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语堂     
《中文自修》2013,(16):2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龙溪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其留学海外,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他曾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著名高等学府。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收录在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中,其作品风格大多轻松诙谐、随意闲散,读来常使人会心一笑,被誉为"幽默大师"。后林语堂旅居海外专职于写作近三十年,用英文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散文集《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人物传记《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均成为海外畅销书籍,林语堂也成为红透海外的中国作家第一人,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为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推荐理由·这是一本特别的书。它是中国人用英文写作的又被翻译为中文的一本书。著者林语堂1895生于福建龙溪,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国际笔会副会长等,1976年在香港逝世。其主编过《论语》半月刊,创办过《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著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多用英文写作。另外,《苏东坡传》还有张振玉、宋碧云等译本。这是一本著名的书。  相似文献   

3.
京华烟云     
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国学大师林语堂旅居巴黎。这期间,他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成,遂决定仿照其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由此诞生。最初这部书为林语堂用英语写成,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而《京华烟云》是它转译为中  相似文献   

4.
《京华烟云》(MomentinPeking)是林语堂用英文创作的描述中国现代社会的长篇小说。林语堂在小说中向西方读者真实生动地呈现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分析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采用的文化翻译策略,从而显示目的论对文化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莹莹 《海外英语》2013,(5X):170-171
《京华烟云》作为林语堂最有影响力的长篇英文小说,成功得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世人,并且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该文拟从《京华烟云》的自译性出发,以生态翻译学这一全新翻译研究视角分析林语堂在创作这部著作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相似文献   

6.
田媛媛 《考试周刊》2007,(44):144-146
引言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1938年用英文创作的杰作。这部巨著在1939年出版后的十年间,仅在美国就销售二十  相似文献   

7.
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生于一个  相似文献   

8.
要了解苏东坡,不妨读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该书完稿于1945年,1947年由美国JohnDay出版社出版。《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自己最偏爱的一本英文著作,从酝酿此书到完稿共十余年,实为其呕心沥血之作。以下读者将欣赏到的片段就是节选自《苏东坡传》的几个重要章节。与原文相比,略有改动。苏东坡是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宋代诗人,想把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写好写活,无疑具有极大的难度。然而林语堂成功了———《苏东坡传》不但在海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自从两个中译本问世后,它又为国人所看好。  相似文献   

9.
翻开林语堂用英文所写、张振玉翻译的《苏东坡传》,深深被苏东坡的人生所吸引,心随着苏东坡一生的坎坷多舛而波澜起伏。读《苏东坡传》,完全被苏东坡那种大者所拥有的大智慧,他那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作为一名教育者,也不由荡漾起更为深沉的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10.
《生活的艺术》和《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两部主要的英文作品,本文则从对这两部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考察出发,以自译的相关理论为支点,力图揭示林语堂英语创作中的"自译性"特征,为研究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以及他的中西融合观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于1938年旅 居法国时创作的英文版小说。邀请郁达夫翻 译此书,他仅翻译了部分即遇害。今畅销全国 的《京华烟云》为张振玉所翻译,另有郁飞翻 译的《瞬息京华》和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  相似文献   

12.
《京华烟云》是旅居巴黎的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该书不仅是部描写几个大家庭在时代大变迁下动荡命运的历史性作品,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也是一部风俗小说。作者在该书中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许多文化特色,诸如婚丧礼宴、冲喜守寡、中医中药、赋诗作对、求道成仙之类的中华民俗文化。(林东宣1998:26)另外,该书也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3.
周君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3):59-61,74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从最初的慷慨激昂、浮躁凌厉到之后迫成隐士,转而大谈与当时政治环境有所相左的"性灵说",闲适笔调.这样大的转变,也是当时许多文坛人士笔伐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的重要原因.笔者试图结合林语堂的个人经历及其代表小说《京华烟云》(林语堂自译为《瞬息京华》)的创作,来体现他每个时期的创作,都是其张扬自由之"性灵"最真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姚木兰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中的人物,林语堂通过对姚木兰的刻画阐释了他对中国人文品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一,不仅反映了儒道两家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释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从林语堂对中国三大哲学思想的理锯、释家思想在《京华烟云》中人物安身上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印证这一观点,也借此消除认为《京华烟云》仅反映儒道思想的误锯。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光辉形象无需赘言。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一观点于林语堂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也不例外。通过他作品中形形色色的母亲角色,林语堂表达了他对母亲的看法,进而阐明了他对于女性的看法。文章以《京华烟云》为原本,透过《京华烟云》中的母亲角色分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1939年秋季林语堂完成了第一部英文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并在美国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在出版后的十年间,仅在美国便销售二十五万部.也许因为《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美国用英语写成,并在美国出版的缘故,这部五十年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作品.国内的读者却十分陌生.《京华烟云》是一部由三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林语堂自己说他写这本书的动机是:“即系纪念前线兵士.此书系以大战收场,暴露日人残行贩毒走私和奸淫杀戮,小说人人之深,较论文远甚.”此书动笔于法国,定稿于美国.1940年,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出版.这部洋洋七十余万言的巨著是一部富有民族意识、伸张正义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全书分为《道家的女儿》、《庭院的悲剧》、《秋之歌》三部.故事情节以居于北京城中三大家族的兴衰史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为线索,反映了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的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九十多个:高层的有清朝皇室的太后皇帝、民国政府的总统总理、北洋军阀的狗肉将军、北京文化界的名流,中层的  相似文献   

19.
《京华烟云》是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经典之作,作品真实形象的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林语堂出生在基督教家庭,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创作的这部文学作品包含了浓郁的宗教文化元素,笔者试就《京华烟云》对林语堂的宗教思想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20.
《东坡先生墓志铭》是苏轼之弟苏辙的亲笔墓志,苏辙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再现了苏轼的一生。元代脱脱《宋史.苏轼传》是在墓志铭、笔记史料的基础上加以润色而成的,中间穿插有不同时期苏轼上表的疏、议,内容详实,前后连贯。林语堂本《苏东坡传》和王水照、崔铭本《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都是可查可考、资料详实、内容丰富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