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计科宪 《今传媒》2012,(12):153-154
新闻评论作为"报刊的‘眼睛’"和"报刊自己的‘喉舌’",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新闻评论者"思想的力量",具体包括思维力、选择力和判断力。新闻评论者通过自己的选择、阐释、判断,增加了新闻事实的认知价值,提供了一种有附加值的新判断。  相似文献   

2.
生活化的新闻实际上就是贴近普通民众的新闻,节目制作者在制作新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观众的真实感受,必须尊重新闻评论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能把新闻格式化,因为那样会使新闻失去生命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以街头随机采访的方式,提出"你幸福吗"这个话题,引起了学术界关于生活化新闻的思考。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要素的五个“W”。Who(谁)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此,一篇合格的新闻报道,在处理人物(无论是讲述新闻事实者还是评论者)的姓名与称谓时,必须做到严谨、真实,这一点勿庸置疑。除此之外,合理、巧妙地选择不同的称谓和头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闻的价值,甚至是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4.
当今报刊早已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时代,图片已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大量群众参与摄影,扩大了版面编辑选择好照片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新闻传播队伍中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自身,争当新闻摄影的排头兵,引领新闻摄影,应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既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又可以撰写出文笔犀利的新闻文字报道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5.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杨 《当代传播》2002,(2):88-89
2001年金秋10月,在昌吉召开了第十一届新疆“新闻奖”摄影作品、报刊使用图片评选会,这是进入21世纪新疆新闻摄影界第一次研究新闻摄影报道发展与改革的会议。前十届评选会倡导“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使新疆新闻摄影事业和报刊使用新闻图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报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新闻图片精品,极大地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及报道效果,并形成了新疆新闻摄影的特色。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报刊也步入了“读图时代”。由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  相似文献   

7.
帅瑜 《新闻前哨》2002,(4):46-46
21世纪,“读图时代”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时代里,不仅仅是新闻报刊担负着“读图时代”的传播重任,更重要的是新闻报刊向人们传播什么样的图片,新闻摄影记者向报刊和人们提供什么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新闻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它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观点、立场。马克思是新闻党性原则的奠基人,他从“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发展到“党报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党报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新闻党性原则的概念;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党性原则的思想,把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的“首要的一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闻漫画作为一种绘画的图像报道形式,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中。新闻漫画已成为现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几乎各家报刊都刊载新闻漫画,一些报纸甚至每日发表大幅新闻漫画为言论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0.
余烺天  汪森 《新闻记者》2002,(11):13-15
一西文JOURNALISM有“新闻学、新闻专业、新闻主义、新闻规范、新闻原则”之义 ,其词根源自JOURNAL,原意“日志、记录、备忘录” ,后引申为“日报、杂志、期刊”。在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中 ,“客观性原理”是西方新闻报道的主导准则。“客观性原理”起源于19世纪 ,它的产生与美国报业发展史息息相关。18世纪末 ,美国报纸正处于政党报刊时期 ,各派报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诋毁政敌。在各报刊的相互攻击中 ,事实被当作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团 ,大加歪曲。因此 ,有识之士才打出了“独立办报”的旗帜。“客观报道”在美国19世纪新…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评论。它从新闻事实中发现问题,结合事实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试图说服接受者对新闻事实形成与评论者相似的看法,这样的分析评判,就称为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石翼 《军事记者》2005,(10):71-71
大凡参加新闻函授的同志,都有对成功的渴望:或想通过函授学习能尽快掌握新闻采写的规律和技巧,早日在报刊上实现“零”的突破;或通过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当上报刊的通讯员或找到一个稳定的新闻工作;或通过系统的新闻理论学习能将新闻业务提高一步,使自己的作品能在全国获奖,并一举成为“名记”……这些良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倘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味固执地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路走下去,有时候反会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因此,当我们向成才的目标发起进攻的时候,千万不要丢掉辩证的“两面观”,警惕在看似正确的道路上糊里糊涂地滑人成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新闻漫画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新闻漫画得以迅速发展并在我国的新闻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报刊设立了特定的漫画专栏.培养或招聘了自己报刊的漫画家,在报纸的重要的版面上,不断出现及时反映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的漫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新闻品种,也给读视觉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应该说。漫画是受到读的欢迎的。可是,最近有名漫画家对媒体惊呼:“抢救中国的新闻漫画!”这不得不引起新闻界和漫画家们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的新闻漫画究竟处于何种境地,中国的新闻漫画向何处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新闻媒体出现的假新闻事件,评论界终于有人进行深刻反思了。《中国青年报》在自己的新闻版面上发表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新闻播音员海霞现场直播的澄清说明,间接地批评了某些新闻评论者听风就是雨的行文风格。(《中国青年报》2007年8月9日)  相似文献   

16.
张潇予 《今传媒》2023,(9):16-19
新媒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断层式发展,新闻传播范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效用价值理论研究的框架和着眼点也随之改变;新闻媒介从信息传播及价值输出载体转化为个体认知与社交平台,兼具社会服务终端功能。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研究视角,以算法新闻推送为切入点,展开了新闻价值体系构建下新闻效用价值问题的研究,观察了媒介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从“价值量”向“互动效果”的变迁,探讨了现状下新闻效用价值及相关媒介伦理延伸问题的嬗变,发现“技术理性回归新闻伦理”与“重构新闻效用价值”之间尚存的关联,提出“新闻行动者”要运用战略的驱动、理论的重构、目标的谋篇以及技术的触达,寻找新媒体新闻价值选择与用户兴趣选择之间的契合路径与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正在进入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因特网,使新闻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时代将使新闻传播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汇聚向全新的全球性信息网络——因特网。在美国,1998年人们上网浏览的时间已超过看电视的时间,由于互联网的冲击,电视观众减少了30%,工业社会的强势媒体——电视,正在丧失自己的“霸主”地位。虽然,报刊由于自身的特点受到冲击小一点,但无疑是受到广播、电视冲击之后的又一次重创。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怎样吸引新世纪的受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们许多媒体机构很注重发行量、视听率, 这比过去不重视受众是一大进步。然而发行量、视听率并不等于吸引力,更不等于宣传效果。许多摊派性订购的报刊并没有多少人阅读,许多受众对有些报刊的阅读和广播电视节目的视听时间很短,程度很浅,甚至只是处于有意无意之间。若追求这样的发行量和视听率,那只不过是制造一些自欺欺人的“泡沫”而已。 新世纪即将来临,对我们的传媒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世纪里,受众的信息来源将更多,选择余地将更大,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将更强。我们的新闻传媒只有实实在在地增强吸引力,才…  相似文献   

19.
对于每个电视记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实践中,及时、敏锐地感知、发现直到准确地判断、报道新闻,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记者称职与否的必要条件。为此,就要求电视记者具有发现与判别新闻的“新闻嗅觉”,即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简单地说,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说是指记者迅速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能力。老道的记者一般既有一双“新闻眼”,又有一对“新闻耳”,还有一只“新闻鼻”,  相似文献   

20.
8月3日出版的第15期《报刊业务探索》上,刊登了《新闻策划给制造假新闻留下空间》一文,读后深有同感。因此,笔者在此表达自己对所谓“策划新闻”的看法。权充该文的一续貂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