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易参同契》作为“万古丹经王”,融摄“道”与“术”,对于道家道教乃至中国哲学意义重大,虽前人研究成果累累可观,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温海明《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从比较哲学角度建构新道学,提出以“通神之意”为核心的意丹学,对《周易参同契》进行版本再造和现代哲学诠释,深化了胡孚琛提出的新道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周易参同契》是道家早期比较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尊为"万古丹经王"。作为道教易学的重要代表作,其最重要的思想乃是与"周易"同契,并与"参"同契。在《周易参同契》中,"契"主要表现为"物物相契"和"人物相契",而最终都归于"与道相契"。"契"在中国哲学思想中体现很多,在中国哲学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丹铅汞论自东汉魏伯阳撰《参同契》后,便在中国炼丹术理论中居主导地位,“铅”、“汞”亦因此被炼丹家称之为“五金之主”和“灵而最神”的药物。然而,在一千多年的道教炼丹术历史中,无论是炼丹术士还是学者,他们对铅汞何以具有如此神奇作用的真正原因,却大多愦愦不知。本文一依《参同契》之内容与历史原貌,将文句阐释置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去把握,从而对《参同契》以“水基”、“金精”和“两孔穴法”的多寡及有无来决定药物珍贵与否的理论,作出了贴近原意的释读,为正确把握中国教炼丹术铅汞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系统。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是清代专门研究《左传》的第一部专著,顾氏在明代邵宝、陆粲、傅逊三部关于《左传》杜注的著作基础上,参以已意,对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对杜注既“补”又“正”。该书刊刻后,在不同的官私目录中都有著录,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今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左传杜解补正》的版本源流进行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5.
扬雄可谓是魏晋玄言风气之先导,对于清言玄旨议题之一的言意关系,扬雄也有其独到的论述.后人对于扬雄的言意关系的见解同得自《法言·问神》一篇的相关章句,而得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论断.本文通过对《法言·问神》篇中相关章句文字转承关系的探讨,同时参之历世注家的注解,试图考见扬雄关于言意关系的确切观点.  相似文献   

6.
刘蕙 《新读写》2023,(6):46-47
<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郑玄((1))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2))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相似文献   

7.
徐渭《玉禅师》的创作题旨隐晦宛曲,学界对其寓意的解读历来不一。传统说法认为该剧揭露佛教的虚伪以及对佛门禁欲主义的嘲讽。本文认为,《玉禅师》批判佛教以及对佛法的否定和讽刺一说,似可斟酌。《玉禅师》的命意,并不在于否定佛教,而是通过一民间题材表达作者对佛经的解悟和参悟佛法之道,即顿渐兼宗、以顿悟为参禅的最高境界和终极法门。体现了徐渭早期儒释融通、三教合一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鱼目混珠"出自魏伯阳的《参同契》:"鱼目岂为珠,蓬嵩不成贾"。"鱼目混珠"的意思是用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而"鱼龙混杂"出自唐代的《渔父》词:"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鱼龙混杂"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好坏难分。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也用到了这个成语:"现在人多手乱,鱼龙  相似文献   

9.
概而言之,《短歌行(其一)》含有五个意脉层次:第一个意脉层次是诗人生动表达深沉的忧思,第二个意脉层次是诗人委婉表达求贤之心,第三个意脉层次是诗人想象天下人才前来归附,第四个意脉层次是诗人设想人才无主可侍,第五个意脉层次是诗人描绘宾主共图大计的美好蓝图。五个意脉层次既界限分明,又逐级递升,共同营造了和谐圆融的抒情意境。  相似文献   

10.
在历代诗论中,意脉这个命题虽然曾被诸多大家零零碎碎地提及,却未被深入系统地探讨,因而这是一方有待开发的沃土。意脉在诗歇中几乎无所不在,理清意脉对于我们品读和鉴赏诗歌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就以宋代著名诗人贺铸的《野步》和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具体谈谈在古诗中使用得比较多的两种意脉形式:视角空间转换顺推型和意识流型。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作家张炜饱含着对养育他的胶东大地的无限深情对秦代方士徐福形象进行了塑造。在张炜笔下,徐福是探索自由的勇士、伟大的航海家、齐文化的拯救者和守护者,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理想中自我的表征和精神榜样。从他探寻的徐福东渡足迹和心路历程的穿越之旅中,我们深刻领会到齐文化几千年来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2.
应制诗是奉天子或上司之命而作的诗,其格式庄重典雅,公式化特征显著.应制诗兴起于齐梁时期,在唐前期盛行于高宗、武后至玄宗的开元之时.进入天宝之后,应制诗逐渐衰落,能作这类诗的只有王维一人.安史之乱以后,应制诗遭到了灭绝.  相似文献   

13.
论徐桐的自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桐以汉军起家翰林,同光两朝,深受慈禧倚重,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基于"夷夏之辨"而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清朝统治,从而萌发了自强观念。同治十二年徐桐首次请求皇上"专意修攘为自强计",光绪二十一—二十三年徐桐支持清廷通过自强而弭祸患的主张,反对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徐桐的自强观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儒术经常之规,博得同治帝的赞赏,受到光绪帝的冷落。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15.
南朝宋齐皇帝为巩固皇权,预设一些重要异姓武将存在谋反等重罪,而迅速捕杀之.屠杀之后,方开出谋反证据,以证明其惩治的合理性.是为南朝宋齐皇帝的“预制重罪”政策.“预制重罪”政策的首创者为南朝刘宋文帝,其重要表现是诛杀名将檀道济父子及道济手下勇将薜彤、高进之等人.刘宋以后继立的皇帝继承了这项政策.南齐建立后,齐武帝延续了刘宋皇帝惩治武将的“预制重罪”政策,其重要表现是处死名将垣崇祖、张敬儿,南齐此后的皇帝继续执行这种政策.南朝宋齐皇帝以“预制重罪”的政策屠杀拥有实力的武将,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君弱臣强的态势,但“预制重罪”一方面削弱了刘宋、南齐对抗北魏的实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破坏了统治集团的凝聚力,加速了本朝的灭亡.梁武帝开国之后,放弃了这一错误政策,从而在与北魏作战中获得两次前所未有的大胜.  相似文献   

16.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旬。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真正名副其实的疯狂艺术家应以明代徐渭最为出名。根据历史献中徐渭患“疯狂症”的叙述,结合分析对徐渭身心产生影响的胡宗宪事件和坎坷的个人生活,并运用精神病学的原理对病因、症状进行梳理和论证,可以得出,徐渭患有精神病之癔症。  相似文献   

18.
《玉台新咏》大致成书年限是在中大通三年(5 31年)至大同元年(5 35年) ,联系徐陵这段时间的行年事迹、《玉台新咏序》及中大通三年发生的有关徐扌离的宫体事件,推断《玉台新咏》成书于中大通三、四年间及不收徐扌离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续资治通鉴》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经史学者毕沅及其与府下幕宾所修。该书史料丰富,内容全面,考异详备,体现毕沅治史态度的严谨客观,以及史学思想上的开拓性和时代感。《续鉴》是诸续《通鉴》书中的佼佼者,在乾嘉时期私人系统性史著的稀缺之际,尤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