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筱伶 《今传媒》2012,(9):48-49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空间不断增加,对于一个典型事件,媒体围绕这些热点展开报道并进行相关报道的延伸,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的扎堆报道。本文对三种典型的新闻扎堆报道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探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邵枫 《记者摇篮》2004,(9):25-25
媒体设置话题必须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掌握平衡,让事件相关各方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各自意见;必须将媒体或记者的意见或评论与对事件的报道严格分开,不能以媒体的判断代替对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报道,既可帮助读者做出正确判断,又可以使媒体避免卷入新闻官司。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既是媒体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青岛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了首次国际海上大阅兵,引起了国内外媒体较长时间的聚焦.我国国内权威媒体在这个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大都成功地挖掘利用了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新华网、中新网的相关报道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用历史文化的视野观照新闻事件,用历史文化的坐标定位新闻事件,用历史文化的背景衬托新闻事件,用历史文化的才学丰富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4.
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受新闻价值、媒体社会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儿童伤害案"和"灭门案"等恶性伤害事件的报道上,对报道与否的争论反映了新闻理论在实践中的矛盾与模棱两可。新闻专业主义体系、强调对新闻自由的尊重的自由至上主义新闻理论和突出媒体责任的"社会责任论"对媒体的性质、功能和责任进行了表述,但却没有也无法为所有新闻事件确定具体的报道标准。在缺乏实证研究以证明报道比不报道更影响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的情况之下,笔者强调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意义,并指出理论困境的解决无法一劳永逸,客观、智慧的报道是媒体规避社会责任风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庆  任安 《青年记者》2008,(14):44-45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新闻帝国主义" 连日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理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是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典型表现.大致而言,国外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的谬误可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6.
新论摘编     
<正>"新闻扎堆"并非都值得鼓励"新闻扎堆"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媒体议程设置的结果。在某个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出现之后,很多媒体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本地寻找相似的新闻线索,这样既能贴近本地受众,又能参与到舆情"合唱"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舆论搭车"。这种"搭车""傍热点"有一定积极意义。事实上,我们很多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初都是由一些个案和相关报道推动的。  相似文献   

7.
对百姓生存现状和需求的报道,已经成为众媒体的主打戏之一. 对随着民生经济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关注,众多媒体都加大了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但其中有许多媒体对民生新闻的理解出现误读.把百姓琐事、鸡毛蒜皮、街头巷议的小事当作了民生新闻的主体,从而出现了媒体记者在社区.街头小巷扎堆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需要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示出那个时代的风采。而报道出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出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赢得观众,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广大读者和观众对媒体的期望。特别是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它所拥有的新闻和信息资源,又远远少于中央和省级媒体。因此,如何用足用好现有新闻资源做好新闻的典型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10.
赵欣 《新闻世界》2010,(3):69-70
本文根据贝斯沃斯和凯莉(Beard sworth,A.& Keil,T.)提出的"典型的食品危机"报道的特征以及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新闻螺旋"的观点,以香港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为例,分析和验证媒体关于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特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模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种形式吸收网络媒体的长处,往往以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契机,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往往由事件叙述、背景材料、相关信息、分析评论等若干独立单元组成。目前,这种报道方式被纸质媒体作为应对网  相似文献   

12.
信息的全球流动,扩大了人们关注的视野,国际事件可能瞬间在国内引起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应。从去年以来发生的伊拉克绑架华人人质事件,巴基斯坦袭击、绑架中国工程师事件,中国在阿富汗的施工队遭袭击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引起公众强烈反应的”苏丹红一号”事件,都是典型的国际新闻引起了国内强烈的同步反应。在涉华事件报道方面,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比较起来,有着许多劣势,但如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读者群对涉华国际事件的关注方向,选准自己独特的报道视角,地方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也能出彩  相似文献   

13.
覃洁 《青年记者》2020,(7):54-55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神州大地,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多家媒体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持续报道。其中,财新传媒作为一家专业财经媒体,派出多名记者到一线进行报道,刊发了多篇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本文聚焦财新关于新冠疫情的相关报道,探索财新如何在疫情暴发初期便发出预警,并持续对疫情进行深度、立体化的全纪录式报道。  相似文献   

14.
陶炜 《青年记者》2020,(11):95-96
美国中部时间2019年10月4日,NBA休斯敦火箭队总经理达里尔·莫雷在其推特上公开发布有关香港的不当言论,立即引发中国的强烈抗议和谴责.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就“达里尔·莫雷事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基于新闻框架理论,本文收集和编码了相关的报道样本,对中美报道的总量和趋势、标题关键词以及典型框架进行了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文本分析,以阐述中美主流媒体的话语和意义的建构和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以本地新闻为主,那么对于本媒体范围之外或者包括本媒体在内更大范围的新闻事件该不该报?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报道的手法有何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由于理解不同差别很大。这实际上就是新闻地方化的问题,对此本文试作探讨。总的观点:这些事件如果同本台观众有关就应报道,并在报道中突出这些相关部分。  相似文献   

16.
岳金宏 《采.写.编》2017,(5):27-28,25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高度示范性、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的深入报道.典型报道是党报的舆论手段,也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所特具的竞争优势,其作用是通过典型,引导一般带动全局.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需要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示出那个时代的风采.而报道出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不仅体现出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赢得读者,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广大读者对媒体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张艳楠 《记者摇篮》2012,(10):24-2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广播媒体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采用新闻现场连线报道这一形式,为广播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广播连线报道,是指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进行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或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广播新闻连线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新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8.
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会根据事件的新闻价值进行选择性报道。基于受众需求、价值判断、眼球经济等原因的选择性报道往往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以最近媒体频繁曝光的一系列"老人倒地"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选择性报道机制的动因及产生的舆论影响,以发挥选择性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佟浩 《记者摇篮》2009,(6):18-18
新闻特写就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与其他媒体相比,电视媒体的新闻特写可谓魅力无穷,它在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呈现井喷式状态,2014年底发生的"手术室自拍"事件引发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热潮。媒体的报道主体和主题均发生极大变化,从指责医方转变为揭示真相、同情医方,最终纷纷发布反思媒体责任的评论。在媒体报道的引导下,大众舆论也随之一波三折。本文以百度新闻中"手术室自拍"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媒体的报道特点和发展态势。由此总结媒体在该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媒体应遵循的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