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走学生主体化发展道路,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方法。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多一点"过程"意识,加强"过程"管理,即把道德教育寓于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之中,坚持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引导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发展班集体。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态度,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引导学生认错改错,使学生不断进步。对待学生所犯错误要有宽容之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了,作为教育者不能动辄大怒,严厉呵斥,恶语相加,要知道天才毕竟少数,学习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一些错误实在是难免的,只有允许学生犯错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才能打开。把错误看作是教育与学习进步的阶梯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在知识的甘霖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纯粹地授给学生单一的知识,还是把学生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自己思考,从而培养其  相似文献   

4.
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互动形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基于学生的自我发现会产生角色的混乱与冲突。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过程中,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体合理运用自我发现来化解这种冲突,将有效减少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冲突所带来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阅读过程既是学生将抽象的文字内容还原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思维质量的好坏会对学生理解内容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引起学生思维的过程,就是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让他们去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另一种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不同维度出发,认为学生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贺银花 《考试周刊》2015,(24):69-70
教学互动是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上获得较多的知识。只有关注数学教学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过程中成长,在过程中创新。  相似文献   

8.
魏仕华 《文教资料》2005,(3):107-108
“联想——迁移”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认识能力相统一的过程,而作为这一过程的基础应该是学生合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在这种合理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反映在学生头脑中并固定下来,才能实现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本身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头活水,思维的合理形成只能是教学实践的逻辑过程的能动反映。如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能动地解决实际中的各种新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首先是从教师所主持的各项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思维发展的一般方…  相似文献   

9.
唐小军 《考试周刊》2014,(67):135-135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具体传授过程,而且是学生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学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经历知识发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指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就是教;对学生来说,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积极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学。教和学是对立统一、互相促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别人不能代替,没有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落空。所以,在教学中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自然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它规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与自我发展的历程.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把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长.然而,学生获得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自然本性与社会化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长与烦恼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学生正是在社会化中成长,在社会化中烦恼,成长与烦恼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不断地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3.
李建红 《学苑教育》2012,(20):29-29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学过程是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方法更新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挖掘学生潜能,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学生学习知识为中心变为学习能力为中心,去打造一个快乐又高效的课堂,其...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活动的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教学活动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认识对象得以理解和运用,并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在政治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归纳综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是经历、体验、探索、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富有成效的数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把教学预设着眼于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活,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停地思考,使学生把数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侯晓红 《成才之路》2009,(28):42-42
阅读是语文课程申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既是学生学习、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生成、信仰成长的过程.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变化。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的过程中,积淀文化素养,吸收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人格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是在出错、纠错的探究体验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忽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问能力是学生尝试探索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开始懂得创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质疑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因此,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是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意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也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项必备的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