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提出的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搜索和查阅资料、提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一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复习课中,一位学生提出用"单摆法"配合使用力传感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后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该实验,从而引发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物"理"务"理"悟"理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好物理,应按照由"物"理、"务"理到"悟"理这三个阶段进行. 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含,以"物"提示理的真谛.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大纲中属于掌握类要求,而新的高考试题对课本的实验往往对方法进行变式,对知识进行综合,从不同层面来考察我们的分析、归纳及数据处理能力.下面对本实验中常考察的验证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一、原实验存在的不足"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7节《向心力》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利用如图1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笔者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发现原实  相似文献   

6.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是电学部分的总结。该演示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与掌握。而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实验设备的优劣对实验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大部分都喜欢动手操作.但是,教材上有些物理实验比较理想,实际操作下的结论与真实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别.中学教师在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物理实验进行优化.文中以初中物理失败率比较高的实验"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为例,通过原型实验与优化后的实验进行对比的方式来说明优化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学习物理时,实验必不可少."物理、物理",没有看见"物",怎能悟出藏在其中的"理"来呢?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丰富而全面,其作用勿庸赘言,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再演示一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更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现举两例:  相似文献   

9.
1 实验中的问题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是高一<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确定小球运动轨迹中的几个坐标点,进而用描点法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给出了确定小球坐标点的方法即平抛小球与铅笔碰撞法.关于这一方法,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是:"…首先选定某一纵坐标(或横坐标)线,仔细观察小球经过该纵(横)坐标线时的位置,然后用铅笔尖指着这个位置,将小球从弧形槽原释放处放下,看其是否与铅笔相碰.如此重复数次,以找到一个平均位置.…"  相似文献   

10.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可以向学生揭示物理知识的实质或验证有关定律的推理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与培养物理能力.在这些实验中,一些小实验的作用不可小瞧,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物理小实验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在优化教学过程、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目标,而科学探究总体目标的有效实现,则有赖于教学中对各项探究技能目标的落实."控制实验条件和选择实验器材"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这项技能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控制实验条件和选择实验器材?以下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怎样实验、做什么实验、实验器材如何选择等问题都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关键又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锻炼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并探讨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一、学生应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 物理学是从客观事物出发总结出事物之间的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学生就是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这些规律并加深理解,所以我们要做的实验是什么目的,是探究还是验证一定要明确,明确了实验目的,怎样用我们学过或者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验证就要涉及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手段,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一些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面以"表面张力可对外做功"这一实验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物理9年级第13章"力和机械"第3节"摩擦力"中.有1个"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对于该实验学生在操作时十分困难,且误差较大.其原因是,在测滑动摩擦力大小时.  相似文献   

15.
"研究液体的压强"是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该节教材是前面压力、压强知识的深化学习和理解,是学习后续知识"大气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的桥梁和纽带.而"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教学,无疑是搞好液体压强知识教学的重要前提.该实验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只要教师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得当,他能够教给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种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实质上就是一门实验教学.以"实验启导"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在积极而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中,学生实验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要求用两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等的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实验结果是碰后的总动量大于碰前的总动量。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中,第17页实验1-3,1-4是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内容,该演示实验对热量变化的感知方式是: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或观察水是否由于结冰而将玻璃与小烧杯黏在一起,但这些方法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第一时间观看到实验现象.因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9.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是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 ,选定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物体下落任意高度 h的位置 ,然后用实验测量的方法计算出物体下落任意高度 h时所对应的瞬时速度 v和动能、势能的大小 ,应该有12 mv2 =mgh,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问题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 )和高中《物理》(必修 )两版本中都注明“这里并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 ,因此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 m”,而在高中《物理》(试验本 )中明确写到“实验时 ,首先称出拖动纸带的重物的质量 m”,可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 )中又把“首先称出拖动纸带的重物的质量 m”这句话去掉 .有的习题还问该实验的实验器材中有没有天平 .那么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究竟要不要测量物体质量 ?分析 笔者认为 ,该实验的实验器材中应该有天平 .实验时也应首先用天平称量出拖动纸带的重物的质量 m.理由是 ,若实验器材中没有天平 ,不测出重物的质量 m,只能证明 gh=12 v2 (或者说质量与数值 gh的乘积等于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乘积相等 ) ,而这个式子仅是一个数学式子 ,没有任何物理意...  相似文献   

20.
1 "持久战"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电荷》一节文中叙述:轻轻摩擦几下玻璃棒,然后用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再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用棒接触另一个相同的验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