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存在方式。创新教育的真谛是养成人,在超越现实中养成人,在弘扬主体性中养成人,在发展精神中养成人。人的养成是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核。创新教育,首先是创新人、养成人。没有人的养成,就没有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工作的主体是人,是辛勤耕耘、教书育人的人;工作对象是人,是身体、知识、思想尚未成型的人;工作成品仍然是人,不求高质量成型,但求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办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的情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创新为本,以创造性劳动培养创造型人  相似文献   

3.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人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人文素养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离不开优秀文化遗产的滋养,但文化遗产不等于人的精神,它需要经过每个人内在的辨别.吸收和转化.  相似文献   

4.
对话,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不仅是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也是一个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对各种文本的理解等,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里的对话双方不仅仅是指人和人,也体现在人与文本、人与环境。在传统教学中,包括当下我们在理解对话这一形式时,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和良知等可贵品质的铸成物,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素质。缺乏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仅没有可能成才,还会被认为是不可靠的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是社会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被安排在社会的不同位置上,人总是要与他周围的人们有着相互的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做人的责任感就是一个人他对自己与周围的人们联系和制约的自觉认识,并在这种自觉认识上要求自己好好做人的一种责任心。 对一…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事、财、物四大要素的管理,而这四大要素中,首要的是人的管理。随着人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如何加强对人的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延伸,集中表现在知识的较量上,人的科技创新智慧文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和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运行过程,是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发展,人的素质在协调关系中得到提高,人的素质的本质在于它的可持续性,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是促进经济、社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素质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人的素质1,什么是素质:“素质”一词的原初意义指“事物的主要成分或质量”、“事物本来的性质”。广义来说,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品质、质量,是在素质基础上的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也可以说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天生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简言之,所谓素质,就是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较为…  相似文献   

9.
人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精神、人素质、人教育、人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和与“人”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呢?简单地说,人就是重视人的化。而人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和开发人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素质角度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则是灵魂,是4种素质中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更重要的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性的发展,道德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即德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不仅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还塑造大学生的灵魂。基于德育的特殊性,德育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德育,就是肯定、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根本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同时,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教育工作之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决定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商、性格等因素以外,情商因素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情商即一个人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所拥有的水平。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高情商是人与人之问交往的润滑济,有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起事情来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多,如鱼得水,八面玲珑;低情商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绝缘体,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说教学方法重语言文字、重文学常识,忽略了小说的本质特征。写小说的是人,小说写的是人,教小说读小说的也是人,中职学生是巫须了解、认识人的人。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交互学习中通过小说提供的文本去立体地构建“人”,进而通过“人”去观照社会,提高认识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人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在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组织中,工作重点是让每位员工能享受权利、信息、知识和酬劳,使人人都有授权赋能的感受,以此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成功的标志是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两者都能兼得。针对当前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怎么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实现人的价值,是民营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连续几年对全国高考状元进行了访谈。他们成功的共同心理特点之一是对高考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要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二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在社会发展中,必须以人为本,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从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数字化时代的人精神是科学的人精神,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精神衰变的悖论,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在人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7.
一、坚持以成人学员的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 人的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它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人的发展中,人的素质和受教育的程度是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其内容的核心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素质问题是人的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的素质的发展就是进一步取得成就的基础。 人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专业素质是本领,文化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思想道德素质包括…  相似文献   

18.
人本管理乃学校管理之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本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者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对象,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两大课题。以人为本,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是学校管理的根…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资源,从 不同的人那里,你能得到各种不同的东西。财富、知识、 经验、快乐、悲伤等等。而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能否与 人沟通,如何与人沟通则是关键所在。 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与价值,才能在交际中 立于不败之地。在与别人沟通前,应该知道自己究竟想 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创新教育理念 学生的主体地位始于人的主体地位,而人的主体地位从哲学意义上考察,则涉及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及“主我”与“客我”两对范畴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而人的自觉活动则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觉活动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所以,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人是在能动的超越现实、创造性地改造现实,使客观世界日益人化,使社会日益进步。在历史的前进中,人总是将自己微观的、有限的人生追求活动汇合成客观的“合力”,从而创造着历史。在终极意义上说,人是更为根本的因素,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人的发展才是目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