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志斌 《出版参考》2006,(2S):22-22
这种形式的“跟风”主要体现在图书:书名上,通过增删更改个别字词或采用相同的句式达到与“被跟风”图书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以引起好奇心强的读者的兴趣。或混淆读者耳目,甚至以假乱真,搭“顺风车”扩大发行量。而实际上,书的内容与“被跟风”者大相径庭。这种“跟风”方式不被人认同,但发行量却往往不俗。  相似文献   

2.
摹仿、跟风、“克隆”,这是近些年来图书出版中冒出来的新“现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至今不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早年的言情热、武打热,到当下的“奶酪热”,认真分析之,几可读出其中“日渐成熟”的发展脉络。图书,真的走到了“跟风”时代了么?  相似文献   

3.
“跟风出版”,又名“追风出版”,无非是在出版领域,看到别人出什么,我也跟着出什么。对“跟风出版”现象,站在圈外冷静观察,大多明眼人往往或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或大加讨伐,恶其低俗模仿,斥之追名逐利。总之,这是出版文化中之“丑”现象,应予以否定。这是对...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环境下,大量跟风报道导致同质化新闻充斥各大媒介,与为受众呈现后续新闻事件进展的跟进报道不同,跟风报道“一窝蜂”式的重复报道,在形成新闻舆论场的同时,极易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理性评判.  相似文献   

5.
穆卫东  黄炜 《青年记者》2010,(13):61-61
“羊群效应”,也称“从众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从众跟风的心理或行为,跟风就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掉进陷阱或遭到失败。其实,这种盲目地跟着他人一哄而上的现象在当下的新闻传播——尤其是转载新闻中同样屡见不鲜,须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办事喜欢一哄而上,但盲目“跟风”,肯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近期,中国出版业在“做大、做强”的舆论氖围烘托下,快速、集中的“集团化”建设,就很值得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近闻某县级广播电台经过一番外出考察学习,拟对本台新闻节目进行改革,全面推出“说新闻”。面对媒体竞争白热化的新形势,开门办台,见贤思齐,无疑是明智之举,但倘若是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跟风,那么这样“说新闻”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8.
观点摘要     
朱建纲:选题策划中的“冷”朱建纲在《中国出版》发表文章说:选题策划除了跟风炒作之外也应该有另一思考:“破冷”,即打破冷局,制造新的市场热点。如果编辑能对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来龙去脉有一  相似文献   

9.
观点摘要     
朱建纲:选题策划中的“冷”朱建纲在《中国出版》发表文章说:选题策划除了跟风炒作之外也应该有另一思考:“破冷”,即打破冷局,制造新的市场热点。如果编辑能对本专业领域、专业方向的来龙去脉有一  相似文献   

10.
黎洪波 《出版广角》2006,(10):58-61
不可否认,围绕热点跟风出版有时也确实可以取得不错的销量,但更多的跟风因为大规模的选题雷同、低水平重复,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丰富的内涵,让读者厌倦,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阅读兴趣和购买需求,因而一出版就意味着积压、过剩,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为了跟风,出版追求“短、平、快”效应,这样势必会出现良莠不齐甚至粗制滥造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该类图书的整体形象,使图书销售进一步陷入困境,愈发加剧了图书的滞销与积压。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008年随着多部本土“职场小说”的热卖,引发大批“职场小说”跟风出版,国内图书市场掀起一股“职场小说”的热潮。2009年伊始,欧美“职场小说之王”、作品有“行业入门百科全书”之称的著名作家阿瑟’黑利作品时隔二十年重返中国,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引进版权出版。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05,(10):6-7
所谓“跟他们不同”,实际上是在中国媒体普遍同质化、跟风流行的大环境下,《南方体育》制造一种执着的办报理想。  相似文献   

13.
王丽辉 《图书馆》2007,(1):55-56,60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工作中实事求是作风的重要性。只有实事求是,去除过去一些“跟风”倾向,才能将图书馆工作做出成效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5.
时下,面对市场经济种种利益的诱惑,跟风出版成了一种潮流,出版业是否进入了“平庸期”?怎样克服“平庸”,走向“繁荣”?文汇报给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许站在市场最前沿的出版人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6.
2004年“超级女声”一声炮响带动全民娱乐,全国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一呼百应,可真是如火如荼、遍地开花。这很有中国人的特点,“跟着下,不害怕”,跟风、复制、模仿,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最后造成广大电视观众手拿遥控器不停地看“孪生兄弟”式的节目。笔者不禁要问,这是什么全民娱乐啊!?  相似文献   

17.
樊永强 《视听界》2004,(3):41-41
近几年来,新闻传媒行业总体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有一些不良风气在业界传媒流行: 一曰:“混脸熟”。”出名要趁早。”有些记者对自己名字的见报率或出镜率都十分敏感,往往只想着快快发稿、多多露脸,而对作品本身的质量却重视不够,低水平的作品总是一发再发,几年下来也难有几篇令人称道的作品。有这种习气的人是不会有大出息的,最多也就是在媒体上混个脸熟。二曰:“跟风跑”。“风”即潮流、时尚。有些人喜欢跟风跑,社会上一流行什么,他们的报道风向就马上随之转向,哪怕这种流行毫无效仿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些小报老是跟着名牌新闻纸后面跑,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新闻主见,实质上已沦为蹩脚的“模仿  相似文献   

18.
王珏 《新闻传播》2010,(8):51-51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跟风现象屡见不鲜,央视学国外、省台学央视、地市台学省台,特别是读报类节目、谈话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更是被竞相克隆的热点。近几个月来,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为代表的婚恋类节目再次将这个议题推入观众的视野,清一色的节目形式和低质量的节目内涵极大地考验了观众的耐心,也再次对电视节目发展模式提出了严肃的考量。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也是目前经济报道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面对“三农”中的“热点”问题,记者切不可跟风跑,必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也要讲导向。 摆在“三农”首位的农民增收问题,是媒体报道的热点。报上经常刊登各地在种养中涌现出的致富典型,这种活生生的个例,对农民有一定的借鉴意  相似文献   

20.
实施报业信息化需要效益优先,不需要赶时髦,不能盲目跟风“烧钱”。也不能因贻误时机而造成被动,要密切关注,跟踪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