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同解释其实也有诸多共同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主要手段是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在论证实践中,论证批判是批判性思维的最集中的体现。论证批判的原则包括可攻击性原则、对等原则、逻辑中立性原则和区别原则。批判可选择不同的时机。对批判有不同的反应。对批判合理的反应可能产生某些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思维过程。非形式逻辑主要关注对日常论证的逻辑分析和批判,借助形式化以外的方法,对包括并非形式有效论证在内的日常论证进行评价。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都产生于实际的需要,评价二者的发展前景对于现代社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鹏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2):50-53
批判性思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过程中,学界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始终没能形成一致的看法.通过考察"批判"和"批判性思维"这两个概念,尝试对批判性思维提出新的界定.批判性思维主要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真实的论证,人们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清是非和真伪,有效地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4.
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思维立足于理性反思某个问题及其相关证据得出判断,即"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包括澄清意义、分析论证、评估证据、判断论断的合适性和推导有根据的结论等技能。"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具有开明和公正的心智,会搜寻证据,掌握全面信息,关注他人的观点及其理由,不作超出证据的断言,愿意考虑不同思路并校正观点。批判性思维过程包括确定和分析问题、澄清意义、收集证据、评估证据、推断结论、考察相关信息和作出综合判断。与对论证的逻辑评判不同,批判性思维超越了单个论证的维度,有创造性成分,包括对证据的批判性评估。应培育批判性思维者所具备的知识、技巧、态度和习性,即让他们能够且善于批判。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可通过学科教学或专门课程教学的方式进行。单独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其课程设计应遵循按具体情境设计教学、阐明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指导框架、培养批判精神、注重深度甚于广度、使用桥接、利用重大时事、使用真实或现实案例、谨慎选择案例、提供有指导的练习和及时反馈、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元认知、考虑情境、避免空洞使用专业术语和谨慎设计多选题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思维的批判性是人的思维方式的一项重要品质,它在人类自由的精神生产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并不断拓展运用领域,提升批判水平。批判性思维这一称谓涵盖了包括思维的批判性在内的众多思维品质,"评判准则+思维方式"构成了现实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不同领域的批判有各自不同的批判逻辑。批判性思维教育是训练人的思维方式、培养人的思维品质的教育。大学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要为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处理好批判性思维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加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一、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态度释读从根本上说,批判性思维是把一切置于理性范畴内加以检省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而言,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理解、质疑、逻辑地考察论据和论证的合理性,借以决定应当相信什么或不相信什么的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在准备做出或者接受一个结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的产生是源于现实的需求和人们渴求把握与认识同现实密切相关的那些论证;它旨在通过智力训练提高人们思维的严整性和论证的纯粹性。这些特征与法律逻辑应用性特征颇为相似。本文试图找出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思维强调对现有观点和结论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后,提出问题、搜集证据、推理论证后再做作出判断,不仅要有思维上的质疑,还要有实践上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与思考,对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提出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情境·质疑—分析·探究—证据·论证—评价·反思”的教学操作模型。以“中和反应”的教学重构为例,展示该教学操作模型的实施过程:同时,提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建议:智慧转化“教学意外”,引发合理质疑;善于挖掘批判性情境,强化批判意识;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推动思维发展;合理设置批判性环节,训练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究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提升探究质量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它涉及审视与质疑,比较、分析与评估,综合与判断等三个阶段,主要是对自己或他人探究过程中涉及的证据和论证逻辑进行审视与反思。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注意批判性思维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对更加严谨科学、更加系统完善、更高水平的思维水平的追求,它要求探究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反思,并谦逊地接受他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以2012年广东省生物联赛一道选择题的批判性学习过程为例,谈生物学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提出观点:会质疑、讲逻辑、重实证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3个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形式逻辑实际是一种论证的逻辑或论证的哲学或理论。它是大学逻辑课程回应现实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对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性质存在不同的理解,甚至反对。尽管非形式逻辑仍在主流哲学的视野之外,但它从非正统逻辑观对一系列论证问题的审视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掀起大学逻辑学教学改革的第二次浪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历了第一次教学改革浪潮之后,我国大学逻辑学教学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掀起第二次改革浪潮。第二次改革浪潮应将逻辑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培养;课程的主要内容设定为论证的系统理论;整个逻辑学的课程体系由论证逻辑(非形式逻辑)和数理(形式化)逻辑构成;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其实,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而不能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辩的程式;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证式,而不是推理式;佛教逻辑论式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实践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尔敏模式是非形式逻辑刻画日常论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包括主张、根据、正当理由、支援性陈述、模态限定和反驳6部分。随着非形式逻辑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国内学人有不少论陆续介绍图尔敏模式。但他们对这一模式的解释存在不少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对它进行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语社团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发源于《易经》的辩证法,西方的语言和思维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为基础形成的。中西方思维方式是两点论和三段论之间的差异,两点论是直觉式的思维,而三段论是推理式思维。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汉英语的语言组织模式:汉语的两分结构、意合语言和对偶句;英语的三分结构、形合语言和三项并联排列的散行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on critical thinking using informal logic was developed for all allied professionals, especiall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sport teachersfmanagers.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includes a short statement on the elements of more formal, categorical logic to emphasize that every argument must be placed in reasonably standard argument format. However, the bulk of this analysis will focus on critical thinking, or informal logic, as applied to the managerial role that all within the professions assume to varying degrees. The discussion will center on the need to think clearly and will present a limited discus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cluding definitions of ambiguity, sound arguments, and relevant statements and an introduction to fallacies.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的争论,具有利已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等特点,其教育价值在于可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专注力,培养其主人翁思想,促进学科的拓展。在概念的模糊处激发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题意的分歧处生成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认知的冲突处挑起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方法的比较处引导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8.
: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关于逻辑系统内有效的形式论证与系统外的非形式原型的符合问题。逻辑的形式论证来源于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未经形式化的实际论证,即非形式论证,同时它又是对非形式论证的反映和概括。因此,逻辑哲学高度重视形式论证及其对应的非形式原形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