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广播改革的几点思考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吕浩才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广播改革也进人了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广播改革如何深化,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抓住机遇,加快广播事业的发展?这是广播界需要回顾总结、认真研讨和积极探索的问...  相似文献   

2.
深化广播改革促进事业发展陈文炳广播改革,转眼十年。无论从全国广播界还是我们上海电台看,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引下,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面,广播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果,推动了广播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随着广播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广播改...  相似文献   

3.
对21世纪广播业的展望同向荣广播改革是全国改革大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广播改革在全国广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但事业蓬勃发展,而且在全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广播人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  相似文献   

4.
改革管理机制,提高节目主持人素质张茂民广播节目主持人在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知识水平、工作作风以及反映和处置问题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差异,不仅直接关系节目的个体质量,而且影响广播宣传的整体效果。如何提高节目主持人队伍素质是当前广播界普遍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重...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两个充满活力的浪潮广播改革事业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在过去的年代里,广播发生了重大和显著的变化。回顾广播改革所走过的历程,人们可以发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广播界经历了第一次浪潮。这股改革的浪潮主要集中在整个80年代。当时最令人瞩目的,应首推1986年末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以台为单位总体性节目改革,引起了全国广播界的轰动和连锁反应,大板块节目、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听众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广播的竞争力。一种崭新的节目样式脱颖而出,一度冷遇的广播,卷起了一股股热浪,同仁们欢呼:“广播的春…  相似文献   

6.
广播经营创收之我见吕浩才广播要创收,这是多数同行的共识。广播创收难,这也是电台多数领导的感叹!的确,现在广播创收不稳定,收入也不多,制约着改革的深化,影响事业的发展和队伍的稳定,是经常困扰广播界的一大难题。广播电台能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创收,回答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的伴随性”这一广播的特点越来越被广播界同仁所认识。  相似文献   

8.
杨兴盛 《河北广播》2006,(C00):30-34
20年前的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电台的主持人,实时直播、大版块滚动播出等新颖形式,在全国广播界掀起了改革浪潮,近年来更是蓬勃发展。今年的12月15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与广东电台在广州举办“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来自全国广播电视界、学术界的领导和专家学者120多人齐聚一堂,共谋广播事业发展大计。本台台长杨兴盛应邀到会作了主题发言。本期全文刊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2003年的媒体研究和实践中,有两个词成为最紧密、最频繁的组合,这就是“广播”与“发展”。正是由于十余年广播人的“不示弱”的精神,催生了广播发展史上一个令人兴奋时刻的来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3年为“广播发展年“。在年终岁末,回头检视一年来全国广播界的改革和发展成效,广播人欣喜地看到:“广播发展年”已成为中国广播事业和广播产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广播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龚渡 《记者摇篮》2010,(8):10-11
广播节目同质化指在广播竞争中,同一收听区域内的不同电台的节目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近年来,广播界对节目同质化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专家学者和编播一线的同志多有论述。虽然如此,对此课题的研讨依然明显滞后于广播改革及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记者写稿,编辑编稿,播音员播稿”,这种采访、编辑和播音相分离的、传统的广播节目生产模式,在我国广播界延续了多年。随着广播改革的深入和广播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采、编、播合一”的广播现象。 所谓“采、编、播合一”,是指广播新闻性报道或节目的采访、编辑及播音(或主持)等不同环节上的工作,由同一工作者完成的广播新闻产品生产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创作者的同一性。 “采、编、播合一”在我国广播界实践中较早的探索,可以追溯至南方一些地方广播电台“主持人节目”的创造及其发展。伴随着全国广播界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采、编、播合一”被广泛推广、引用,“采、编、播合一”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现在,它不仅在广播专题节目、板块节目中被广泛使用,并且作为一种手段,它已大量为各地新闻节目、新闻评述类节目所采用。  相似文献   

12.
王铁 《新闻传播》2007,(3):30-32
2006年12月1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层论坛”在广州市举办。来自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同来自全国近百家电台的广播界同仁济济一堂,就中国广播改革20年和今后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了高层研讨,特别总结和探讨了21世纪广播如何加快改革、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播同报纸电视并列,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新闻传媒之一。诞生于1940年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的大业宏图,都发挥过历史性的巨大作用。然而,当广播按照它自身的规律运行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时,广播界的同仁们忽然发现:广播开始出现不容忽视的滑坡现象。有效覆盖率在减少,广播收听率在降低,传媒面临着经费不足,设备陈旧,人员老化,运转迟缓等诸多困难。在严峻的低谷形势面前,我国广播界的从业人员依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播改革方兴未艾,一批受广大听众喜欢的频率、栏目和节目脱颖而出。在此过程中,广播片花的制作和运用也被广播界日益重视,广播片花作为广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对片花的探讨研究无疑对于提高广播节日的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从广播片花在实践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做个梳理,算是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广东广播新闻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江英,陈永光,余碧君(一)广播新闻改革,一直是广播界自身发展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十五年的探索实践,广东电台走出了一条有岭南特色的广播新闻的路子,在省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介中独树一帜,成为广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总汇和舆论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会给广播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早就引起一些国家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视。有一种说法认为电视发展了,会取代广播。现在让我们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看这个问题。据近年来访问过西欧的广播界的同志说,现在瑞典和法国广播界的人们谈起广播的前景,有一种兴奋的心情,他们认为现在广播“面临着复兴时期”。英国广播公司的领导人谈到他对电视和广播的看法时说,电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电视不能代替广播,广播同样应该大力发展。英国广播公司所属的电台现有二十座,他们正计划发展到六十五座。电视为什么不能代替广播?西欧广播界的共同看法是:一、欣赏音乐节目,广播要比电视的  相似文献   

17.
试析广播人才的流失问题及其对策薛涛目前,广播界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冲击广播事业“基石”的问题——人才流失。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播的魅力之于电视报纸,早已风光不再,颓势日显,故尔人才流失日趋加剧。这种现象在市县台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地方仅几年功夫,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从so年代中期出现以珠江经济电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是新中国广播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年。以“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广播改革,曾经是我国广播史上电台业务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作为广播改革的发端,功不可没。但是.“珠江模式”由于历史的局限,本质上没有突破广播业务改革的范围,仍主要停留在电台内部业务改革的层面,尚未触及管理体制深层的改革。近几年来.广播界面临的新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甘共传统的广钱管技体制澜湖不同的崭新广播管理体制?怎样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9.
广播主体意识的再确立大连经济广播电台第一节目部主任郭兆富近来,我国广播界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先导,以上海东方电台的崛起为高潮,在众多城市掀起了一股股广播旋风,迫使一向小觑广播的报界老总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广播,不得不重新调整报业改革方略。有研究者说。即将...  相似文献   

20.
再认识广播优势──从广播“热线电话”讨论引发的思考蔡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办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对广播中的“热线电话”现象组织了一场讨论,让广播界同仁各抒己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高广播节目质量,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这场长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