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文,由于分值大而对考生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高考作文中,一些作文水平低的考生通过“套作”甚至抄袭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那么其结果不但有损于高考的权威性,更可能误导中学作文教学。因此,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时都明确有“不得套作”的要求。“防套”成为作文命题的第一要务。同时,严厉打击“套作”也成为各省份在高考作文阅卷评分中的共同举措。  相似文献   

2.
历年的高考中,虽然命题人都会在作文的写作要求里明确说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但每年还是会出现大量套作、抄袭的作文.按照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分标准,套作的作文即使语言再优美、结构再精巧都不能被评为一类卷,抄袭过半的作文其得分不能高于四类卷.有些考生总是抱侥幸心理,以为套作、抄袭不会被阅卷老师发现,殊不知,现在的电脑评卷系统非常先进,很容易查对、核实.所以,套作、抄袭是写作高考作文时千万不能涉足的“雷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高考作文题目明确要求考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以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在18道作文题中,有13道提出上述要求.“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画出的一道红线,又是命题者对考生的温馨提醒.但仔细揣度,笔者以为在高考作文题目中加上“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要求,颇似画蛇添足. 考试最需要公正、公平,“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乃考试之“公理”,就像“不得偷盗、不得杀人”等道理一样被众人周知.高考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经历过多次考试、训练有素的高三学生,对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道理,不可能不了然于心.个别考生抄袭、套作,定是明知故犯,铤而走险,应该就低打分,让其自食苦果.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命题在经历了八年话题作文的苦心经营之后,在2006年开始转战到新材料作文这片沃土上。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因为它打碎了学生“不用审题也差不多”的侥幸心理,也基本上断掉了想靠猜题、套作、宿构和抄袭拿高分者的后路;所以这种作文命题形式近两年来在全国卷和部分省市卷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成为高考作文的新趋向。在这种新材料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仔细审题立意,一不小心就会偏题、离题,于是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再次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一、高考作文要坚持正确的个性 在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有一位考生用网上发帖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评卷老师给这篇作文判了15分。无独有偶,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中,四川省的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结果也得了个很低的分数。这两位考生的作文及阅卷老师的给分,引起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样的作文是不是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6.
一、高考作文要坚持正确的个性 在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中,有一位考生用网上发帖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评卷老师给这篇作文判了15分.无独有偶,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中,四川省的一位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结果也得了个很低的分数.这两位考生的作文及阅卷老师的给分,引起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样的作文是不是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7.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是有一定道理的。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又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高考作文在这方面更应注意,因为阅卷的时问紧,任务重,仔细斟酌的时间不多。从每年的阅卷来看,开头结尾欠妥的考生为数不少,说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如果考生首尾段落安排不当,即使正文部分写得再好,作文的实际得分恐怕也要低一个档次。常言道:文无定法。开头自然也没有什么定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而作文的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因为好的开头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某高考阅卷权威人士就曾经说过:“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因此,考生一定要精心打造“凤头”,以悦其目,以折桂冠。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掌握一些写好文章开头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正>在历年的高考中,虽然命题人都会在作文的写作要求里明确说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但每年还是会出现大量套作、抄袭的作文。按照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分标准,套作的作文即使语言再优美、结构再精巧都不能被评为一类卷,抄袭过半的作文得分不能高于四类卷。高考作文"套作"泛滥的现象已成为语文教育的"顽疾",严重影响作文教学风气乃至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那么,"套话作文"具有哪些特征呢?第一,主题"名言化"。借助一些并不十分契合的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10.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四个要求:深刻透切,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有创新意识。从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来看,都具有以上特点。一篇优秀作文离不开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其间好的开头和结尾是必不可少的。在高考考场上,由于时间紧迫,有的考生往往忽视了结尾的技巧而评不上高分,实在令人遗憾。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  相似文献   

11.
为惩治高考作文抄袭,一般对证实是抄袭的作文打低分,甚至不给分。这样的惩治手段不可谓不严厉,可是高考作文抄袭现象依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高考作文抄袭的成因分析,我想,解决高考作文抄袭问题需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一篇高分作文离不开优秀的开头和结尾,众所周知,在每次的阅卷中,老师不可能把每个人的作文都看完,而主要的看点就是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可见在一篇作文中,优秀的开头和结尾有多么重要。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优秀的结尾,你们随便背几句,保证“碾压”一切素材。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高考作文都出现了抄袭范文的现象,据阅卷教师的反馈,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情况:1.全文照抄、照搬、照套范文;2.部分章节照抄范文;3.部分内容与情节同范文雷同,等等。高考阅卷中,凡有上述抄袭行为者,一经发现,便不管其作文写得如何,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得分仅在15~20分之间(满分为60分)。非常惨。不少投机考生和误入歧途者,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是不少省份在今年高考阅卷时作出的规定,意在杜绝宿构和抄袭行为。对于高考作文的抄袭行为,我们应该说不。杜绝抄袭行为,本人举双手赞同。但是,高考作文中的“引用”不应该与“抄…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高考命题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完成了由话题或命题作文向新材料作文的悄然“变脸”,在文体上命题人虽然强调文体不限(或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是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因其富含思想含量及思辨色彩,大多数更适合选择议论文体来作文。而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展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之一.在高考作文阅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很自由的写作空间。而考场作文的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  相似文献   

16.
国家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曾撰文指出,话题作文“给少数人的套作、抄袭开了方便之门”。这有悖于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他提出必须“通过教育与措施”来“逐年减少以至完全消灭”套题和抄袭。那么,能否设计一种命题形式,既能给广大考生提供真正“立意自定”的广阔空间,又无法宿构或套题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请看美国的两道高考作文题。一道是以“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实验”一句开头,写个故事。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莎士比亚)全集。另一道是设计一个电视节目并撰写计划书,…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题目一是无题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文规定“缺题目扣2分”,这样白白丢失两分多可惜!因此,考生首先应仔细阅读材料想好文题后再根据文题作文。如果万一来不及想好题目,交卷时匆忙写上挨边的一两个字都行。二是命题不切。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很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你命的题目来判定你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恰当、精致、优美的文题,将给阅卷老师一个最初的更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历年高考作文题写作要求都有一句类似的话: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那么我们考场写作文时能否借鉴我们平时读过的范文呢?考场作文借鉴范文能否算抄袭、套作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相关规定。高考作文阅卷对抄袭、套作等的判断是有标准的:一篇文章如果和原文出现二分之一以上的雷同之处,这样的文章将被判抄袭;一篇文章结构主旨和原文完全相同,成段的语言都能从原作品中找出来,这样的文章将被判为套作;雷同处不到二分之一的,将被判仿作,无论是抄袭、套作,还是仿作,一经发现,得分都要在20分以下。  相似文献   

19.
这两年的高考作文题型,话题、标题、新材料作文三足鼎立,各领风骚,各擅胜场,似乎有长期并行的迹象。可笔者认为,标题作文框限太死,很容易“卡”在审题上,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考查意图,将不会长期广泛采用;话题作文,自由度太大,很容易“移花接木”,致使宿构、套作、抄袭作文泛滥,阅卷人无法公平量分。而新材料作文,既有标题作文突出审题、限制立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考命题如何引领作文教学?据《光明日报》载,近日一批专家学者聚集一起,就高考作文命题进行了探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认为有决心扭转高考作文中的不良风气,对于假大空作文,不审题立意随便写什么都好的作文,以及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将在今后的高考阅卷中决不手软地打低分。"现行的某些要求不但没有激活考生的创意,反而压制了考生的个性,使优秀考生噤若寒蝉,不敢、不能也不愿表现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北京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