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类消灭害虫的主要武器是化学杀虫剂.使用化学杀虫剂有以下缺点: 第一,杀伤对象不加选择,大量使用会破坏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例如大山雀是捕杀大量害虫的益鸟,使用化学杀虫剂后,害虫被杀死了,大山雀吃了被杀死的害虫也会中毒死亡,导致害虫更加猖獗;第二,我们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几乎都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杀虫剂失效;第三,化学杀虫剂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
我想发明一种路灯。这种灯既能为行人照明,又能发出气味吸引周围的昆虫。当大量害虫聚集在它周围时,它就会发出微电流杀死这些害虫。被杀死的害虫也会  相似文献   

3.
考虑多次喷洒同一种杀虫剂导致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以及天敌资源的有限性,建立一类资源有限下具有抗药性发展的害虫综合治理切换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害虫灭绝的阈值条件,再借助数值模拟验证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致使害虫种群不会灭绝,最后得出杀虫剂对害虫的非瞬时杀死率越大,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得越快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天然杀虫剂过量使用威力衰减王文东害虫正以惊人的速度变得对天然毒素有抵抗力,而科学家们曾希望这些天然毒素能带来生物控制的新纪元并结束合成杀虫剂的使用。由一种称为苏云金杆菌(B.t.)的细菌制造的天然毒素被广泛用于喷施液中以杀死舞毒蛾和云杉芽虫这样的农业...  相似文献   

5.
报刊横览     
谈谈天然防虫剂 化学杀虫剂除了能杀灭害虫以外,也能危害人畜,且长期残留,污染环境。近年来环保机构已对某些剧毒杀虫剂(氯化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盐杀虫剂)禁上或限制使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如使用害虫的天敌、培育作物的抗虫品种、使用害虫引诱剂、捕集器、开发能防治害虫而无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且容易被生物所分解(解决长期残留问题)的防虫剂等。 顾名思义,天然防虫剂就不是人工合成的,而是直接取材于天然之物——植物和动物。现在已经掌握了上百种这样的防虫植物,它们的有效成分、所治害虫及  相似文献   

6.
花生受害虫侵害严重,常给花生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不仅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殃及其它有益生物,而且会污染环境。而转基因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本从植物再生,目的基因的来源,及外源基因的转化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植物基因工程应用于花生遗传改良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7.
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为了避免抗药性对害虫治理的负面影响,本文采取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相结合的综合害虫治理策略.考虑到自然界害虫种群随季节周期性变化,建立了在杀虫剂作用函数影响下的具有抗药性发展的非自治综合害虫治理模型,给出了害虫灭绝的临界条件,并依据临界条件给出了合理的天敌投放量.  相似文献   

8.
旨在杀死害虫的基因变异棉花为杀死一些危害作物最烈的虫害而用遗传工程培育的棉花新品种意味着,减少喷施农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使环境更安全。但是一些人担心,生物工程培育的植物会迅速地增加抗药性,使农民几乎没有多少杀虫剂来防治最具破坏性的棉花害虫。由蒙桑...  相似文献   

9.
基于害虫的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策略,考虑到杀虫剂对天敌的影响,利用脉冲微分方程建立了在不同时刻分别喷洒杀虫剂释放天敌的一个捕食者-两个食饵模型的脉冲动力系统,证明了当脉冲周期小于某个临界值时,存在一个渐近稳定的害虫根除周期解,当脉冲周期小于某个临界值时,系统是持续生存的.  相似文献   

10.
花生受害虫侵害严重,常给花生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不仅会增强害虫的抗药性,殃及其它有益生物,而且会污染环境.而转基因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从植物再生,目的基因的来源,及外源基因的转化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植物基因工程应用于花生遗传改良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1.
<正> 最近10年,由于害虫猖獗,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防治农业害虫,目前主要是利用化学杀虫剂进行毒杀。化学杀虫剂不仅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据资料介绍,在冀、鲁、豫棉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可达60倍~80倍,棉蚜的抗药性高达3200倍以上),而且良莠不分地杀灭了大量害虫灭敌,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危害人体的健康。那么生物科学对此有哪些对策呢? 1.大力发展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天敌昆虫消灭害虫。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2.
就像人体会产生抗体一样,植物在受到害虫伤害时也能激活强有力的防卫系统。它们或是释放驱除害虫的化学气体,或是产生毒素以杀死危害它们的害虫。除此以外,植物还能利用化学信号向它们的盟友——那些喜欢捕猎害虫的昆虫“呼救”。  相似文献   

13.
<正> 昆虫抗药性是指昆虫具有耐受杀死大部分正常种群个体药量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多次使用杀虫剂后,害虫对某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较原来正常情况下有明显增加的现象,并且这种由于使用杀虫剂而增加的抗药性是可以遗传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毒理学等交叉学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世界各  相似文献   

14.
"寂静的春天"惊动人类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绿色化学逐渐受到国际科学界重视的原因和背景。 朱清时:人类社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发展很快;但在同时,由于忽视了环境问题,使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 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美国女科学家卡森。她是美国政府雇佣的生物学家。卡森发现像DDT这样的杀虫药尽管杀死了许多害虫,但也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卡森在1962年写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她在书中告诉人们,DDT不仅杀死了害虫,也杀死了鸟儿,长此以往,我们的春天将再也听不见鸟儿动听的叫声。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了常见蔬菜害虫的生活史、昼夜活动规律,根据害虫发育情况和活动规律提出了最佳防治时期。根据常用几种化学杀虫剂的特性、作用方式,研究了触杀型、内吸型、胃毒型、熏蒸型杀虫剂的使用方法、灭虫效果及安全间隔期。  相似文献   

16.
农药杀虫剂的面世既为农业上战胜病虫害带来了福音,也给病毒、病菌和害虫的演变进化创造了条件。如今农作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种类越来越多,抗药性的扩散导致农药的使用寿命缩短,多重抗药性的产生,致使出现杀不死的“超级害虫”。人类几乎面临与农药杀虫剂问世前的年代相似的威胁,还得担当高投  相似文献   

17.
卫生害虫非化学防治包括生物制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物理机械防治与环境治理、病毒、信息素、植物性杀虫剂等方面的应用. 针对各种类型, 对其控制效果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目前,生物教育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使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针对生物教学中的教学准备工作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活学活用、反思教学过程以及学科交叉的生物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型杀虫剂     
新型杀虫剂日本大阪住友化学公司不是用杀虫剂来控制诸如蛀虫、蚊子和蛆等害虫,而是让它们吃一种使其不育而不能繁殖的化学品。在欧洲申请的该专利说明,这种化学品是生产聚乙酰氨基葡萄糖──形成外骨骼的基本物质——的动态荷尔蒙和抑制物。难点是如何诱使害虫吃下不育...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化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1世纪的化学将在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环境、海洋、空间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共同大发展。然而化学家非常谦虚,在交叉学科中放弃冠名权。例如“生物化学”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化学”被称为“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被称为“生物物理学”,“固体化学”被称为“凝聚态物理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