日新”的传统与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勇毅”,“自强”的传统与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务实”的传统与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重义轻利”,“公忠”的传统与谈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思想上都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五种精神,对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及其触发的高等教育转型的一种表现。大学精神的传统在现代遭遇到严重挑战,必须重建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现代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守望大学的精神传统,需要注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知识分子在大学精神重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人性、教化社会、泽被人类是现代大学文化使命的核心和根本。  相似文献   

18.
在消解寓言,神话的当代坛,学创作中却仍然游荡着英雄神话的阴魂,池莉的《生活秀》就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女性事功的作秀神话。本以来双扬为例,试图透视这一类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化心理内涵,以及在社会转型期,妇女在寻找和实现自我角色转变的时候,社会与传统赋予的退缨保守与进取事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院传统及其现代大学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书院在长达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其涵养心性的办学宗旨、明伦为先的教学内容、自由自主的教育精神、主体互动的教学方法等等,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各类大学很好地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社会基点。通过家训家风建设有利于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养成。正确看待并运用好家训家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而需要分析家训家风建设形式、内容和途径,挖掘其德育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塑造合格主体、孕育家庭氛围、探索有效途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传承和升华机制、社会共识机制、文化宣传动员机制、价值延伸机制和"四位一体"的动力机制,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